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乌盟文化处在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结合处属各单位的条件和发展方向安排了与文化处脱钩指标。截止五月份,全系统企事业单位各种形式消肿163人,占事业单位人数的24%.企业单位达到50%。全系统以实体创收、业务创收和分流节省等形式。全年增收节支50多万元,消肿周转金控制在19万元左右,作为兴办实体的启动基金。文化处积极做好人员分流工作,逐步做到消肿减肥。在自愿的前提下,批准31人离退休,14人停薪留职(均为三年),同意13人外出演出,5人请长假(一年以上)不领工资8谋职业;还对?6人采取发比例工资的办法内部待业,联系调动进修学习等,人员分流总数达98人。另外大力兴办经济实体,积极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兴办
简介: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要求,团中央倡导并展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这一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继承与发展。正如乔石委员长所说:"这是青年工作中的一个创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创造。"特别是从它提出到展开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这一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开创了时代新风。由于这一活动是共青团的一项新兴事业,提出时间不长,有许多问题和工作,需要团组织不断去解决和完善。在此,笔者以为,要使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并逐步纳入经常化、规范化乃至法制化的轨道,就必须建立和
简介:<正>腐败是特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权力腐败。公共权力为什么会产生腐败呢?历史表明,无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统治的国家,都无法做到统治阶级全体直接行使各种具体的国家职能权力,而只能经授权程序由部分人代为行使。在我国,公共权力即人民的权力,人民群众每一个人都要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是不可能的,人民的权力主要是由公职人员代行的。这种体制最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分离。这种分离可能引起公共权力的失控。当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素质不高,品质恶劣,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对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不能施以有力的监督和制约,使得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有较大的个人随意行为的空间,能轻易地以个人的意志顶替所有者的意志,那么公共权力就会偏离法律规范的正常轨道,被用来服务于个人或小集体的意志和利益,成为被滥用的力量,从而产生腐败。腐败的本质特征和公共权力运行的特点清楚地告诉我们:为了有效地防止公共权力的失控和异化,即权力腐败的发生,公共权力所有者必须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权力的授予,权力的行使,权力运行的后果)进行监督和制约。只有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才能有效地遏制权力腐?
简介:摘要:针对竹制品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平均COD2000mg/L),色度大,污染物成分复杂等特点,采用曝气氧化池+微电极+一级多元体电絮凝+二级多元体电絮凝+USAB处理+A2/O+二沉处理工艺处理高浓度竹制品废水,经调试后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稳定,且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原水COD由15400mg/L下降至84mg/L,BOD5由617.5mg/L下降至17.95mg/L,SS浓度由84mg/L下降至16.4mg/L,NH3-N由35.95mg/L下降至2.58mg/L,TP由4.935mg/L下降至0.256mg/L,色度由64下降到4,去除率分别达到99.5%,97.7%,80.5%,92.8%,94.8%和93.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简介:责任是任何治理过程的基础。公共问责制是现代民主治理的标志,也是民主治理的必要条件。从本质上说,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规范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目标是公平、公正、公开地提供公共服务以达成公共目标和维护公共利益。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既是善治的本质特征,也是公共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公共问责困境主要是指在分权、放权和多中心治理格局中实施有效的公共问责的两难。摆脱公共问责困境的具体对策在于:加强公共问责法治化建设,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完善公共问责制度化建设,实现用制度管权;重塑责任伦理,弥补公共问责的制度缺陷;强化信息公开,促进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不断扩大公民参与,实施民主问责。
简介:奎屯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健全机制确保规范运行,搭建平台依法规范审批服务以及创新管理模式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改革成果,得到群众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县级党组织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阐发县域治理的基本逻辑与机制。与西方科层制是基层治理的基本机制不同,中国县域治理的科层组织不仅受到党政体制的塑造,而且党政体制直接介入县域治理事务。调查发现,中心工作模式是县域党政体制领导和介入治理事务的主要机制。县级党委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从众多治理事务中遴选出重要的治理事务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并以目标责任的形式下发给下级党政部门。县域党政体制为了完成中心工作,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对县域内的政府部门进行改造和重组,充分调动了和有效地整合了党政部门的资源,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县域党政体制中,党政既非完全合一,又非分离对立,而是有统有分,分工协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治理格局。本文深化了对县域治理机制和逻辑的理解,对党政体制与科层体制进行了实质性区分,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