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虽然盲道设立较为普遍,可是由于很多因素导致盲道设置不合理、被路边摊贩挤占,使得盲道形同虚设。“盲杖+盲道”的出行方式已经不能够保证盲人的出行安全。本项目是应用C语言编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对盲人实时定位跟踪,引导行进与扫描物体,通过GPRS通信模块与上位和手机APP进行通信,实时监控盲人的地理位置、行进路线和报警信息,并储存和在地图上显示。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将结合真实的煤矿案例,对采煤牵引部的自动调速机理、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究,旨在能够进一步优化采煤的系统,降低其结构的复杂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工人的压力。

  • 标签: 采煤机牵引部 自动调速 自动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循证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对呼吸相关性肺炎(VAP)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134例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试验组行基于循证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VAP患儿炎症介质[包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P患儿组内护理1 d和护理7 d、两组VAP患儿护理7 d的CRP、IL-6、PCT水平及CPIS、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VAP患儿组内护理1 d和护理7 d、两组VAP患儿治疗前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VAP患儿的炎症介质水平,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循证理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只有保障电力资源安全而稳定的供应,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转。在电场中,设计的电力设备复杂多样,不仅仅操作工艺各有差异,当某一个环节产生问题时,就可能导致电厂生产的停滞,不仅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影响社会效益。9E燃余热锅炉低压蒸发器管子泄漏,是可能会出现在电厂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整个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极大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9E燃余热锅炉低压蒸发器管子泄漏成因,探索其维修方案。

  • 标签: 9E燃机 余热锅炉低压蒸发器 管子泄漏 成因 维修实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5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连续3周的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混合物)补充。比较2组患者VAP的发生率、肠道菌群变化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等。结果共120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对照组58例,试验组62例。试验组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8.7%比62.1%,χ2=6.541,P<0.05)。试验组口咽部及胃部微生物定植的总检出率低于对照组(51.6%比89.7%,χ2=20.052,P<0.05)。腹内压升高、腹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发生率在试验组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8.439、10.849、13.327,P值均<0.05)。试验组患者肠道中乳酸杆菌比例升高。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8.051、6.538,P值均<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肠道中乳酸杆菌比例,显著降低ICU危重症患者VAP发生率,并降低胃肠道症状的发生,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益生菌制剂 肺炎,呼吸机相关性 肠道菌群 乳酸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对于腹部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在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记录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并应用M超声测量评估右侧膈肌移动度,记录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ICU死亡率及撤是否成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浅快呼吸指数(RSBI)及D-RSBI对撤失败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纳入58例患者,其中撤成功组为40例(69.0%),撤失败组为18例(31.0%)。撤失败组的RSBI高于撤成功组(Z=-4.45,P<0.01),撤失败组的D-RSBI高于撤成功组(Z=-5.50,P<0.01)。RS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3~0.94),临界值为69次·min-1·L-1,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65%;D-RS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5%CI:0.90~1.00),临界值为1.8次·min-1·L-1,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90%。结论D-RSBI预测撤失败比传统指标RSBI更准确。

  • 标签: 腹部脓毒症 浅快呼吸指数 撤机 膈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O形臂X线微创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40.4 ± 15.5)岁]。依据骨折AO分型,均属C型骨折。32例采用O形臂X线导航下TiRobot机器人辅助微创内固定治疗(TiRobot组),21例在C形臂X线透视引导下进行微创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透视时间、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术后1周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估骨盆功能恢复效果。记录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5个月[(13.2 ± 0.3)个月]。TiRobot组手术时间为(85.2 ± 6.9)min,对照组为(101.0 ± 6.7)min(P <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iRobot组螺钉置入透视时间为6(5,7)s,对照组为10(10,15)s(P < 0.05)。TiRobot组螺钉置入位置优3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7%(31/32);对照组优15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76%(17/21)(P < 0.05)。两组术后1周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周两组Matta影像学骨盆复位质量和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如螺钉松动或断裂、异位骨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O形臂X线导航下TiRobot机器人辅助微创内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较C形臂X线透视引导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提高螺钉置入位置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盆 骨折固定术,内 机器人 骶髂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及支持向量(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在脑泡型包虫病(cerebral alveolar echinococcosis,CAE)和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BMT)鉴别诊断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CAE与BMT的病例各15例,测量两组病灶实性区、灶周水肿和对侧相对正常实质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评估各参数诊断CAE与BMT的效能,并基于灌注参数,运用SVM等机器学习方法鉴别两种疾病。结果CAE病灶实性区rCBF,rCBV诊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39,0.710,BMT病灶实性区rCBF,rCBV诊断AUC为0.960,0.913,CAE与BMT病灶实性区rCBF和rCBV的诊断效率高于MTT和TTP;CAE与BMT病灶实性区rCBF、rCBV、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E水肿区与BMT水肿区rCBF、r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病灶实性区灌注参数,运用SVM分类器可提高鉴别准确率。结论PWI可为CAE与BMT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SVM分类方法可提高PWI鉴别两种病灶的准确率。

