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5年7月3日,“全国稀土金属冶金工程技术交流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来自南昌大学稀土与微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的李永绣主任和来自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杨幼明副院长分别作了题为“离子吸附型稀土提取绿色分离技术研究”、“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提取技术发展趋势”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的发展状况。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聚乙醇(WVA)存在下,CU2+催化钼(VI)一硫氰酸盐一孔雀绿(MG)体系水相显色反应,建立了测钼的新的灵敏光度分析法。在硫酸介质中,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在61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2×1051.mo1-1.cm-1,钼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摩尔比法测得Mo:MG=1:3,推测其可能结构为:[MOO(SCN)5]2-。(MG+)2·(SCN。MG+)。本方法应用于钢铁样品中钼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简介:通过分析LiFePO4的橄榄石结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改进途径,其中优化工艺、包覆和掺杂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认为LiFePO4目前还存在批次稳定性的产业化瓶颈,其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最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计划出资700万欧元,资助开发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钪(Sc)等稀土元素的技术,并已利用离子液体从铝土矿渣中成功回收稀土元素。此名为SCALE的项目以产业化为导向,研究团队来自希腊、德国、瑞典、匈牙利等10个国家的18家机构,包括10家公司和8家学术研究机构,涵盖了钪的整个价值链过程。
简介: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铜电极上阴极还原的反应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简介:本文研究了采用氯化银沉淀法分离动态银,以磷酸二氢钾为离子强度调节剂,采用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银电解液中硝酸根的分析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无污染等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简介:1969年以来,我国于世界上首先发现、命名了“离子相”矿物、“离子相”稀土矿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并发明了“离子相”稀土矿物的两代提取工艺。从而,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特殊、富含中、重稀土、高科技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文回顾了“离子吸附型”稀土发现、命名和两代提取工艺发明的有关情况,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勘查与地质简况,以及在其开发应用历程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项。重点介绍了事件的主人公——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为此作出的贡献。旨在增加人们对它的认知和了解,进一步为“振兴中华”添砖加瓦。本文涉及的许多事项,尚属首次公布。
简介:2016年8月12日,上海市稀土协会会同上海龙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就稀土在核电建材材料上的应用与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李鹤富副会长(原上海市核电办主任)进行探讨,龙洲公司朱建强总经理详细介绍了稀土改性防辐射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特点,能够解决传统水泥基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难以兼顾,柔性不够的问题,相比传统水泥基材料,材质更轻、更坚固、防辐射效果显著,并且就市场拓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简介:研究了非离子型有机添加剂P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同时引用XRD分析了不同晶种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剂P可有效提高分解率,显著改变产品的形貌,并具有一定增大产品粒度的作用;晶种性质极大影响添加剂的效用,特别是(002)晶面所对应的峰越强,晶种活性越好;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种分过程开始10h后加入100mg/L添加剂,保持晶种系数为3.39,最后于34h以后取出产品;晶种是分解过程的主要因素,添加剂仅能进行改善。
简介:单分子磁体(single-moleculemagnet)是由分立的、无磁性相互作用的纳米尺寸分子单元构成的一类特殊磁体,每个分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磁性功能单元,其在高温下表现为超顺磁性,在低温下出现磁滞和磁化量子隧穿行为。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通过在负极中采用微细管结构的材料,可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功率密度提高数十倍。负极采用的材料是“结晶性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多孔材料”。其结构由直径SNMP左右的微细管规则地排列而成,通过这种微细管,不仅锂离子与电解液能够容易地流向电极内部,而且还具有增大锂离子吸附的表面面积的作用。由此,在维持与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相同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可提高功率密度。
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离子吸附型稀土绿色提取技术
离子缔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钼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进展
欧盟科学家利用离子液体从矿渣中回收稀土元素
酸性氯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铜电极上阴极还原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银电解液中的硝酸根
离子吸附型稀土研究、勘查、开发利用史上一些重大事项的回顾(三)
稀土建材发展与上海市工经联进行探讨
非离子型有机添加剂与晶种性质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中科院物理所等首次在含稀土离子的单分子磁体中观察到磁介电效应
日本科学家发现纳米多孔负极材料可将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提高数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