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与传统胶片模板测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精确性差别及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数字化模板与传统胶片模板对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患者进行数字化术前计划。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0.1±12.9)岁。比较计划与手术实际间假体尺寸、置放位置、偏心距及下肢长度的吻合程度。结果两种方法在假体型号(包括臼杯、股骨柄、颈长)选择方面与术中实际尺寸吻合度存在差异(P〈0.05),数字化模板测量与术中实际吻合度更高。对偏心距的设定,与术中实际一致者,数字化模板测量达14例(占70%),优于传统测量(8例,占40%)。应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计划及术中实际的截骨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传统模板设定值较术中实际相差(0.61±0.2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模板者相差(0.01±0.15)cm,吻合度高。结论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可提高术中假体选择的精确性,并能更好地完成截骨高度的术前制定,从而恢复患肢的长度及偏心距。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与彩超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上,并比较分析其优缺点,进而探讨出结合二者应用于临床用于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通过进一步分析我院手术与病理结果相结合,证实我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和彩超表现,根据二者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彩超组和钼靶X线组。在诊断率的比较中,彩超组为87.80%,钼靶X线组为75.60%,两者联合起来的一组为95.24%,分析差异,进而组间比较;而在恶性诊断率的比较当中,彩超组为66.66%,钼靶X线组为73.33%,两者联合一起为86.66%,分析差异,进行组间比较;彩超的等级比较当中,联合起来应用组2到3级与4级的诊断率要明显的高于彩超组以及钼靶X线组,这一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联合应用能够相互的补充,对彩超分级分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所以可以将两者联合在一起应用于临床,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与彩超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正确率。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影像数字化和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PACS)系统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调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常规影像学系统内部3726份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组,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影像数字化和PACS系统内部4198份影像学资料作观察组。以两组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考核评分、管理满意度以及影像管理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放射科工作人员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考核,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管理效果满意率(100%)明显较高(P<0.05);从影像学资料上看,其诊断准确率与保存完整度明显较高,相对的误诊率占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数字化医学影像存档和通信系统在放射科中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管理干预质量,达到提高检查效果的最终目的,具备实际使用价值与开发应用前景。
简介: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数字化印模取得的三维重建模型和硅橡胶取模后翻制的石膏模型与患者口内制备的牙体进行精度比较,进而指导临床。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0日,我院门诊需要修复固定冠的患者,进行牙体预备后,分成两组进行取模,A组30例:数字化印模取模;B组30例:硅橡胶轻体重体二次取模法取模,并灌制石膏模型;测量每组与预备后的牙体在唇舌近远中精度差值并进行比较,明确两者之间的精度差异性。 结果 A组:(唇颊)L=0.026mm±0.009mm;(舌腭)P=0.025mm±0.009mm;(近中)M=0.025mm±0.009mm;(远中)D=0.025mm±0.009mm;B组:(唇颊)L=0.051mm±0.007mm;(舌腭)P=0.061mm±0.009mm;(近中)M=0.067mm±0.008mm;(远中)D=0.066mm±0.008mm。 结论 数字化印模精度比硅橡胶传统印模的精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在乳腺癌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肿瘤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超声检验,观察组联合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验,对比检验准确率以及检验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检验准确率以及检验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在乳腺癌肿瘤患者中诊断可以提高检验准确率,改善检验质量评分,建议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A的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以及盆腔静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对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及其初级属支进行了清晰显示。结论:基于CTA的在体女性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信息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一年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14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传统预防接种门诊模式,观察组采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模式,观察对比两组完成疫苗接种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登记时间、等候交费时间、等候接种时间及整个接种完成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过敏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能够降低儿童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和接种时间,使家长和儿童获得较好的疫苗接种体验,同时改善信息管理质量。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2012年1—12月,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的10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例患者的上腹部亚毫米CT扫描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3D可视化系统(MI-3DVS)程序化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并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真实,立体感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3D空间的解剖关系观察;传统解剖学图像只能显示平面的解剖结构,表现手法单一,但可根据手术显微镜所观察的尸体标本灌注情况,还原绘制胆管周围血管丛等3D重建图像无法显示的血管。结论3D图像真实直观,能真实还原组织器官结构的本来面貌,便于学习和理解,是解剖学研究和学习的新途径,也可以为个体化胆道外科手术方案提供指导,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解剖图像。
简介:背景:临床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有一定难度。目前,辅助寰枢椎椎弓根钉置钉的方法众多,但大多存在设计、操作使用繁琐复杂等问题。目的:总结分析3D打印及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椎弓根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8至2017年12月使用术前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辅助置钉治疗的14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6~67岁,平均(47.3±13.8)岁。陈旧性骨折5例,齿状突畸形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三维模型,数字化设计椎弓根螺钉的最佳钉道并生成相应文件,测量记录进钉点的位置及钉道的内倾角、头倾角数据。通过3D打印机打印实物模型。在实物模型上模拟置钉。术中根据术前设计完成螺钉通道,攻丝后置入螺钉。术后行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内倾角、头倾角变化,并进行螺钉位置分级,评价螺钉准确性。随访确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200min,平均(146±34)min;术中出血量150~300ml,平均(213±45)ml;透视5~11次,平均(7.4±1.5)次;术后拔管前引流总量90~200ml,平均(140±34)ml。共置入56枚螺钉。螺钉准确性:0级占94.6%(53/56),Ⅰ级占5.4%(3/56),Ⅱ、Ⅲ级为0。手术前后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36个月,平均(18.6±8.1)个月。无椎动脉、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出现。至末次随访均植骨融合,VAS评分从术前(3.9±1.1)分(3~6分)降至(0.9±0.6)分(0~2分),9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通过3D打印及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寰枢椎不稳治疗,方法简便,可充分了解局部情况,指导手术,提高置钉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不翻瓣与翻瓣对口腔种植的效果。方法 挑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牙列缺失患者,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翻瓣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不翻瓣术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情况更好,且成功种植率更高(P<0.05)。结论 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翻瓣技术能够提升口腔种植精准度。关键词: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翻瓣术;不翻瓣术;口腔种植;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腺病症诊断中的效能比较。方法 挑选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月诊断为乳腺病症病患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患全部双体位拍摄同时开展COMBO模式检验(囊括DBT以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分别对COMBO以及FFDM检验落实BI-RADS分类。结果 FFDM以及COMBO两类不同检验方式对乳腺病灶BI-RADS分类诊断分布差异统计证实,两类诊断模式诊断分布存在区别,整体COMBO模式诊断分类更加高。结论 DBT在乳腺X线检验开展BI-RADS分类过程中具备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精细化核对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到2024年8月在社区预防接种的儿童60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精细化组和常规组,每组3000例,精细化组实施精细化核对,常规组实施“三查七对”,比较两组的差错情况以及疫苗接种的时间。结果 精细化组的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疫苗接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精细化核对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差错发生,并且不会延长接种时间,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数字化成像对减小医生和患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对234例不孕症采用数字透视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并连续记录3个月中病人每次检查所需的X线曝光时间.结果子宫输卵管均正常者86例(36.7%),单纯输卵管疾患112例(47.8%),单纯子宫疾患17例(7.2%),子宫粘连合并输卵管阻塞14例(6.0%),子宫畸形合并输卵管阻塞3例(1.3%).连续记录86例每次检查X线曝光时间为63s~212s,平均106s.结论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配合造影方法上的改进,不仅可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并且可以大大减小医生和患者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