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敦煌遗经《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年代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老子在东汉的宗教地位、考证《老子变化经》中的白鹿意象、考察经文中的汉顺帝阳嘉元年至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五个年号与当时天师道之宗教背景,可知《老子变化经》成书于公元155年至165年,是天师道成立之初,为自神其道而作。《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受东汉黄老道、刘向《列仙传》、王阜《李母碑》等影响,是当时宗教环境下的产物。早期天师道将老子抬到先天地而生、与道合一的至高地位,与他们试图建立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不无关系,故在《老子变化经》中将老子神化为十三帝师,以表达建立理想社会、理想政权的愿望。

  • 标签: 老子变化经 道教 天师道
  • 简介:“无为而无不为”不仅仅是《道德经》的重要命题,而且是其根智慧的集中呈现。原创性、前提性、融通性是其本质属性,返归根、和光同尘、道隐无名是其主要内涵。

  • 标签: 老子 无为而无不为 本根智慧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可以说,“以人为”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具体化。这个新的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的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的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的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的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的性别。芭特勒认为对萨特身体哲学的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对波伏娃思想的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的思想家。

  • 标签: 身体 笛卡儿主义 心物二元论 超越 性别表演 为己存有
  • 简介:如果我们愿意在阅读中与《孟子》相逢,我们就应该立志去做一个大写的人。从道德理想主义层面看,《孟子》要求我们“证性善”,确立人之为人的性善之本;期盼我们“恶乡愿”,拒斥八面玲珑的伪善之方。从文化守成主义层面看,《孟子》呼唤我们“友古人”,经由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回想而求证根之源;促使我们“辟邪说”。通过对异端邪说的批驳而澄清智慧之旅。有理想有文化的人,才会是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对于针砭欲望横流的当下世态,还是对于建构人皆尧舜的未来愿景,这种人格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 标签: 《孟子》 证性善 恶乡愿 友古人 辟邪说 大写的人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出版历史的概述以及对MEGAI和MEGA2的编辑出版过程中以严格学术标准对语文学和文本学原则的坚持与创新的探讨,试图阐明MEGA的引导原则,并且举例说明MEGA2的编辑出版工作对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历史定位和智力语境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摘要为译者所补充——编者注)

  • 标签: MEGA2 版本语文学 马克思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