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针对山区地质背景复杂、地貌起伏大和地质灾害分布广的特点,以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系统研究都汶公路泥石流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分析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泥石流灾害现状,对都汶公路泥石流发展趋势进行有益探讨,为山区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
简介:如果图G的每一个导出匹配都包含在图G的一个完美匹配中,则称图G是导出匹配可扩的。设l为非负整数,如果对于任意的F包含E(G),|F|=l,都有G—F是导出匹配可扩的,则称图G是后一边可删的导出匹配可扩图。本文证明了边数最少、且不包含5圈的l-边可删的导出匹配可扩图是Kl+2,l+2。
简介:对制动缸前后杠杆反装或错装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制动缸前后杠杆上无组装标识、技术标准中未明确制动缸前后杠杆尺寸、检查不到位和配件摆放乱所致。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
简介:现场调查SS4改进型电力机车在湖东电力机务段投入运用以来,其主电路变流装置半导体元件损坏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电力机车的正常运行,给铁路运输造成了很大损失。亟待查明半导体元件损坏的原因,并寻求合理的整修措施。
简介:16Hz铃流接收器位于SBZ载波机的音频终端盘内。它是终端盘电路的一部分,担负的任务是把长途台送来的16Hz铃流信号转换成2100Hz铃流信号送往对方终端设备。在载波机开通使用将近一年,用户反映振铃振不出去。经查找故障,发现盘内R3
简介:在高速铁路的运营维护中,发现个别区段接触网系统的载流整体吊弦有断丝和断裂现象。此文以京沪高速铁路某区段出现的这种现象为例,对载流整体吊弦发生断丝和断裂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研发出一种耐疲劳的载流整体吊弦。通过与既有载流整体吊弦在选用材料、拉伸强度试验和模拟振动试验的比较,新研发的耐疲劳载流整体吊弦的各项性能均优于既有载流整体吊弦。
简介: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软质岩边坡的稳定问题在公路建设中越来越突出。勘察设计人员往往重视顺层边坡的稳定,而忽略了反倾软岩边坡的稳定和破坏问题。以往的研究,在反倾岩质边坡的变形条件、影响因素和变形机理方面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但对于治理措施却缺少系统性的研究。结合某典型反倾软岩边坡倾倒破坏特点,对其受力特点、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对策进行积极探索,为该类型边坡的防治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简介:对汤屯高速公路上一典型反倾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边坡的地质条件及岩体结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该边坡将发生2种不同类型的失稳模式:小桩号侧主要以松弛和架空的碎裂-碎块的倾倒变形体为主,其变形破坏受最大剪应力面控制;大桩号侧岩体为较完整岩体,岩体质量较好,可能产生局部掉块失稳。利用极限平衡方法对小桩号侧的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支护措施。
简介:<正>工程项目是企业之本、效益之源、人才之基,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败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水平,推进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实现创誉增效目标,是企业加快发展、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笔者根据在中铁十八局集团宝兰铁路项
简介:针对DF8B型内燃机车"无压无流"故障,制订适合于乘务员应急故障处理的作业程序,介绍"一看、二踩、三听、四确认"的判断顺序以及操作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
简介:
简介:目的:熟悉认识颈内静脉穿刺的局部解剖结构,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方法:对99例住院病人(男56例、女43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其中一次成功78例,占78.9%,(男39例,占50%;女39例,占50%),失败11例,占11.1%.(男7例,占63.6%;女4例,占36.4%).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难度较大,成功率稍低.
简介:实施大秦线重载扩能改造,快速提升运输能力,把大秦线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重载高效铁路,是部党组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大战略举措。太原局成立以来,我们清醒认识肩负的重任,在铁道部有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经营管理,优化运输组织,攻克技术难关,千方百计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
震后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分布与活动特征
边数最少的l-边可删的导出匹配可扩图
制动缸前后杠杆反装或错装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SS4改进型电力机车变流装置损坏原因与整修
SBZ-12型载波机16Hz铃流接收器电路改进
高速铁路接触网耐疲劳载流整体吊弦的研发与比较
某反倾层状软岩边坡倾倒破坏机理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
汤屯高速公路某反倾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及支护设计
坚持“六”字方针 推动项目全面建设创一流——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
DF_(8B)型机车牵引工况下出现“无压无流”时应急故障处理程序
积聚青春正能量 成就一流国企梦——中铁11、16、17局开展多种活动激励斗志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99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观察及解剖学基础
创新重载运输技术 实现内涵挖潜扩能把大秦线建成世界一流重载铁路——在全国铁路科技大会上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