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来,陷害教唆是大陆刑法共同犯罪理论教唆犯问题,而警察圈套则是英美刑法辩护规则合法辩护理由问题。二者是分属于不同法系、不同理论体系两个问题.但由于这两个问题涉及情形有其相似或相同之处,只是着重点有所不同,故本文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加以研讨和比较。

  • 标签: 陷害教唆 警察圈套 英美刑法 大陆刑法 两个问题 刑事诉讼
  • 简介:审前羁押替代措施在我国面临着适用不足而审前羁押率过高窘境,国内对此研究多停留在法律条文层面,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多理论指导。文章在技术层面上提出了以认识并控制其中诉讼风险来提高审前羁押替代措施适用比例观点,再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脉络和实践经验,主张至少应当从调查、评估与控制三个维度对审前羁押替代措施诉讼风险展开研究,同时应注重参与主体多元化、诉讼风险评估客观性以及诉讼风险控制全面性,建立以量化诉讼风险指标为基础决策参考体系。

  • 标签: 审前羁押 审前羁押替代措施 保释 诉讼风险
  • 简介:在法庭审判,预设是一种常见语言现象。预设因其隐蔽性和主观性成为巧妙提问一个重要手段。法官、检察官、律师常常在问话带上"预设"命题,从而支配答话人,使答话人答话满足自己推理要求。预设在形式上都只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句式来预设,另一种通过句子某些成分来预设。预设还可构成陷阱。预设识别和破解是一项重要语言技能。本文从预设一般含义、法庭预设主要表现形式、预设功能和预设识别等方面,来论述预设在法庭审判重要性。

  • 标签: 预设 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 法庭话语 可辩驳性
  • 简介:社会由社会观念、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三者构成,三者互动导致社会变迁。此模型解释了三种社会变迁模式以及相应合法性。法律制度化是解释社会变迁与法律转型关系关键。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法律转型应朝着法治方向发展。

  • 标签: 法律制度化 社会变迁 合法性 法治
  • 简介:<正>权威是基于一定影响力而形成支配性社会地位。根据影响力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权威分成三种:法律权威、道义权威和技能知识权威。法律权威体现是根据国家依法授予职权而产生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支配权,在行使这种职权时候是以国家强力为后盾,当出现侵犯或蔑视这种权威现象时,权威拥有者将依据一定条件和程序,对反权威行为实施者给予一定法律制裁;道义权威体现是因权威拥有者所拥有的得到一定社会群体的人们认同道德素质而处于被一定对象加以敬仰地位,或因权威拥有者代表着一定通行社会习俗,当蔑视这种权威时候,这种反权威行为实施者会

  • 标签: 反权威 法律权威 罪犯 知识权威 管教 拥有者
  • 简介:《墨子》证明我国早在先秦已经产生了价值极高宪法思想萌芽,即关于政权产生、监督、更替思想,治国方略,基本人权保障,权力制约:这些宪法思想萌芽是中华思想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宪政制度重要思想资源

  • 标签: 墨家《墨子》 宪法思想 思想萌芽
  • 简介:故意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责任要素,当然也有学者将其纳入构成要件,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以与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相对应。这个问题,涉及故意体系性地位,有必要加以探讨。故意是一个涉及心理学与刑法学复杂课题.其本体要素界定以及在司法实践认定都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需要研究,从而为主观归责奠定基础。

  • 标签: 故意 认识 意欲 明知 应知 希望
  • 简介:管理层收购有利于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在我国。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在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管理层收购最终目的。就必须有规范而理性法律制度来引导约束管理层收购整个过程。

  • 标签: 管理层收购 企业经济效益 MBO 代理成本 企业发展 问题
  • 简介:简言之,“矜恤”即是同情、怜悯、不忍和予以帮助愿望及行动。中国传统上“矜恤”观念有着十分深厚思想渊源,而儒家思想无疑是其最为主要支撑。

  • 标签: 赈济 思想渊源 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
  • 简介:一、严格责任来由与含义(一)严格责任来由在刑法发展史上,罪过并不是从来就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在封建社会,实行是无罪过刑事责任原则."从比较刑法史观点来考察,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封建主义刑法,……概无例外."[1]英国古代普通法采取也是以因果关系存在为责任唯一根据归责方式,它不考虑被告人内心状态,只要证明被告人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就科处刑罚.在12世纪英国法律和习惯汇编中曾有这样格言:"无意中干了坏事的人,必须有意地对此作出赔偿."应当说,这既是当时人类还未能全面认识到"罪过"概念而单纯以客观结果归责报复刑产物,也是与当时民、刑不分以及赔偿刑联系在一起.