  • 标签: 脑泡型包虫病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支持向量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气流冲击法对人工气道患者气囊上分泌物清除效果及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Ovid,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始至2021年8月26日。纳入的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对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的质量评价工具,Rev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836例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4 h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ICU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长、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声门下吸引相比,气流冲击法可降低VAP发生率、增加24 h气囊上滞留物引出量,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长,缩短ICU住院时长。但存在部分结局指标缺乏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始研究,同时部分研究异质性较大,文献质量偏低的缺点。

  • 标签: 声门下吸引 气流冲击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综合护理对人工气道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借助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人工气道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强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呼吸性肺炎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0±4.0) d vs (12.3±6.2) d、(2.2±2.0)vs(4.4±2.3) h〕,研究组呼吸性肺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 vs 28.9%);研究组护理后肛门排气时间、拔出导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0.4) d vs(2.6±1.1) d、(4.1±1.0) d vs(5.9±1.2) d、(1.6±0.5) d vs (2.6±0.8) d、(10.0±0.7) d vs(13.0±1.4) d〕;研究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 vs 24.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气道患者接受强化综合护理,可减少呼吸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康复,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人工气道 强化综合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评估膈肌功能、肺部通气,并结合呼吸力学参数气道闭合压P0.1和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RSBI)在呼吸衰竭患者撤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上海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治疗患者45例,所有患者拔管前均符合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的指征,通过30 min SBT后且在撤前采用超声评估患者膈肌功能和肺部通气,同时记录呼吸力学参数。根据48 h内是否再插管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患者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预测拔管的准确性。结果45例患者中,25例患者撤成功。失败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厚度分数低于成功组患者(P<0.05),失败组患者肺部超声评分、P0.1与RSBI均高于成功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预测撤成功的敏感度分别为85%、80%、96%、70%和90%,特异性分别为72%、80%、60%、76%和68%。以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 ROC曲线的临界值作为预判值,预判失败拔管的数值记1分,预判成功拔管的数值记0分,以上5个预判值得分相加得出预判值总分,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09,预测撤成功的敏感度90%,特异性76%。结论撤机时结合超声评估肺部通气、膈肌功能及呼吸力学参数能减少呼吸衰竭患者再次插管的风险,在指导撤方面提供优化方案,以改善撤结局。

  • 标签: 床旁 超声监测 膈肌 呼吸力学 呼吸衰竭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中药封包联合体外电热疗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自制中药封包联合体外电热疗治疗,对照组应用体外电热疗治疗。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或不适(0.71±0.32)分、排尿(4.12±1.32)分、生活质量(4.12±1.64)分、NIH-CPSI总分(14.54±1.3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6.52±1.64)分、抑郁(6.33±1.12)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Ⅲ型前列腺炎采用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自制中药封包 体外电热疗机 治疗 Ⅲ型前列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鼻式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撤后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有创呼吸通气59例NRDS患儿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28例。撤离有创呼吸后,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试验组采用nBiPAP治疗。比较两组撤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创通气和氧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撤后PaCO2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败血症、多重耐药菌感染、颅内感染、机械辅助通气大于7 d是两组患儿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2、3.78、5.17、5.26,均P<0.05)。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总时间、病死率以及鼻损伤、颅内出血、气胸、肺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BiPAP可作为NRDS早产儿撤后提供更好的呼吸支持模式,能有效控制PaCO2水平,提高撤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式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肺炎患儿采用有创呼吸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重症肺炎患儿的资料,将完成有创呼吸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43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完成有创呼吸联合抗生素常规治疗的4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评估两组治疗7 d的疗效,记录临床指标(呼吸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P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时的血气指标,如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时PaO2、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FiO2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Fi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U重症肺炎患儿采用有创呼吸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好。

