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李达全面地总结了唯物史观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在学理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特别重视学者在思想理论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 简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志着党对执政理念的认识迭到一个新境界,体现着党对人类文明中关于社会和谐思想的清醒认识,体现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党对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信心。

  • 标签: 和谐社会 执政理念 党内和谐
  • 简介:对于左拉小说中的遗传学话语,以往观点一般停留在常识而非研究层面,倾向于认为遗传学话语与小说不存在本质联系,仅为一种硬生生的“无机外来物”;至于遗传学话语如何与小说素材有机融合,如何渗透到小说肌理中去,同时小说又在多大程度上改造、重组、演绎、诠释了遗传学知识方面,并不为研究者所重视。相反,本文秉持一种有机论,试图通过解析左拉巨制《卢贡-马卡尔家族》所涉及的主要遗传学话语,挖掘微缩于遗传学框架中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义深度分裂的图景,展示遗传学话语与小说内在的深度有机缠绕,并探讨左拉如何以这套话语作为一种奇特的言说方式,言说自己所求索的拯救社会之道,以此证明左拉小说的遗传学话语绝非可有可无。

  • 标签: 左拉 卢贡-马卡尔家族 遗传学 资本主义精神
  • 简介:编完书稿后,多年积下的一些疑问,几乎都拥上心头。这既说明我的认识能力不强,也说明认识客观事物是多么不容易。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的“惑”,是从如何结合现实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产生的。“解”,最重要的还是以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为师。此外,学有专长的众多专家学者,也可以助我解惑。这些年,为了解惑,我读了不少有关著作,确实从中获益不少,但“惑”终未得“解”。

  • 标签: 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 《集外集》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的起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宗教源于何时,宗教信仰者和非宗教信仰者的看法是不同的。信仰者都认为宗教来源于神的启示,根本用不着去研究宗教的起源问题。但是,作为一门科学的宗教学,却是把宗教的起源包括进其研究范围之内的,近现代的宗教学对此的研究有其各自不同的说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根源 宗教信仰 社会现象 起源问题 宗教学
  • 简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它认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并提出建立'稳态经济'模式,从而克服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对人性的异化,避免人与自然关系的崩溃的主张。其社会批判视角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了后现代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两大向度。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批判精神 建设性向度
  • 简介:陈元方(1915~1993)解放后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兼西安市委第一书记,晚年又致力于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是陕西新编地方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曾遭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和拷打,“文革”中,又被戴上“三反分子”的帽子,被批斗和关押,遭受残酷迫害。但他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勤恳恳,大公无私,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正如陕西省委在他逝世时的悼词中讲的,

  • 标签: 马列主义 陈元 省委 逮捕 中共 人民
  • 简介:<正>中国历史学发展到近代,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在二十世纪初期,资产阶级史学伴随着本阶级走上政治舞台而出现,为中国史学别开一生面。它在破除封建史学的“崇古”观念,扩大史学研究领域,注重史事真实,重视史料搜集、整理和考订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把中国史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它也如同资产阶级本身一样,在与封建

  • 标签: 李大钊 西方资产阶级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梁启超 阶级斗争学说 瞿秋白
  • 简介: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的勃勃生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巨大成功。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确立及其崭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探索
  • 简介:社区-共同体是文化传承的主观性相对性语境条件,还是道德实践的主观间客观性语境条件?或者,社区-共同体是现实中自然传承的文化主体,还是因自由实践而可能的道德主体?这是"非遗"保护实践的理论难题。"非遗"保护如果仅仅赋权给现实中作为自然传承的文化主体的社区-共同体,而不是作为因自由实践而可能的道德主体的社区-共同体,就可以被称为"社区主义"。社区主义的"非遗"保护路径,首先既不能维护道德主体自由实践的应然自律权利(人权),最终也就不能有效地保护文化主体自然传承的实然实践形式(文化多样性)。

  • 标签: 群体言语 言语共同体 社区 社区主义 法则 准则
  • 简介:英国历史学家D.K.菲尔德豪斯关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著述甚丰。他的《殖民帝国:十八世纪以来比较通论》(以下简称《殖民帝国》)和《殖民主义(1870—1945)》①两书,对殖民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地位等理论问题有相当独到的见解。《殖民帝国》侧重于史,《殖民主义》侧重于论,两本书可以互相参看、互为补充。②《殖民帝国》将十八世纪以来的各殖民帝国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

  • 标签: 殖民帝国 英国历史学家 D.K 豪斯 殖民主义史 殖民地经济
  • 简介: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05年7月,曾经担任过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陈锦华同志在《国事述忆》一书中提及一件往事:1990年9月,时任体改委国外经济体制司副司长的江春泽同志根据他布置的任务,完成了一篇《外国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的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评论》的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并对当时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的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期,这一事件的亲历者江春泽同志为我们讲述起草这份报告的来龙去脉和幕后故事。

  • 标签: 计划与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改革方向 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在锡伯族西迁240周年之际,沈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共同举办了“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从理论角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思想与精神的形成、发展和贡献;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与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促进各项民族事业蓬勃发展。

  • 标签: “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研讨会” 综述 民族团结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探讨人文主义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对人类文化属性的强调,人文主义把人性视为文化的产物,并将其与自然置于强烈的对比和对立关系之中。此种人文主义观念对于人类正在遭遇的生态危机有一定关系。但是人文主义并不因此而应该受到完全否定。问题的出路不在于人类文化的重新自然化,也不在于自然的文化化,而在于寻求一种将人性看作自然与文化之合成的新人文主义。借此,人文主义能够将其对自然的传统理解作为人类文化成就的潜能保持下来。同时,它还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跨文化普遍性,使人类能够在保持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分享共同人性,重新认识人类的本质。

  • 标签: 人文主义 自然主义 自然 文化
  • 简介:德国学者桑巴特的命题: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开辟了欧美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尽管其最初是由欧美工人运动史的比较研究而引发的。这一命题的核心意义是美国与西欧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针对国内学者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不足和对西方工人运动研究中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作者提出桑巴特命题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但作者对这一命题的回答是:很多社会主义因素已经内化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了。

  • 标签: 社会主义因素 桑巴特 命题 美国 工人运动史 联想
  • 简介:“认同”一词是从英文identity而来,是近数年来从国外传入的众多新词汇之一。目前,这一概念基本为我国学术界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如对文化、价值观念、民族、政党和政权的认同等。名词性的“认同”概念涉指身份、属性等,而具有动态意义的“认同”,则指“自我”在情感、信念上与他人及其他对象连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认同是指“我者”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

  • 标签: 国家认同 马克思主义 国家观 民族精神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内外学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当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形成基础'、'历史方位'、'基本特征'、'理论内涵'、'时代价值'等几个维度展开系统性研究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自觉运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但是,进一步展望之,仍然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 标签: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