简介:目的: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伤口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组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分泌物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在慢性伤口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玻璃酸钠治疗,试验组37例,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FL指标、泪液分泌长度和BUT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患者玻璃酸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牙周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牙周炎,完成后彻底冲洗牙周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内,每周复诊一次,注入相同药物,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注入牙周袋内,每周复诊一次,注入相同药物,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结果:经治疗后的实验组、观察组PLI、BI、PD及AL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而实验组、观察组PLI、BI、PD及AL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牙周炎患者可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可以改善牙周指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和临床治疗,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应的血小板减少及子痫前期组成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就分娩方式而言,临床产科指征具备了决定性作用。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临床上较为常见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不会明显危害到母婴,而对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面,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血小板制剂,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应当推荐使用。
简介:探深低温冻存血小板因在急、危、重症;手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的抢救;干细胞移植(或大化疗);特殊血型和自体血小板储备等方面的优越性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避开程序降温液氮保存,深低温冰箱冻存是维持生物细胞、组织活性、保留新鲜血小板生理功能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深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血小板本身寿命短、易激活、不稳定,且冷冻保护剂的使用上也尚存颇多争议,加之在相关法规、标准中,对冰冻血小板这一产品的质量标准未见明确规定,因此至今在深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领域仍有许多技术和法规管理上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和共识,关于其制备和应用等仍在优化与探讨之中。本文对目前冰冻血小板的制备、使用、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法规管理两个层面做一综述,以期为深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外有关妊娠合并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syndrome,BSS)的文献报道,为妊娠合并BSS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Googlescholar、Webofknowledge、EBSCO、Cochranelibrary、CBM数据库,收集关于妊娠合并BSS的个案报道。提取各报道中患者年龄、既往出血史、输血史、血小板水平、自身抗体、分娩方式、产后出血(postpartumhaemorrhage,PPH)、产后延迟出血(secondarypostpartumhaemorrhage,SPPH)、出血管理等信息。重新评估各报道中出血分级,分组分析可能与PPH、SPPH有关的因素。结果共收集了19例患者29次符合要求的妊娠数据,其中11(57.9%)例患者14(48.3%)次妊娠并发PPH,11(57.9%)例患者14(48.3%)次妊娠在产后的第2d至第6周内出现SPPH。按分级既往出血程度在3~4级组比0~2级组在产后再次出现3~4级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升高(P=0.009);而以妊娠年龄、输血史、血小板数目、是否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分娩方式等因素分组各组内出血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母亲有抗血细胞抗体组与无抗体组在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2)。大部分出血经过氨甲环酸、去氨基精氨酸加压素(DeaminoArginineVasopressin,DDAVP)、血小板输注等措施处理后出血可以得到控制,仅有2例因不能控制的出血而行卵巢切除。结论BSS患者及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均有高出血风险,但经过积极的处理后出血常可以控制,预后较好。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5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感染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缺氧、免疫及遗传等也占一定比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肺出血等。65例患儿中58例治愈,治愈率为89.2%。3例死亡(肺出血合并DIC),4例经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激素及输血小板等治疗血小板计数反复下降难以上升超过50×109L-1,其中1例因严重颅内出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母孕期有高危因素者、宫内发育迟缓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要动态监测血常规,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甚至DIC的发生。
简介:目的评价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反复输血患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7~2009年785例应用机采血小板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11例和对照组374例。观察组输入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照组输入机采血小板。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20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5.3%,其中血液病科260例反应15例(白血病患者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反应率5.7%,妇产科101例反应3例(均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反应率2.97%,DIC患者2例。观察组411例反应6例(白血病患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DIC患者1例),输血不良反应率1.46%,两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3,P〈0.01)。结论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的应用和推广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