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 采取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调研济南市历下区的养老行业中康复发展的现状及模式,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同时,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要采取相应对策,为养老机构的提供完善的康复服务。
简介:异地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随着流动老年人的增加而发展起来。通过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调研发现,老年人异地养老以家庭养老服务与市场养老服务为主,政府与社区所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缺位,老年人在流动过程中福利受损。为此,应构建由政府、市场、社区、家庭多元供给的异地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社会养老保险的推广、现行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及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的成功为这一多元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但同时应看到,在构建异地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地方政府各自为政、过度市场化和家庭化、信息不完整等困难,应采取政府协同等措施促使这一体系的实现。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居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上世纪70年代推行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成效显著,同时也导致了当今及未来的中国面临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而且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严重。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扩展,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结构变迁、人口流动及养老观念等领域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迁,维系农村养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渐退化,农村地区迫切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务工,这一现象造成许多农村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本文所关注的正是农民工进城务工之后的农村养老问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政府责任问题。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目前的社会舆论、政府官员与学者大多在关注农民工艰苦和边缘化的生活状态,而对于更多的滞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家人却关注不够,导致了愈来愈严重的留守老人危机和留守儿童危机。这些危机正在迅速地侵蚀着传统的农村养老体制,成为影响全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1.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来源不稳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很大一部分流动到了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常年在外,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家庭...
简介:摘要: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及医疗技术的提高,许多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老年人数量将持续增加。但与此同时,慢性病病程长、并发症多及无法治愈的特点导致多数老人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需要获得长期的医疗照护服务。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倡导“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靠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人入住机构养老院。针对“居家养老都有哪些政策指导,是否实现全面覆盖和有效衔接,仍缺乏什么政策支持”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全面梳理我国目前居家养老政策,分析已有政策的覆盖面,明确当前政策空白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旨在为完善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相关政策及建立无缝隙的老人照护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 要:农村互助养老作为植根于农村的公共服务,发挥着其他养老模式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在乡村振兴新形势下,构建起全国范围内的互通互联互认的农村互助养老体制机制已迫在眉睫,在体制上应当实现纵向一体、横向联通,在机制上应着重建立起内源性与外源性相结合的动力机制,建立起需求导向与公共定制相结合、时间银行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相结合等至少六种运行机制。
简介:摘要:犯罪存留养亲是在北魏时期创立的一项制度,唐宋元明时期几乎形同虚设,清代予以改造,充分发挥该制度的养老功能,限制其纵容犯罪的弊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考察清代犯罪存留养亲的理论和实践,对今天的养老制度仍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