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间信仰祠神是人们内心精神需求外化,信众群体相应社会空间与地方祠神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辩证关系,是以祠神为标志和纽带地方认同得以培育和维系基础.本研究将宁波地区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6县方志中记载与海洋相关祠神进行统计,分析海神信仰作为宁波沿海地方标志及其与在区域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融合关系.本研究认为,民间祠神“功能”是推动民间祠神传播扩散主要力量之一,并且是连结迁移人群和本土居民共同心理诉求和维系地方认同重要纽带.

  • 标签: 地方祠神 地方认同 迁移人群 融合
  • 简介:非欧几何学产生以后,科学研究主要任务由寻求真理转变为建设模型,地理科学任务理当发生相应转向.像其他科学分支一样,地理学研究目标不再是发现真理,而是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判断一个地理理论模型好坏标准不是模型假设是否符合实际,而是该模型对现实世界解释和预言能力.在模型解释和预言能力一定情况下,模型越是简单,就越是可取;在模型复杂程度一定情况下,模型解释和预言能力越强,就越是优越.当一个地理模型不仅仅对地理现象具有刻画能力,而且对其他相关领域具有某种启示作用时候.该模犁就具有超学科理论意义或者研究价值.

  • 标签: 非欧几何学 模型 假设 科学研究方法 地理哲学
  • 简介:由于土地利用矛盾突出和地理位置独特,城市边缘区是中国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关注热点区域,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科学制定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典型亚热带城市边缘区——福州市仓山区为研究对象,引入Tietenberg资源分配模型改进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CLUE-S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非空间需求模块,在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基础上,选择合适参数回溯了研究区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了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拟合精度良好(Kappa指数为0.72).研究结果表明:以Tietenberg资源配置模型作为CLUE—S模型非空间需求计算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同时,模拟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城市边缘区以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主用地矛盾.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发展合理用地空间布局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该方法和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边缘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管理政策参考依据.

  • 标签: 城市边缘区 CLUE—S模型 Tietenberg模型 仓山区
  • 简介:利用2009年福州市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模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意愿分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暂时不参加3种不同选择.这种多样化选择特征不仅受制于其个人和就业特征,同时还与其流动状态和流迁方向多元分化密切相关,而且决定农民工参加何种医疗保险影响因素集中体现了现有制度设计中一些关键要素,例如缴费年限、缴费方式、缴费对象、缴费金额以及统筹层次等问题.

  • 标签: 农民工 医疗保险选择 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国土是生产之要、生存之本、生态之源、自然之基。调查和掌握真实准确资源国情.事关国计民生。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査,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十九大精神具体举措.是全面摸清资源家底、加快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前提。2018年9月,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聚焦自治区“三大战略”,宁夏全面启动“三调”工作,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作组织严密、调査重点突出、技术方法创新,调查进展快、成果质量高,是全国唯一受到国务院三调办表扬省区。

  • 标签: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国土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经验
  • 简介: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已发表文献中具有凋落物分解常数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综合分析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凋落物类型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氮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同一样地研究中,混合分解凋落叶分解常数极显著高于单独分解(P〈0.01).叶习性对凋落叶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中国温带地区则有显著影响(P〈0.05).在全国尺度上树种组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分解速率与经度、年均温和降水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纬度和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凋落叶分解速率Q10值为1.768.网袋孔径与土壤类型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 标签: 森林凋落物 分解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利用陆地卫星遥感影像资料(2000年5月16日)以及地面采集定点数据,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得到了武汉市湿地面积及其分布状况.通过对武汉市湿地类型和特点分析,将武汉市湿地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和稻田5种类型,并测算出各类型湿地面积,研究了影响湿地分布现状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武汉湿地分布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湿地 湿地类型 分布 武汉市
  • 简介:以1992年和2004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景观生态学角度,对1992年和2004年莱州湾南岸湿地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1992年相比,2004年研究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2.339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46.189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却增加了213.851km2,至2004年,人工湿地面积已占研究区湿地总面积78.2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下降了0.1077,景观优势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至0.109和0.0089。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垦殖,湿地淡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开采沿海卤水资源,环境污染加剧,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是导致研究区自然湿地萎缩主要因素。

  • 标签: 莱州湾南岸 滨海湿地 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根据福建省气象台和宁德市气象台提供超强台风“桑美”风情、雨情、水情、潮情和灾情资料,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桑美”致灾机制和灾情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桑美”致灾因子强度超强,最大风力超过“卡特里娜”飓风,主要通过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及其引发灾害链致灾;灾情特重,主要以人员伤亡和船只沉毁、房屋损毁为主.造成巨大损失原因与台风致灾因子强且“三碰头”有关外,还与福建东北部多山、港湾地形潮水上涨巨大、山地性河流短促、人们防灾意识薄弱、防灾工程水平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等有关.为此,提出若干减灾对策.

