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型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的350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及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结果来分析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型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HPV39、16、58,是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常见高危感染亚型;人乳头瘤病毒总感染率为12.57%,在年龄段上以26~35、40~49岁为高发阶段;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除宫颈细胞学分级,还包括产次及避孕套的使用。结论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有着较高的感染率,其中HPV39、16、58为最常见的高危感染亚型,宫颈细胞学异常、产次、避孕套的使用均是影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掌握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布、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有利于疾病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与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同时分析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甲基化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92例宫颈癌患者和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50例正常宫颈组织人群进行研究,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研究对象的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和统计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P<0.05)。Ras相关区域家族甲基化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Ras相关区域家族甲基化与年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上,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为常见情况,同时其可能与临床宫颈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紧密联系,进而临床宫颈癌分子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临床异质性疾病,本病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骨髓病态造血导致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和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可导致其正常产物α-酮戊二酸大量转变为D-2-羟基戊二酸,从而导致α-酮戊二酸依赖性酶活性不足,进一步影响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修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携带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的低危组患者往往总生存期较短。该基因突变在病程中较为稳定,并不影响患者向白血病转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与PTPN2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PTPN22-R620W基因T变体明显多于健康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149),提示PTPN22-R620W基因变体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标志。结论PTPN22C1858T多态性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自身免疫相关性性疾病,其发病存在遗传的影响。使用免疫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特异性微小RNA-143(miR-143)潜在靶基因预测及生物学分析,探究其在手足口病发生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多个的靶基因预测软件搜集miR-143潜在靶基因,取预测结果的交集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eneontology,GO)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enrichment)。结果miRBase、miRDB、RNA22、Targetscan、miRNA.org、TarBase、Targetminer、miRTarBase共7个靶基因预测软件中取1160个交集后的基因,GO分析及KEGG分析发现miR-143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转导通路、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中及在调节细胞进程、蛋白装配、核酸结合等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作用。结论miR-143可能通过调节不同的靶基因及信号通路在手足口病中发挥作用,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省屯昌县育龄夫妇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基因分型及频率情况。方法以血液学表型MCV≤85f1的受检者为疑似地贫患者,应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分别分析疑似地贫患者的β-基因突变类型。结果1000例受检样本中,经基因检测检出β-地贫基因阳性59例,检出率为5.90%。通过溶解曲线分析,发现5种常见类型CD41/42(-TTCT),-28(A>G),IVS-Ⅱ-654,CD71-72(+A),CD17(A>T)。结论海南省屯昌县β-地中海贫血携带率比较高,应加强该地区地贫婚前及孕前的筛查,以降低地贫重症患儿的出生,提高该地区人口质量。
简介: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包膜糖蛋白是病毒进入细胞及在细胞间传播的关键蛋白。近几年来,人们对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HCMV对感染细胞类型、组织的趋向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HCMV糖蛋白复合物主要有糖蛋白B(gB)三聚体、gM/gN二聚体、gH/gL/GO三聚体复合物、gH/gL/UL128/UL130/UL131五聚体复合物,最近又发现了一种新的gH/UL116二聚体。部分糖蛋白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病毒株包膜糖蛋白复合物的分布不同。本文将回顾相关研究进展及进一步了解HCMV入胞机制和细胞嗜性的调节。
简介:摘要目的将健脾益气通络中药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中,分析对其肾组织nephrin、CD2AP基因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参考随机法分成左肾切除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洛汀新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一组收入10只,除左肾切除组外,余五组均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对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开展对应剂量的健脾益气通络中药灌胃,洛汀新组开展洛汀新灌胃,对左肾切除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开展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六组nephrin、CD2A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模型组的nephrin吸光度测定值、CD2AP吸光度测定值与左肾切一除组对比均降低,P<0.05,有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各个治/一疗组的nephrin吸光度测定值、CD2AP吸光度测定值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对比都增加,P<0.05,有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开展健脾益气通络中药治疗能促使nephrin、CD2AP基因表达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甘肃道地药材党参、黄芪、当归为基础形成不同组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即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敏感及特异基因CDX2的表达,探讨不同辨证治法的作用靶点和作用强弱的异同,为临床更准确地立法组方,选择用药,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中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组(分10只大鼠),造模组(分60只大鼠);空白组(常规饲养,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ml),造模组按照以上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大概第16周,判断造模成功后,在存活的造模组中把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燥湿组和益气健脾化瘀组(各组10只大鼠),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只)、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燥湿组和益气健脾化瘀组开始分别给予中药制剂2.7g/kg、5.4g/kg、5.4g/kg灌胃满1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材处理。