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龙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消毒效果,为科学指导医院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的方法和要求,从2001年开始对辖区内的4所县级医疗单位、14所乡(镇)级卫生院、86个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和4个校医室等不同规模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十年的动态监测。结果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医务人员手、器械表面、操作台面、室内空气等各种样品共3267件,合格3000件,平均合格率为91.8%;县乡村三级医疗单位的综合合格率依次为94.1%、91.7%和88.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5类监测样品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操作台面(95.5%),最低的是空气中的细菌含量(64.1%)。结论云龙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消毒效果不平衡,消毒合格率一般,乡村级医疗单位是今后消毒监测的重点,应加强医疗单位消毒质量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提高医疗单位消毒合格率,有效防止医院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平舆县近5年的缺陷儿发生情况,掌握本地区缺陷儿的发生率,病谱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成因。方法对2005-2009年在平舆县23所医疗机构分娩的孕14周以上至产后1个月以内的病理性引产和新生儿出生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5年分娩总数58539例,BD儿发生率为3.44%;病理性引产占1.32%;活产儿中BD儿占2.15%;活产儿出生总死亡率0.55%,无缺陷儿出生死亡率0.19%,有缺陷活产儿出生死亡率16.57%。结论平舆县近5年BD儿发生率和病理性引产率呈逐年上升,2005年与2009年数据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05;生后BD儿发现率逐年下降,但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缺陷儿出生死亡率明显高于无缺陷儿出生死亡率,统计学处理P<0.005。预防BD儿的出生需采取综合措施,重点放在一、二级干预上。
简介:摘要:公共卫生管理关乎所有人的健康,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不仅能够预防疾病,保护公众健康,还能有效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公共卫生档案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信息 ,是评价公共卫生体系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档案管理?笔者从公共卫生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设策略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简介:摘要实行住院分娩是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2000年,卫生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78个项目县开始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经过2004年、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的进一步扩展,目前“降消”项目已覆盖全国中西部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14个项目县,受益人口达8.3亿。嵩明县为2009年“降消”项目扩展县之一。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投入最多、覆盖面最大的妇幼保健项目,它对降低中西部乃至全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促进我国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水平,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我县17个乡(镇)2001—2010年死亡孕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贫困山区农村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方法由县妇幼保健院对辖区助产医院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年报汇总资料和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为依据,2001—2005年活产数24464例,孕产妇死亡率53.14/10万,2006—2010年活产数27645例,孕产妇死亡率10.85/10万,结果显示造成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经济收入低;二是文化素质低;三是妇幼人员稳定性差;四是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平衡;五是少数家庭陈旧的传统生育观。2000年“母婴安全”项目启动后,充分利用项目救助资金救助,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加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孕产妇绿色抢救通道,实行高危转诊制度,全力促进住院分娩等措施,以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做好"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降消"项目)工作,提高驻县蹲点专家工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广西自治区"降消"项目驻县蹲点专家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评估专家工作完成情况,规范项目管理。结果2012年驻县专家参与危重孕产妇抢救的成功率达100%,较2006年提高,抢救成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202,P=0.019)。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16.51/10万,较2006年明显下降,降幅达37.33%。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62,P=0.00)。结论驻县蹲点专家提高了县乡两级产科质量和规范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转诊网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必要坚持开展驻县蹲点专家指导工作,整合人力资源,发挥专家优势,形成长效机制。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解宾阳县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了解常规免疫工作质量,为下一步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县疾控中心调查组对各个接种单位随机抽查 1个村委进行现场调查,随机调查 29名儿童,全县共调查 580名适龄儿童。结果:调查儿童 580人,建卡为率 100%,建证率为 100%,卡证相符 559人,相符率为 96.38%。基础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为 94.3%;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为 93.1%,含麻疹类疫苗及时率为 75%,乙脑第一针合格接种率为 90.7%, A群流脑合格接种率为 96.4%;甲肝合格接种率为 97.3%。加强免疫:脊灰疫苗接种率为 97.48%;含麻类疫苗接种率为 98.25%;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 97.89%;白破二联接种率为 98.70%;乙脑疫苗接种率为 97.53%; A+C流脑第一针接种率为 97.82%; A+C流脑第二针接种率为 96.69%。
简介:摘要目的是了解鲁甸县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足够且准确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1630例(2005年、2006年)新进入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ml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05年监测人数为897人、2006年为733人、其中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68%(42/897)、6.14%(45/733),1630例的吸毒者,有72.45%为静脉注射吸毒、57.6%为共用针具吸毒、23.1%有过性乱行为、85.21%在性乱过程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艾滋病在本县处于中流行期,吸毒者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且相当部分吸毒者吸毒与性乱行为并存,加速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和普通人群之间的传播速度。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干预,做好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管理、治疗、关怀和干预工作,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