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由于单基因突变成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种特殊的糖尿病,对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根据研究显示肠促胰素中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对MODY3型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分泌有明显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分泌无关。对基因突变疾病治疗我国医学仍然处于空白,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的治疗,基于肠促胰素及相关药物的治疗是未来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肠促胰素相关药物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齐拉西酮组41例,剂量范围60-120mg/d;阿立哌唑组43例,剂量范围10-30mg/d,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2周末进行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治疗的显效率70.7茗,有效率82.9名;阿立哌唑治疗的显效率69.7茗,有效率83.7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有轻度的胆碱能副作用,在锥体外系副反应、体质量增加、月经紊乱等方面齐拉西酮组明显少于阿立哌唑组。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由于单基因突变成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种特殊的糖尿病,对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根据研究显示肠促胰素中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对MODY3型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分泌有明显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分泌无关。对基因突变疾病治疗我国医学仍然处于空白,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的治疗,基于肠促胰素及相关药物的治疗是未来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肠促胰素相关药物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以及多西他赛在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实施治疗的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成三组,分别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其中18例实施紫杉醇注射液治疗为一组。18例实施紫杉醇脂质体治疗为二组,18例实施多西他赛治疗为三组,对比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连续随访3年后,三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和二组相比,一组和三组患者的骨髓抑制、皮疹以及皮肤潮红发生率明显偏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紫杉醇脂质体辅助化疗,和紫杉醇注射液以及多西他赛临床效果差异不大,但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验光配镜时给予主导眼优势和给予非主导眼优势引起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7年9月在我院眼科门诊验光的双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182眼)。对照组配镜时只考虑双眼矫正视力达到1.0,观察组则给予主导眼优势。观察两组患儿1年后眼轴程度及近视加深程度。结果两组配镜后1年眼轴程度均有增长,但观察组眼轴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近视加深平均为(-0.78±0.16)D,观察组近视加深平均为(-0.58±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验光配镜时给予主导眼优势可延缓患儿眼轴和近视加深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对比对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妥洛克与洛赛克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80例消化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研究组采用潘妥洛克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均未出现血液系统与肝肾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潘妥洛克与洛赛克在消化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均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治疗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药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桂枝、三七参治疗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心动过缓患者36例,水煎服,每日一剂,四周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结论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治疗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的效果。方法将6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两组分别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术后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椎板开窗术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两种术式对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