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反射地震、折射地震、磁力等资料,结合周边地质,探讨冲绳槽南段基底组成。在槽周边的东海陆架盆地、台湾褶皱带和琉球岛弧褶皱带,均出露不同程度变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早第三纪地层。多道反射地震表明,槽南段沉积盖层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声学基底由下第三系及更老地层构成。邻近海槽的折射地震揭示,除第四系-中新统速度层之外,还存在纵波速度分别为4.7~5.3km/s和6.3km/s的下第三系和中生界速度层。磁异常分析和正反演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槽磁性基底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次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和喜山期中基性岩浆岩,磁性基底大部分相当声学基底。综合分析表明,槽南段基底主要由不同程度变质的下第三系、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构成;在槽某些构造部位,已有喜山期基性岩浆岩形成。

  • 标签: 冲绳海槽 基底组成 磁性基底 反射地震
  • 简介:文章根据浙南沿岸3个海洋观测站大陈、坎门、南麂站51a(1960~2010年)SST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SST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南沿岸的SST总体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冬季南北差异最小,夏季南北差异最大;51a年浙南沿岸SST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17°C/a;SST变化存在3.5a、5a~6a、2a~7a及11a左右的振荡周期;SST主要由年循环分量决定,谐波拟合效果良好。

  • 标签: 浙南沿岸 SST 均一性 功率谱 谐波
  • 简介:随着海洋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控测量中.我们使用测量型JAVADLegacyGPS单频接收机和Pinnacle后处理软件在南海区域施测了多个GPS控制网,真正感受到了GPS在控测量中的效益和优势.本文以广东省海丰市门港GPS控制网为例,讨论了GPS在控测量中应用的几个技术问题.

  • 标签:
  • 简介:海洋法上半闭的名称来自于地理学概念,内容是闭论对海洋自由论的局部反击。半闭体现的是区域海洋治理,而非全球治理;半闭要求进行区域多边治理,而非双边治理;半闭制度倡导区域全面治理,与海洋自由论存在制度冲突。尽管《海洋法公约》中的半闭条款呈现定位高、制度新的特征,仍属于倡导条款。从地中海、加勒比的实践来说,半闭的区域治理是专业化海洋治理的配角,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正在主导半闭海生物资源的养护与管理,海上共同开发正在分化半闭所追求的区域治理。从中国的立场出发,我国应倡导并参与半闭海国际合作,反对域外大国滥用海洋自由,以双边共同开发促进半闭合作,警惕邻国间的不当开发。

  • 标签: 半闭海 海洋自由论 闭海论 共同开发 海洋治理
  • 简介:今年5月16~17日,英国海道测量局局长埃森少将和该局远东制图部部长斯基特乔先生来华访问。5月17日,埃森局长一行到天津,访问了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其间双方就航海图书资料交换和电子海图发展进行了技术交流。双方表示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扩大双方业已存在的航海图书资料交换关系,愿意进一步加强海道测量、制图,尤其是电子海图生产方面的技术交流。访问期间,英国客人还参观了海军出版社,并进行了技术交流。据英方介绍,英国目前已生产光栅海图450幅,计划到1995年底生产光栅海图1500幅,其电子海图发展分两类,一是由现有纸质海图扫描生成光栅海图,二是生产矢量海图。交流过程中,英国客人还现场演示了英国生

  • 标签: 海道测量局 电子海图 技术交流 航海图书资料 英国 光栅
  • 简介: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黾草(Thalassia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部分种内差异;新村湾黾草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在夏季分别为2.38cm/yr和24.4cm/yr,在冬季分别为1.87cm/yr和29.2cm/yr。黾草茎枝密度的变化范围是822shootsm^-2至941shootsm^-2,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而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此类似。新村湾黾草通过交替调节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以适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应变化。通过这样的生长策略,黾草可以把夏季干旱和冬季光照强度下降对其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 标签: 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 种内差异 地下茎伸长速率
  • 简介:为解决传统舰载雷达和岸基雷达很难检测出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时间-Doppler分析法来检测小目标。该算法用离散短时傅里叶变换对实测海杂波数据分析得到不同距离门的时间-Doppler速度图,通过分析和比较距离门含有小目标的Doppler展宽和Doppler速度大小与其他距离门不含有小目标的Doppler展宽和速度大小的不同,即可检测出小目标。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 标签: 海杂波 小目标检测 离散短时傅里叶变换 Doppler速度展宽 Doppler速度
  • 简介:介绍了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测量表面温度的原理,分析了它们各自在反演表面温度时的差异。在全球范围的表面温度的遥感蛉测中,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传感器本身的噪音、算法反演精度、传感器分辨率、搭载卫星的全球覆盖率等自身因素使辐射计的探测资料产生差别:大气状况、海面风速、测量海洋不同深度海水的表征温度等外界因子也同时影响着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的遥感精度。了解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辐射计在各方面的优劣,有助于发挥各自特长,有效提高卫星监测海表面温度的精度。

