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孕产妇产前保健中在应用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接受产前常规检查的8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产妇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孕产妇进行临床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常规检查基础上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前保健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孕产妇而言,观察组孕产妇无论在产前焦虑程度、选择自然分娩还是产程长短或者出血率情况等方面效果均有明显差异,两组的保健效果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产前对孕产妇实施健康对于减轻孕产妇的焦虑程度,提高自然分娩选择率、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有非常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及分娩状况。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地分娩的116例外地流动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回顾分析法,评估孕产妇的保健及分娩状况。共发放116份问卷,问卷有效率88.79%。结果103例产妇中,29例建立围产保健手册(28.16%),74例未建立(78.84%);13例未产检(12.62%),62例产检次数不足5次(60.19%),28例产检次数在6次以上(27.18%)。92例住院分娩,21例为家庭分娩;24例产妇分娩费用<500元,70例为500-1000元,仅9例>1000元;71例为自然分娩。92例住院分娩;24例分娩费用<500元,70例为500-1000元,9例>1000元。家庭月收入≥1500元产妇住院分娩率89.73%。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意识较差,家庭分娩较为普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孕产妇随访管理服务体会。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地区HIV感染的孕产妇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生儿童42例,其中1对母子拒绝加入研究。分析①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及分娩情况。②调查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及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结果①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例数分别为0例及42例。HIV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40例,家中分娩2例。②26例孕产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所生儿童38例服用抗病毒药物。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医务人员减少对艾滋病孕产妇的歧视,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可以提高HIV感染孕产妇随访管理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陇南市2010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市妇保站上报的孕产妇死亡资料,采用“十二格”表评审方法,从三个环节,四个方面以及三个延误方面,对2009年全市11例死亡孕产妇进行了评审分析。结果2010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36.46/10万。11例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4例(36.36%)、内科合并症2例(18.18%),妊高症2例(18.18%),产褥感染1例(9.09%),其他原因2例(18.18%)。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11例死亡的孕产妇中9例为可避免死亡,占81.81%,2例为不可避免死亡,占18.18%。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县乡医疗保健因素占12.50%,个人态度及家庭因素占60.42%,社会团体管理因素占27.08%。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医疗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努力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产科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母婴保健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畅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加强计划外妊娠妇女的管理,建立健全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最终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试管婴儿孕产妇采取特殊心理分析以及护理策略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操作的试管婴儿孕产妇50例,根据心理分析以及护理策略的不同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以及采用特殊护理方式的实验组,每组25例。婴儿诞生之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果以及孕产妇不良情绪的评分对比情况。结果实验结束以后,实验组孕产妇中早产、难产以及终止妊娠的人数都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孕产妇妊娠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的下降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结果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试管婴儿的孕产妇采用特殊的心理分析以及护理模式对于提升妊娠结果的优质性以及缓解孕产妇的不良情绪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见这是一项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的护理模式。
简介:目的分析10年间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1999年—2008年我县孕产妇死亡资料共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结果我县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但存在不稳定因素,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因素,前后5年无明显改变。前5年流产占第3位,后5年羊水栓塞占第3位。1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41.45/十万,其中前5年死亡数为45例,死亡率为154.39/十万,后5年死亡数为35例,死亡率为127.68/十万。结论加强母婴保健综合管理,提高孕产妇管理质量,重视产科服务人员专业技能综合培训,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科联合ICU共同救治危重孕产妇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由产科转入ICU的112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入ICU的病因及既往史将其分为产科因素组和非产科因素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孕产史、既往史、产检情况、转入ICU病因、转入ICU时机(产前/产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终止妊娠时间、治疗措施、ICU住院天数、治疗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产科因素组64例(57.1%),非产科因素组48例(42.9%)。以4年为时间跨度统计转入ICU危重孕产妇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产科转入ICU的危重孕产妇的比例呈升高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112例危重孕产妇转入ICU的前三位病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0%)、产后出血(16.1%)及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5.2%)。与非产科因素组比较,产科因素组规律产检、使用呼吸机和血浆置换的比例更低,ICU住院时间更短,输血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年龄、孕产史、终止妊娠时间、转入ICU时机和APACHEⅡ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入ICU的危重孕产妇的总体救治成功率为97.3%(109/112),死亡3例,其中产科因素组2例,非产科因素组1例。产科因素组有2例(3.1%)、非产科因素组有8例(16.7%)后续分别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非产科因素组高于产科因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危重孕产妇病因复杂且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产科联合ICU救治危重孕产妇是现今医学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