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趋势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400例我院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治疗的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的MP-lgM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的阳性率分别为13.33%,20.00%,30.00%,33.33%。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的临床特点为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实行胸部x线检测后会出现网状的阴影或者会出现增粗的两肺纹理。结论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的MP-lgM的阳性率增加,并且会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胸部x线中出现网状的阴影或者增粗的两肺纹理,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腹痛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B超、胃肠造影、脑电图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等相应的检查,由于小儿腹痛的原因有多种,按年龄将常见的腹痛分为内、外科两种,并记录相应病因的人数。结果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较为复杂,有急性阑尾炎3例、肠套叠3例、急性胃炎52例、急性肠炎45例、便秘3例等。各组病因间病例数差异性明显,(χ2=380.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腹痛的病因复杂,通过对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探讨,有助于及时了解患儿腹痛发病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奠定理论基础,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进行研究探讨,为小儿发热伴惊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5例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进行病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分析了解发现,高热引起的惊厥占小儿发热伴惊厥中的89.6%,10.4%的小儿发热伴惊厥由中枢感染引起,而小儿发热伴惊厥也与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有关系1。结论中枢感染是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高热惊厥患者则应尽早通过对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复发或再发等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身材矮小的发病因素构成,为矮小儿童的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就诊的矮小儿童,用统一印制的表格登记病史、生长速率、身高、体重、甲状腺功能测定、生长激素(growthhormohe,GH)激发试验、骨龄、头部CT或MRI、染色体核型分析、血铅测定等。根据诊断标准,将矮小儿童病因分类。结果150例矮小儿童中,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27.3%);GH缺乏症(growthhormonedeficienty,14.7%);体质性青春期延迟(11.3%);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矮小(10.0%);宫内发育迟缓(9.3%);营养缺乏性生长迟缓(7.84%);Turner综合症(5.3%)。结论150例矮小儿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其次为GHD。说明下丘脑—垂体—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RH—GH—IGFl)轴对儿童矮小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制剂(妈咪爱)对于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0例拟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治疗的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使用抗菌药物同时予以妈咪爱1g口服1次/日,对照组予以同量安慰剂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泻的发病率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腹泻发病率分别为5%(2例)、32.5%(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AD患儿腹泻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见微生物制剂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微生物制剂对于预防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作用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我院微生物检验科室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管理,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实施的常规管理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期间选择的各300例检验标本进行观察,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种质量管理方式下对比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质量管理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标本受污染、标本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及操作人员失误等,应在管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患者临床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次发作的肺炎患儿55例和反复发作的肺炎患儿5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致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受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史、湿疹史、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远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受支原体抗体阳性和嗜酸细胞增多的影响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小儿肺炎反复发作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时要高度重视患儿的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史、湿疹史和粒细胞减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继发良性的阵发性眩晕(BPPV)的发病因素。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计127例为研究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共计127例其中继发性耳聋者24例(18.90%),继发BPPV者中男性8例(33.33%),女性16例(66.67%)(P<0.05)。结论在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患者中,女性、中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听力损失严重者的比例较高,故据此推测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患者相关发病因素为女性、中年、患高血压糖尿病、听力损失严重。采取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较好,应尽早给予患者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的三种胆结石胆汁中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对比。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三种类型胆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并对其胆汁细菌群落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探讨。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来看,就细菌16SrDNA基因片段而言,其阳性检出率为76%,且三组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胆色素结石组主要包括厌氧消化球菌等,胆固醇组的细菌群落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混合性结石胆汁组主要是丙酸杆菌和厌氧消化球菌。结论据我院统计分析看来,就检出率方面来看,较高的是胆结石患者胆汁标本中的细菌,但各组细菌群落构成各有不同,具有较为复杂的成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新县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探讨提高农村饮用水饮用安全的措施,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4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共采集水样87份,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2006进行微生物指标检验,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87份水样42项微生物合格率为52.87%,枯水期合格率为56.81%;丰水期合格率为48.83%,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5559,P>0.05)。出厂水合格率为67.5%,末梢水合格率为40.42%,出厂水和末梢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357,P<0.05)。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87.35%、54.02%、54.02%。结论大新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偏低,应加强农村饮用水改水建设,保护水源水不受污染加强净化和消毒措施,确保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今后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随机抽取6家大酒店、4家大型超市正常使用中的集中空调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60份,冷却水10份、冷凝水10份进行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所抽到的10家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指标均不合格,积尘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0%(3/60),真菌总数合格率为65.0%(39/60),10份冷却水中检出1份嗜肺军团菌。结论南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校为严重,应加强集中空调的清洗和卫生监督管理。
简介:摘要小儿慢性咳嗽是指4周以上持续或反复发作咳嗽(1),咳嗽为其主要或唯一症状。不伴有肺部其他症状或体征,不伴有慢性基础疾病,胸片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传统常规的抗感染、止咳治疗往往无效。由于其病因复杂多样,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病因存在差异,故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患儿常规被给予口服或静脉输注抗生素,多数为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对患儿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将我院门诊近2年的126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