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在神经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及其重要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 2019年 1—12月期间该院接诊治疗的 5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随机分配,每组 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案。将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护理管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综合护理水平、护理管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案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总体护理水平,还大大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该院单病种结算下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为DRG付费提供科学合理的标准,实现由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变到过程评价。方法:选取该院实施单病种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基于临床路径下的单病种结算医保精细化管理方法。结果:该院实施单病种精细化管理以来,客观上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由于病情的多样性及药品、耗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结论:医院单病种精细化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互根互用,单病种结算实现了医院、患者、医保三方共赢的局面,降低了医保基金管理风险,提高了医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该院单病种结算下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为DRG付费提供科学合理的标准,实现由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变到过程评价。方法:选取该院实施单病种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基于临床路径下的单病种结算医保精细化管理方法。结果:该院实施单病种精细化管理以来,客观上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由于病情的多样性及药品、耗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结论:医院单病种精细化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互根互用,单病种结算实现了医院、患者、医保三方共赢的局面,降低了医保基金管理风险,提高了医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简介:[摘要] 目的:保证手术腔镜器械的完整性及使用寿命,使每一台的腔镜手术都能够顺利进行开展。方法:设立腔镜器械专人管理人员,定时进行清点与检查其性能,配备洗涤区护士,术后洗手护士与洗涤区护士进行所有腔镜器械的交接、清点,内容包括器械数量、性能与完整性。如有特殊情况要及时告知负责人,真正做到班班交接,同时做好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考核,体现精细化闭环式管理。结果:提高了腔镜手术满意度的同时,也保证了腔镜器械的质量,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了科室的成本。结论:做到规范化的腔镜器械管理,不但能保证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提高了手术的速度。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对于各类医院的创新改革也随之逐步前行,对于医院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仅是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于医院工作的道德底线的坚守。由于军队医院的发展与转型,其主要职能与服务对象都有所扩张。从传统军队战地外科治疗到如今全科治疗,从军人到群众,医疗覆盖面积也有所增加,并且目前军区医院依然成为地区范围内医疗的标杆,因此我们更需要增加对于军队医院质量管理的力度,深入探讨目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科学、合理地解决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院2019年完成腹腔镜手术3800例,将2019年1月到6月作为管理前,将2019年7月到12月作为管理后,观察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的器械准备差错率高于观察组,器械设备清洗消毒合格率和器械完好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分析。方法:100例研究对象按照精细化管理应用情况分为对照组(50例,神经内科常规管理)与观察组(50例,神经内科精细化管理),统计分析2组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服务、教育沟通)评分[(88.78±4.05)分、(89.98±4.11)分、(88.07±4.03)分、(89.24±4.54)分、(88.76±4.06)分]高于对照组[(82.22±4.14)分、(84.36±3.39)分、(82.19±4.05)分、(83.33±3.47)分、(82.19±4.05)分](P<0.05);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运用,对降低神经内科护理风险,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与患者对科室护理及其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存在积极影响,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探究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引入重症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科 20名护理人员和于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36例患者施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 68例、常规护理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对照组( 68例、常规护理) 2组,对比 2组护理工作合格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后,与常规重症科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实验组护理工作合格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 (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又显著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护理敏感指标引入重症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可在极大程度上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保障护理工作合格率,进而显著防控护理不良事件,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