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的医疗器械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医疗器械消毒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医疗器械中,回收方面评分为89.93±2.73,分类方面评分为90.04±3.32,清洗方面评分为92.31±3.14,消毒方面评分为92.11±3.10,灭菌方面评分为92.20±3.14,存储方面评分为94.32±3.07,发放方面评分为91.15±2.88。实验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器械消毒质量水平,保障器械的消毒合格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模式在健康体检查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80例体检者开展这次研究工作,选择时间是2020年1月~12月,抽签方式将他们划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体检中心护理,实验组运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体检者体检质量(交单率、一次性体检完成率、项目完成率)、突发事件发生概率与体检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体检质量与体检满意度更高,体检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更低,与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细节护理模式应用在体检中心的体检者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体检者的体检质量,患者获得更高的一次性体检完成率,突发事件发生概率低,患者更为满意,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期间通过简列数据来分析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集100名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不同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接受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为参照组(护士50名),另外接受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患者为研究组(护士50名),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将其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判定不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组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包括护理安全、护理操作、病房管理、护患沟通各项评分均偏高,参照组各项评分均偏低,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满意率相比,两组数据分别显示98(98.00%)、82(82.00%),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能促使护士在临床操作、病区管理、护患沟通等能力方面有效增强,进而使临床护理服务获得患者高度认可,适用性强,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获取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术前比较无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路径在提高妇产科病房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医院妇产科实习的6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路径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岗位胜任力、出科考试成绩及其对带教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护理岗位胜任力评分为(89.24±6.59)分,高于对照组的(81.43±5.48)分(P<0.05);观察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为(92.68±4.41)分,高于对照组的(84.52±3.95)分(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管理的满意度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人性化带教模式路径的应用能提升实习护生的专业护理能力与满意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获取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术前比较无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马哈系统对哮喘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n=21,应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及参照组(n=21,常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健康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健康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95.23%)高于参照组患儿(57.1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选取于我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 100例,将其视作调查对象,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研究小组。将常规护理管理办法运用于对照组患者,而实验组则在前者的基础上施以优质护理服务。将 2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整体满意程度施行比较,并做好详细记录。结果:施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验组的拆线时间、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疼痛的缓解程度等指标明显比施以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更佳,且经对比后,具统计学意义尤为明显( p<0.05)。施以优质护理服务理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程度( 94.00%)明显比施以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 78.00%)患者更高,且经对比后,具统计学意义尤为明显( p<0.05)。结论: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施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际效果颇为明显,不仅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此外,在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程度方面也具有非常大作用,将其施以广泛运用的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炎复发率情况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8.98±1.43天),体温恢复时间为(5.23±1.03天),肺炎复发率为14%,家属满意度为8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4.81±1.04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6±0.89天),肺炎复发率为3%,家属满意度为98%。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肺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肾穿刺活检术病人护理效果。方法:在2019.08-2020.06期间,抽取100例肾穿刺活检术病人为对象,按照奇偶法划分2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选择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各组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胸外科患者的手术康复,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选 A医院心胸外科在 2015-2017年接诊的 18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分两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以及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各组人数均为 90,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医护一体化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睡眠指数评分以及切口的愈合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医护一体化组患者的 SAS评分、 SDS评分、疼痛评分和睡眠指数评分都要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反之,其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也要比常规护理组更加良好。结论: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来展开护理工作,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切口恢复状况良好,疼痛感比较低,睡眠质量较高,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类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观察组施行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四肢厥冷、心绞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四肢厥冷、心绞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力,提高患者自体抵抗并发症的能力,并能够与患者和谐交流,得到患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