  • 标签: 超强台风 “桑美” 致灾机制 成灾模式 减灾对策 福建省
  • 简介:基于辽宁省海岸带2005年秋季LandsatETM影像解译数据,根据辽宁海岸线湿地发育特点,确定辽宁省滨海湿地类型,计算湿地面积;并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辽宁省滨海湿地提供资源供给、环境调节和人文社会3大类共8项生态服务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滨海湿地总面积为15208.06km2,其中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比例分别为71.49%和28.51%;辽宁省滨海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443.47×10^8元/a,相当于全省2005年GDP5.54%。其中滨海湿地资源供给服务价值最大,为195.86×10^8t/a,占滨海湿地总价值44.17%,环境调节服务和人文社会服务价值比例分别为31.79%和24.04%,表明滨海湿地在发挥显著直接经济效益同时,还兼具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维系辽宁海岸带环境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滨海湿地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辽宁省
  • 简介:新疆和静县查岗诺尔铁矿床位于伊犁微板块北缘博罗科努岛弧带.矿区广泛出露石炭纪火山岩.该矿床由6个矿体组成,其中FeⅠ矿体为该铁矿床主要矿体.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化学成分组成中,Fe2O3含量与SiO2含量大致呈此消彼长关系.矿区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磁铁矿+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组合.矿床大致可以分为2个成矿时期和5个成矿阶段,即隐爆-矿浆成矿时期矿浆成矿阶段和热液成矿阶段;隐爆-热液成矿期磁铁矿-石榴石阶段、阳起石-绿帘石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矿床成因属于受到热液作用叠加改造火山岩型铁矿床.

  • 标签: 地质学 成矿期次 控矿因素 查岗诺尔铁矿
  • 简介: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矿考察及其评价李才金(龙岩市第五中学)一、地质构造概况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该矿主要分布在铁山镇溪西村、东城区东宫下村和西被镇园田塘村.少量分布在东城区东新村。矿区面积4.5方千米;矿体分布面积1平方千...

  • 标签: 高岭土矿 矿区面积 矿体分布 塘村 矿产资源 花岗岩风化
  • 简介:以福建省长汀县农区为研究区域,依据1978-2008年社会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耕地撂荒影响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社会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于农户耕地撂荒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户耕地撂荒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程度虽逐渐提高,而农户耕地开垦面积却呈现上升趋势;但自2000年以来,农户耕地净开垦转向耕地净撂荒,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推动着农户耕地撂荒面积不断增加.同时发现,与外出务工以及本地雇佣劳动相比,从事传统农业较高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耕地撂荒根本原因,也是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耕地撂荒产生影响主要中介.

  • 标签: 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户 耕地撂荒 长汀
  • 简介:气候变化常伴随着区域气温降雨条件等发生变化,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能量平衡与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较大影响.湿地水文条件是决定湿地生态过程关键因子,气候变化引起地表积水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湿地植物优势种群结构演替氧化-还原环境条件变化,导致湿地生态过程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等变化.气候对湿地结构和功能影响还包括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循环食物链动态变化等.

  • 标签: 湿地 全球气候变化 水文条件 生态功能
  • 简介:根据非恒定流运动圣维南方程组,以及污染物浓度变化一维带源项对流扩散方程,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一维动态水动力水质模型,率定了糙率、纵向离散系数和污染物降解系数,验证了模型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下边界定在梅花断面,为研究包括福州段在内马尾(白岩潭)以上河段水环境问题提供了适当条件;河道来水污染负荷总量、流量和浓度条件对南、北港水质影响显著.

  • 标签: 水质模型 参数率定 边界条件 闽江下游
  • 简介:由人类活动产生氮排放是影响河流氮通量输出关键,本研究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模型和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计算了山美水库流域2001—2010年人为氮排放强度,模拟估算了同期河流氮通量,对山美水库河流氮输出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之间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山美水库流域年均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强度为11023kgN·km^-2,其中氮肥施用量占NANI总量60%,是NANI主要来源;河流氮通量年际变化特征深受河流年径流变化影响,与NANI并无显著相关;NANI、滞留氮库以及自然背景源对流域河流氮输出总量贡献率分别达到52%、44%和4%,包括NANI和滞留氮库在内的人为氮输入是影响山美水库流域河流氮通量输出关键因素。

  • 标签: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河流氮通量 氮肥施用 滞留氮库 响应关系
  •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区域和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是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在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等类型滨海湿地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生境类型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一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是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进一步破坏,在确定保护和修复优先区域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和盐沼等关键生境类型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模式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 标签: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湿地损失评估 湿地生态地理单元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