结果治疗组干预均可以使CDX2的表达减少,与模型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化瘀方要优于其它药物。结论各组中药均可以通过减少胃黏膜组织CDX2的表达达到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其中益气健脾化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要明显优于其它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遗传学抑制剂(SPB)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NC)组、脱乙酰化酶抑制剂组(SPB)组;采用改良式Allen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RT-PCR检测SCI后基因bcl-2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NC组bcl-2mRNA在脊髓损伤后2h、8h、24h、7d和28d均有表达,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24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而SPB组bcl-2mRNA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与NC组相比,各时相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B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bcl-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LAC4基因用于21三体综合征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及SNP候选位点。方法选择在潍坊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的7~16周正常单胎妊娠妇女30例为孕妇组,健康查体非妊娠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LAC4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PLAC4基因候选SNP位点的杂合度。结果PLAC4基因mRNA仅在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中检测到,浓度中位数为7.862×103copy/ml,对照组中未检测到,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PLAC4基因上3个SNP位点(rs4818219,rs8130833和rs59066201)的杂合度高于20%,分别为33.9%,25.5%,42%。结论PLAC4基因mRNA是21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PLAC4基因上3个SNP位点(rs4818219,rs8130833和rs59066201)可作为21三体综合征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候选位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形态学与骨髓活检联合基因检测在血液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2例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血液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骨髓活检和基因检查,统计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诊断率为71.88%,骨髓活检联合基因检测的血液病诊断率为93.75%,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骨髓活检和基因检查的诊断率为100%,与单独骨髓活检或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或基因检测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活检的骨髓增生Ⅲ级及以上检出率为75%,与骨髓细胞学检查的43.48%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骨髓活检和基因检测应用于血液病诊断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原发灶及转移灶内EGFR基因状态异质性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8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晚期已转移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原发及转移病灶内组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及比较,所有患者均接受IRESSA治疗。结果总计收录NSCLC病例80例;EGFR基因状态在原发灶和转移灶内一致性为80.0%;原发灶及转移灶内EGFR基因突变相关显著因素包括年龄≤60岁、组织类型、无吸烟史;IRESSA治疗中靶向治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现在高于联合化疗组(P=0.000);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基因状态一致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基因状态存在异质性的患者(P=0.001)。结论NSCLC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基因存在异质性,在年龄≤60岁及不吸烟的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原发灶与转移灶同时存在敏感性突变的患者使用TKIs治疗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基因状态存在异质性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Χ2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CBΧ2在不同NSCLC队列中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荟萃分析,结合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进行NSCLC患者生存周期分析。结果在Oncomine数据库中共有13项研究包含1896个样本涉及比较CBΧ2在NSCLC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CBΧ2在NSCLC中高表达(P<0.05),并且高表达CBΧ2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短,预后较差(P=0.0027)。结论CBΧ2在NSLCL组织中高表达,且与NSCLC预后呈负相关,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也可能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CX3CR1基因多态性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观察其CX3CR1基因多态性相关因素的情况,并统计其中医证型。结果本组128例患者,CX3CR1基因VV型93例、Ⅵ型25例、Ⅱ型10例,中医证型及兼证均和CX3CR1基因型有相关性,VV型中多气阴两虚型,Ⅵ型与Ⅱ型多阴虚燥热型。VV型的NF-Kb、IL-6、TNF-α高于Ⅵ型与Ⅱ型,FKN相对较低,差异显著。气阴两虚型的ACR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显著;兼血瘀证的ACR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X3CR1基因多态性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两种方法,即直接测序法与扩增突变阻滞系统(ARMS)法,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进行对比。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1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病理科通过病理标本活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27例,采用ARMS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该人群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综合两种方法,最终确定有突变的患者为64例,ARMS法检出60例,敏感性为93.75%,测序法检出33例,敏感性为51.56%。ARMS法的检测突变率为47.2%,而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率为26.0%.通过两种方法四格表的,得出两种方法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MS法的突变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测序法(P<0.05),可见ARMS法是更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