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最近,南海西部公司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由南海四号平台在即将投产的涠11-4油田首次成功地钻了一口高难度水平井——涠11-4A13井。井深1718m,水平位移1063m,水平井段长454m,穿越油田二油组油层506m,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00多万吨。打大位移水平井,是让油井水平穿过油层,既可提高原油采收率,又可通过水平井段控制较多的石油地质储量,降低油田生产成本。但是打水平井风险大、难度高。在我国海域完
简介:广东省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8月25日在广州市召开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地质构造研讨会'。这次学术交流会是一次专题性研讨会,旨在探讨南海北部陆缘(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并拟予以统一的命名。会议由广
简介:在研究烃浓度盖层形成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覆烃浓度盖层对下伏天然气扩散屏蔽作用的两种模式,即完全屏蔽模式和部分屏蔽模式。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天然气的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上覆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对昌德气藏天然气的扩散具有部分屏蔽作用,可使其扩散损失量减少近2/3。证实了上覆烃浓度盖层对下伏天然气的扩散具有重要屏蔽作用。
简介:孤南垦23断块及三合村地区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是胜利油田第一个成功地利用地震“亮点”技术进行浅层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范例。这两个区块的建成投产,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胜利油田浅层气藏的勘探开发、实现在少井条件下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经验,对其它油田浅层气藏及其它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简介:随着渤海海域油气田开发高潮的到来,众多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与此同时,大量含油气构造的评价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研究和总结油气田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反思油气藏评价工作,有利于降低开发风险.文中根据JZ9-3、QHD32-6、SZ36-1、QK18-1、QK17-3、QK17-2等油气田ODP方案实施和生产情况,分析和总结了由于油气藏评价阶段工作量不足以及对地质模式认识上的偏差给油气田开发造成的困难,并对今后的油气藏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简介:建立了考虑毛细管压力作用的挥发油气体系相平衡计算模型.针对我国某个实际挥发油藏,利用研制的相态模拟分析软件分别对该油气体系的毛细管压力、泡点压力和恒组成膨胀过程中液相含量和相对体积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讨论了毛细管压力作用对挥发油气体系相平衡的影响.
简介:引用“封存箱”概念,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架典型富油气凹陷的地层超压特征。根据封存箱的超压强度及顶面埋深特征,将研究区内的封存箱划分为5类。各典型凹陷的封存箱类型对油气藏的纵向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封存箱类型研究有助于从压力条件方面预测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层系及有利地层。
简介: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层序地层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以断陷湖盆陡坡带(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为例,在假定湖平面变化呈-正弦函数曲线,物源供给速率中等,匀速的条件下,分别模拟了盆地加速沉降和减速沉降两种过程的陆相层序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构造沉降旋回过程控制着一个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发育和形成。
简介:针对目前油层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引入贴近度分析模型,建立了一种新的油层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若干个油层之间定量地分析比较和优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能预测的方法。
简介:LD15-1构造位于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是由泥底辟引起顶部地层向上拱曲而形成的背斜构造。天然气产自莺黄组中、上部砂岩中。粒间原生孔和粒间溶蚀扩大孔是砂岩中极其重要的储集空间。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表明,莺黄组地层所经受的成岩作用阶段为早成岩阶段及晚成岩阶段A-B期。溶蚀作用对砂岩成为高孔中渗储层贡献较大。深海盆地水道浊积砂、浅海陆架席状砂是良好的储集砂体。巨厚的烃源岩和良好的储集砂体及其与完整圈闭的有机组合,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富集的基本因素。
简介: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已发现的天然气(包括凝析油)可分三类:北部湾型、珠江口型(西部)和莺歌海型。这种分类是以其形成的地质背景、烃源岩、气藏特征及(油)气的地球化学性质等条件做为依据,并综合与油气生成密切相关的地质条件、主要烃源岩有机质的演化及其产物特征、TTI、泥岩压实等资料剖析了三类天然气的成烃史。
简介: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动力场,即地下流体势.恢复自烃类形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古流体势恢复可以归结为古孔隙度、古埋深及古地层压力的恢复.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沙二段和沙三中段在东营末期和明化镇末期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东营凹陷南斜坡下第三系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与古流体势演化的关系又不完全一样.
简介:琼东南盆地在早第三纪晚期,处于海侵逐步扩大的古地理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崖13-1地区发育了陆源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过渡为三角洲体系,并受一定潮汐营力的影响。崖13-1气田正处在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河道砂体的位置,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层条件。
简介:系统研究渤西海域两口井沙三段至东下段27块泥岩样品芳烃馏份的显微荧光光谱特征,以红/绿值Q(I650/I500)和λmax值作为判别生油岩演化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渤西海域中部东下段底部至沙三段生油岩进入生油门限,并处于低成熟阶段;东南部地区东下段底部及下伏地层进入生油门限,东下段底部至沙三段顶部生油岩处于低成熟阶段,大部分沙三段生油岩处于成熟阶段。
简介:新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证实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在0-300℃条件下,饱和水泥质实验材料(高岭土)产生了0-1500×10^-6应变量,干的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仅仅为0-150×10^-6,饱和水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大约为0-590×10^-6。新的实验结果证明,热动力可以产生热应变,热能可以转换为应变能,高压对于泥底辟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简介:随着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市成功三年,境外上市储量评估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本文首先介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Securities&ExchangeCommission,简称SEC)储量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此方法,本文将其与国内类似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出两种方法的异同,并结合江汉油田分公司上市储量自评估情况进行论述。
简介:油气田的模式识别方法包括地震多参数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它可提取和应用自相关、自回归、功率谱和均方根振幅等多种地震信息特征参数,并用这些地震参数的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对有井和无井地区进行油气预测。对南海神孤鼻状构造带进行油气预测,在4个局部构造上发现好的特征异常显示,并且它们与构造圈闭及砂岩分布基本吻合。
简介:随着PL19—3等上第三系大油田的发现,渤海海域晚第三纪沉积环境的研究已势在必行。文中分析了孢粉沉积作用对孢粉化石组合面貌的影响.并根据孢粉沉积作用反演了PLl9—3地区晚第三纪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时期为湖泊三角洲环境,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属三角洲一滨浅湖环境,明化镇组上段沉积时期为河流一沼泽环境。
简介: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油藏动态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油水运动规律;前缘席状砂、河道间及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
南油依靠自己的力量首次钻成一口大位移水平井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的统一命名
上覆烃浓度盖层对下伏天然气扩散的屏蔽作用及其应用
利用地震“亮点”技术实现浅层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一个实例
从油气田开发看油气藏评价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考虑毛细管压力作用的挥发油气体系相平衡模型
南海北部大陆架典型凹陷内的封存箱及油气纵向分布
构造因素对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影响机理的计算机模拟
一种新的油层定量分析方法—贴近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莺歌海盆地LD15—1构造莺黄组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
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烃史
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古流体势演化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琼东南盆地崖13—1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的探讨
芳烃显微荧光光谱的热演化特征——渤西海域第三系生油岩评价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动力学成因机制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境外上市储量动态评估法与国内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的对比
利用地震特征参数模式识别方法确定海上油气田的分布
孢粉沉积作用与PLl9—3地区晚第三纪沉积环境的关系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