  • 标签: 刑法 严格责任 刑事责任 罪过 公共福利犯罪 道德犯罪
  • 简介:仲裁员身份与其他身份之间重合或接替,可能产生身份冲突。本文简要论述了仲裁员与调解员、律师、法官、公务员等几种常见身份冲突情形,认为对于构成身份冲突身份重合或接替应当避免、戒绝,有可能构成身份冲突则要适当引导、规范,其他不会影响仲裁,则应当允许。

  • 标签: 仲裁 仲裁员 身份冲突
  • 简介:"文化人格"一语会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身在海外中国人,面对西方和中国文化交织氛围而所持一种文化性情.本文将其延用至法学领域,意图概括处在东西方交往背景之下中国法学者乃至实践者文化处境和他们所应有的科学态度.

  • 标签: 文化人格 法学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 传统文化 法律制度
  • 简介:选择匹配治理工具对实现环境治理目标至关重要。环境信息工具重要性源于环境治理方式变革和软法机制兴起,其效能发挥取决于问题意识、情境要素与目标群体相容程度。收集工具、流动工具、识别工具和补强工具等信息工具都有自己局限和不足,在环境治理实践应进行慎重比较和权衡。在既定领域内,信息工具是对传统命令控制工具和新兴市场工具恰当取代或有益补充。以信息工具视角对环境法律制度进行检视.就会发现它们存在一些缺失、不当或错误。按照匹配和一体化原则.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以弥补缺失,修正不当或错误,达到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治理目标的统一。

  • 标签: 信息失灵 环境治理 命令控制工具 市场工具 环境法律制度
  • 简介:《唐律》官吏失职犯罪○孙季萍唐朝基本法典《唐律》共有502条,其中70余条是针对涉及官吏失职犯罪问题,足见唐统治者对加强官吏职责重视。本文试对这些失职犯罪种种情形分类作一探析,以期有所启迪。一、贻误公事、公文犯罪唐初统治者针对官府机构臃...

  • 标签: 《唐律》 地方官 官文书 《疏议》 法律责任 古代地方
  • 简介:只有当行为符合某种重罪中止犯成立条件,同时构成了某种轻罪既遂犯时,才能认定为中止犯“造成损害”;“造成损害”行为必须是中止前犯罪行为,而不应是中止行为;重罪中止犯因“造成损害”而构成轻罪既遂犯时,不论轻罪与重罪是何种关系,均应认定为重罪中止犯;在对“造成损害”中止犯减轻处罚时,应当考虑与轻罪法定刑协调关系。

  • 标签: 中止犯 造成损害 定罪 量刑
  • 简介:法律论证融贯论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逻辑一致性以及信念之间相互支持关系。法律论证融贯论在于回答因融贯本身所存在责难而涉及越来越广泛领域,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选择,也是一种法律理论。其统一以法律、道德、政治为核心而形成融贯体系。

  • 标签: 融贯 法律论证 局部融贯论 整全融贯论
  • 简介:在清代刑事裁判,有以本应适用律例所规定刑罚重度为前提,进而加重处罚所谓“从重”现象存在。从重有加重刑罚本身和变更科处刑罚手续并产生加重效果两种方法。任何一种加重,其程度基本只限于在同一刑种内进行加重。对于加重,皇帝一方面出于防止官僚专断考虑,原则上禁止。但另一方面,若以成文法为准据无法科处适当刑罚时,又会要求官僚不以成文法.为准进行加重等。在个案,为追求犯罪和刑罚均衡,皇帝允许官僚有一定程度判断,可以选择从重。因此,通过实务积累,虽然形成了既确保律例整合性,又具有手续上加重效果恭请王命等方法,但每个个案从重都以必要方式存在着。

  • 标签: 清代 刑事裁判 从重 加重处罚 犯罪和刑罚的均衡
  • 简介:在减刑制度适用过程,可能存在减刑之后发现原判决宣告之前犯罪分子还有其他罪未被审判即有漏罪情形,或者发现刑罚执行期间罪犯再犯新罪情形,从而产生减刑适用数罪并罚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已经作出减刑裁定是否有效,本文认为这两种情形应当区别对待,采取不同处理方式。

  • 标签: 减刑 减刑效力 数罪并罚
  • 简介:信息就是证据,传统意义上证据和证据材料仅是其载体,所以证据收集和确认就是特定案件信息收集和确认,可以遵循信息论相关规律。在特定行政案件,行政调查就是能证明特定案件客观真实性或证明特定案件事实具有法律真实性信息从信源出发,被信宿所感知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信息博弈终了,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调查均衡解就是特定案件法律事实成立。

  • 标签: 行政调查 信息 博弈 干扰 信道 感知
  • 简介:<正>“示范”是指教师运用直观方法向学生传递技术动作信息,使学生直接感知到所要学习动作结构、顺序和要领一种方法。又因武术动作具有结构复杂、路线曲折、方向多变、内外合一等自身特点,因此教学必须通过形体也就是“示范”去充分体现武术动作内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武术教学实践过程,运用“示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武术教学 教师示范 武术动作 技术动作信息 实践过程 结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