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作用。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30例,采取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0例,采取CT图像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为(50.86±1.44)cm2,直肠最小照射剂量为(34.05±2.08)Gy、最大照射剂量为(67.36±3.89)Gy,膀胱最小照射剂量为(26.89±2.43)Gy、最大照射剂量为(66.11±4.37)Gy,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直肠、膀胱最小照射剂量和最大照射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的作用。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30例,采取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0例,采取CT图像技术对放射治疗引导,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为(50.86±1.44)cm2,直肠最小照射剂量为(34.05±2.08)Gy、最大照射剂量为(67.36±3.89)Gy,膀胱最小照射剂量为(26.89±2.43)Gy、最大照射剂量为(66.11±4.37)Gy,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肿瘤勾画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直肠、膀胱最小照射剂量和最大照射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中医内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分支,在维护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中医内科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发展现状与挑战以及未来展望。在理论基础方面,阐述了传统中医内科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强调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同时辨证论治是其核心方法。诊断上,强调四诊合参的价值及现代技术与中医诊断的结合。治疗方面,突出中药治疗的特色及非药物疗法的应用。中医内科虽取得显著成果,但面临传承问题与人才短缺、认可度与竞争压力等困境。未来应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强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提升国际影响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学与实践融合模式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护生8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教学与实践融合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急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学习能力评分以及整体教学效果评价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教学与实践融合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期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截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3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前路腹膜外途径,清除病灶,支撑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L3-S1),术后进行常规的抗腰骶段脊柱结核治,检查植骨融合情况及疗效.结果随访后,患者各指标恢复良好,无再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结核;骨移植;内固定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fixationofaposteriorinterbodyfusionandanteriordebridementefficacyoffusionlumbosacralspinaltuberculosis.MethGodsInterceptionApril2012-April201536casesoflumbosacralspinaltuberculosispatientsforthestudy,takeanteriorextraperitonealapproach,debridement,strutgraft,posteriorpediclescrewfixation,treatmentoflumbosacralfusionspine(L3-S1),afterroutinesituationsandefficacyofanti-tuberculosistreatmentoflumbosacralspine,checkingfusion.ResultsAfterfollow-up,eachindexpatientrecoveredwellwithoutrecurrence.ConclusionsFixationaposteriorinterGbodyfusionandanteriordebridementefficacyoffusionlumbosacralspinaltuberculosisissignificant,worthyofpromotion.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90-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JO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退变疾病患者应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推广。
简介:背景:自从现代脊柱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鲜有详细的关于成人脊柱畸形采用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假关节形成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成人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假关节形成的趋势、危险因素,并应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4评价表对结果进行评分。方法:对同一机构的232例手术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患者平均年龄40.8岁,初次手术150例,翻修术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长节段(4个或4个以上椎体)的固定融合,至少有2年以上的随访。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脊柱侧凸协会的问卷调查表。结果:40例患者有假关节形成。与假关节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患者胸腰椎后凸大于20。(p〈0.0001)、年龄超过55岁(p〈0.001)、融合S,节段(相比融合L5或更近端的节段,p=0.002)、融合多于12个节段(p=0.037)。问卷调查得出的有假关节形成患者的评分平均低于无假关节形成患者的评分(p=0.001)。结论:用长节段的现代脊柱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脊柱畸形后,假关节发生率为17%,且临床随访效果不满意。可信水平:预后性研究,Ⅱ级。详细的可信水平描述参见作者须知。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及探讨其在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中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对16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利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提拉滑脱椎体使其复位,放置植入自体骨的cage在椎间隙,应用杠杆原理,以cage作为支点,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力臂,通过适当的后方加压力恢复腰椎前突并维持椎间隙高度。术后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分别按照侯树勋等1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腰椎摄片以观察椎体骨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积极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