  • 标签: 肺炎 重症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有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与最大吸气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符合临床撤筛查条件后应用低水平PSV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对符合临床撤标准者进行撤。撤前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使用超声测量右侧膈肌位移(DE)、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统计分析DTF、膈肌位移和MIP与撤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AUCROC分别评价DTF、膈肌位移和MIP对撤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成功57例,撤失败16例。撤成功组的DTF(35%±8%)明显高于撤失败组的DTF(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撤成功组的MIP[(34±9)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撤失败组的MIP[(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6,P<0.01)。DTF、MIP和膈肌位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是0.907、0.896和0.749。以DTF≥27.78%为标准预测撤成功,敏感度92.98%,特异度81.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 CI:0.816~0.963)。以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成功,敏感度80.7%,特异度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803~0.955)。以DTF≥27.78%且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成功,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 CI: 0.832~0.971),特异度提高到87.7%,但敏感度略降低到87.5%。结论DTF及MI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撤结果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与DTF及MIP相比,DTF结合MIP提高了对成功撤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最大吸气压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泛素编辑蛋白A20对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单核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2月至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VAP的患者24例(VAP组)和健康对照12例(对照组)。分离VA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感染部位和非感染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及对照组PBMCs,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A20水平。纯化VAP患者CD14+单核细胞和CD4+T细胞,使用A20 siRNA转染CD14+单核细胞。转染的CD14+单核细胞与自体CD4+T细胞直接/间接接触共培养,检测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水平。转染的CD14+单核与NCI-H889细胞直接/间接共培养,检测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颗粒酶B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TRAIL)、FasL配体(Fas ligand, FasL)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SNK-q检验。结果VAP组外周血CD14+A20+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62.61±15.33)% vs. (47.13±11.82),P<0.05],A20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亦高于对照组[(227.9±64.18) vs.(178.2±58.62),P<0.05]。VAP组感染部位BALF中的CD14+A20+细胞比例高于未感染部位[(66.14±19.62)% vs. (52.52±13.71)%,P<0.05],A20 MFI亦高于未感染部位[(268.0±72.56) vs. (197.4±60.01),P<0.05]。A20 siRNA转染的VAP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的CD14+单核细胞与自体CD4+T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后,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17的细胞比例均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但间接接触共培养中,CD4+IFN-γ+和CD4+IL-17+细胞比例在未转染、对照siRNA转染和A20 siRNA转染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0 siRNA转染的VAP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的CD14+单核细胞与NCI-H889细胞直接/间接接触共培养后,靶细胞死亡比例均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肿瘤坏死因子-α、IL-6、颗粒酶B水平及TRAIL MFI亦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但靶细胞死亡比例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患者单核细胞中A20水平升高,可能发挥抑制单核细胞活性的作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感染 泛素编辑蛋白 单核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毒性 抗原提呈 细胞因子 免疫调控
  • 作者: 吴小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治疗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把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此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内本科室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进行研究,通过患者到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18例(常规护理),研究组18例(整体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血气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O2、SaO2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减少,在临床上值得运用。

  • 标签: 整体护理;COPD;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EDP)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呼吸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组(VIDD组)、体外膈肌起搏组(EDP组)、高压氧处理组(HBO组)和联合处理组(EDP+HBO组,体外膈肌起搏的同时给予高压氧处理),每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VIDD大鼠模型,VIDD组不进行干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连续处理10 d后取材,检测膈肌重量(DW)及膈肌重量/体重比(DW/BW)、离体膈肌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情况及膈肌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VIDD组DW、DW/BW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膈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离体膈肌收缩力显著下降;膈肌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1(MHC-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肌肉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明显升高(P<0.05),肌球蛋白重链-2(MHC-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VIDD组比较,EDP+HBO组DW、DW/BW增高[(0.35±0.02)g vs.(0.63±0.06)g,(0.78±0.08)×103vs.(1.34±0.06)×103,均P<0.05),膈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2 235.33±142.58)μm2 vs(4 564.82±406.72)μm2,P<0.05],离体收缩力显著增强[(1.15±0.42)N/cm2vs.(2.19±0.10)N/cm2,P<0.05],膈肌标本中MHC-1、Keap1、Drp1、atrogin-1、MuRF-l、caspase-3、beclin1表达逐渐下降,MHC-2、p-Akt、Mfn2、Nrf2、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膈肌功能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联合高压氧处理能显著增加膈肌收缩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膈肌萎缩和膈肌结构损伤,从而减轻或减缓VIDD的发生及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高压氧 机械通气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