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于同济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42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别纳入宫颈炎组(,2—1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n=23)、CINⅡ组(n=25)、CINⅢ组(n=21)及宫颈癌组(n=58),分别测定各组瘦素表达强度及利用CD34标记宫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瘦素在宫颈炎组、CIN各组及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且其余4组分别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瘦素和CD34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宫颈癌组中MVD值随瘦素和CD34表达强度增强逐渐升高,且不同表达强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是宫颈癌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瘦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的治疗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癌为6例(30.00%),宫颈癌为5例(25.00%),肝癌为3例(15.00%),卵巢癌为2例(10.00%),甲状腺癌为2例(10.00%),鼻咽癌为1例(5.00%),颅内恶性肿瘤为l例(5.00%)。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发生率为0.24%(20/826i)。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结果、孕期和产后治疗情况,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生后1minApgar评分及有无畸形等,并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截至2012年4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20例患者中,放弃妊娠行引产术为6例(30.00%),继续妊娠的14例(60.00%)患者中,孕期接受化疗者为4例,孕期行肿瘤手术治疗者为4例;剖宫产为1i例,阴道分娩为3例。新生儿分娩时胎龄为30“~39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380~3200)g,无一例新生儿窒息和畸形发生。结论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以乳腺癌和宫颈癌最为常见。治疗应根据肿瘤分期、妊娠时间、孕妇意愿(是否继续妊娠)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个体化治疗。中、晚孕期可相对安全地对部分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使用相对安全的化疗药物。
简介: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入院24h内咽拭子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部细菌定植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住院治疗的93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为527例,女性为407例。本研究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新生儿;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自动出院者。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24h内即行咽拭子培养,并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分析新生儿细菌定植和致病菌感染情况、胎膜早破(PROM)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以及早产儿、足月儿细菌定植与感染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12011-2014年934例新生儿的咽拭子培养检查结果中,混合菌群为487份(52.1%),单一菌(致病菌)为259份(27.7%),培养结果呈阴性为188份(20.1%)。934例新生儿咽拭子培养中,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5种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为43株(16.6%)、副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肺炎克雷伯菌为21株(8.1%)、大肠埃希菌为19株(7.3%)。2母亲出现PROM新生儿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96.7%)与未出现PROM者(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2,P=0.013)。PROM时间〉24h新生儿的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的感染率(70.0%)高于未出现PROM者(50.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P=0.013)。3早产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92例(55.8%),足月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654例(85.0%)。足月儿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及咽拭子培养呈阳性合并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早产儿(85.0%vs55.8%,53.5%vs3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53,P〈0.001;χ^2=8.855,P=0.004,)。此外,早产儿和足月儿咽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