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锥束CT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原X线机上采用传统技术完成手术,实验组在新引入的X线机上采用改良的3D锥束CT技术完成手术。记录人口统计学、介入前成像和手术数据,包括患者总的、透视的和减影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并评估整个手术的血管造影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无显著差异。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验组显著降低了卵巢(42 vs.118 mGy;P<0.001)和子宫(40 vs.118 m Gy,P<0.001)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及总DAP(102 vs.438Gy.cm ;P<0.001)。结论 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3D锥束CT可降低病人总 DAP值,以及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同时保持了最佳的成像质量和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25名患者经B超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一组25名患者经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展开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子宫穿孔、大出血、感染、宫腔粘连)发生率4.00%(1/25)低于对照组患者28.00%(7/25),(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4.00%(1/25)低于对照组患者28.00%(7/25),(p<0.05)。结论:B超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25名患者经B超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一组25名患者经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展开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子宫穿孔、大出血、感染、宫腔粘连)发生率4.00%(1/25)低于对照组患者28.00%(7/25),(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4.00%(1/25)低于对照组患者28.00%(7/25),(p<0.05)。结论:B超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手术室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23例。术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4.7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记录、基础护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整体护理),对其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舒适护理和传统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对比及满意度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舒适护理(观察组,n=35),传统护理(对照组,n=35),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环境、心理精神、生理各方维度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总满意度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舒适护理更加贴近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升患者的围术期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护理腹我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两药联用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21年10至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纳入研究,视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28例(亮丙瑞林治疗)、联合组28例(亮丙瑞林+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水平[E2/LH/P/FSH(性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长激素)]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hs-CRP/TNF-α/IGF-1/EGF(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hs-CRP/TNF-α/IGF-1/EGF)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hs-CRP/TNF-α/IGF-1/EGF)各指标均超过联合组,组间均具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亮丙瑞林与米非司酮两药联用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21年10至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纳入研究,视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28例(亮丙瑞林治疗)、联合组28例(亮丙瑞林+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水平[E2/LH/P/FSH(性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长激素)]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hs-CRP/TNF-α/IGF-1/EGF(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hs-CRP/TNF-α/IGF-1/EGF)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hs-CRP/TNF-α/IGF-1/EGF)各指标均超过联合组,组间均具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癥汤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n=53)和给予化癥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观察组(n=53)。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和子宫体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雌孕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得到明显降低;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癥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能降低瘤体和子宫体积,有助于改善雌孕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平滑肌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名45岁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过程。患者因发现盆腔包块就诊,通过B超、CT及腹腔镜手术等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术中确认右侧卵巢存在大小约5×4cm的不规则肿块,手术切除后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为平滑肌瘤伴局灶钙化。 结果: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并在术后7天痊愈出院。病理检查确认诊断为卵巢平滑肌瘤,无恶性迹象。 结论:卵巢平滑肌瘤虽然罕见,但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手术可有效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子宫异常出血(AUB)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病理诊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选AUB患者总计98例。统计患者的病理结果。统计并计算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相符情况。结果:所选取的98例患者中,总共有85.7%患者的子宫内膜存在异常。其中有25.5%患者属于器质性病变,有50%患者属于功能失调性出血,有10.2%例患者属于其他类型的病变,为还有14.3%患者的子宫内膜属于正常情况。临床诊断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病例为54例,而在病理诊断中,其病例数为49例,相符情况为90.7%;临床中子宫肌瘤的病例数为13例,病理中也是13例,则相符情况为100%;临床中内膜癌的病例数为12例,而病理中的病例数为6例,则相符情况为50%;临床中不全流产的病例数为4例,而病理中的病例数为3例,则相符情况为75%;临床中内膜息肉的病例数为8例,而病理中的病例数为22例,则还有14例患者漏诊的情况出现;临床中其他病症情况的病例数为6例,而病理中的病例数为5例,则相符情况为83.3%。结论:对AUB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病理诊断评估,可鉴别诊断器质性病变,对决定治疗方案及治疗分类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选择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32例于我院实施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将前1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后16例纳入观察组,实施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心率)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方式在麻醉起效后的生命体征受到的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好,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