  • 标签: 红外 微波 辐射计 海表面温度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在辽宁省鲅鱼圈港用美产EG&G260侧扫声纳完成搜寻丢失的六座浮标的工作,并籍此讨论了应用侧扫声纳的安装、调试、设置、图象判读的应用情况,并谈了几点体会。

  • 标签: 侧扫声纳 四波束加密测量 扫海 声图
  • 简介:本文使用HYCOM数值模式,根据两种海气通量数据集(COADS、ECMWF)和两种海气通量块体参数化方案(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的不同结合,构成4组数值实验,分别模拟了赤道及北太平洋的气候态表温度。实验结果表明:1)在本文的实验中,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优于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采用前者得到的年平均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21℃,而采用后者得到的年平均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63℃。2)HYCOM数值模式很好的模拟了赤道及北太平洋的气候态表温度变化及西太平洋暖池空间分布的月变化。特别是实验2(采用COADS数据集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冬春两季平均SST仅比Pathfinder卫星数据集高0.02℃。3)不同的海气通量数据会对模式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比采用COADS数据集的实验2结果与采用ECMWF数据集的实验4结果可以发现,在模拟区域的西北部,实验2比实验4的年平均SST高约1℃;在模拟区域的东南部,实验4比实验2的年平均SST高约1℃。两者差的最大值出现在58°N、140°E附近及中国渤海,约为4℃(实验2比实验4的年平均SST高约4℃)。

  • 标签: 海洋模式 海气通量 海表温度 HYCOM模式
  • 简介:根据1999年7—8月“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采集的样品,运用PRIMER软件分析该区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楚科奇浮游植物群聚可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北极-亚北极类群,主要分布于水深大于2000米且受北冰洋影响较直接的东北部浅水浮冰外缘;北方温带类群,主要分布于水深小于100米的中部浅水浮冰区:广温性类群,主要分布于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太平洋进行水交换的南部水域。该区浮游植物平面分布差异大,细胞密度站间变化范围为1.6×10^3~90680.2×10^4,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站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07~O.87和0.33~3.82。主成分(PCA)分析表明,对楚科奇浮游植物分布起支配作用为水温和盐度。此外,由于该海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浮冰的位黄及其物理状态(聚集、开裂和消融等)均会增加浮游植物分布的变异。

  • 标签: 楚科奇海 浮游植物 分布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 简介:根据冲绳槽多道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在16条地震剖面上发现了水合物拟海底反射层BSR,经过AVO、波形反演等特殊的处理技术,首次直接利用BSR圈定了冲绳槽天然气水合物具体分布范围,直接利用数据得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冲绳槽的分布趋势,认为槽南部最厚,中部次之,北部最薄,并通过计算得出了冲绳槽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和水合物资源量,对今后海槽水合物勘查和资源量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BSR 天然气水合物 稳定带 冲绳海槽
  • 简介:研究了建立我国陆新一代平均重力异常数字模型的两个问题:一是基本分辨率的确定问题;二是拟合推估中已知重力点的选取问题.经过在全国范围内的计算,表明本文中的结论是正确的.

  • 标签: 重力场 平均重力异常 基本分辨率 数字模型
  • 简介:本文采用ECOMSED模式模拟了影响东中国的3次台风过程,经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敏感性试验以考察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不是一致的,且因具体台风过程而异。整体而言,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造成的影响有限。海平面上升0.5m,大部分站位风暴增水极值基本不变,即使海平面上升5m大部分站位的风暴增水极值相对改变量都小于10%。

  • 标签: 风暴潮数值模拟 平均海平面上升 ECOMSED模型 东中国海
  • 简介:经过对“探宝号”调查船在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的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研究和解释,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部陆坡段区域和台湾南部恒春脊海域地震剖面上均显示有被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标志的BSR,但两区域构造成因、形式和相关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此两处的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过程的不同。(2)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域的水合物形成与该区广泛发育的断裂带、滑塌构造体及其所形成的压力场屏蔽环境有关,而台湾南部恒春脊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增生楔等及其所对应的海底流体疏导体系有关。(3)南海陆缘区域广泛发育有各种断裂带、滑塌构造体、泥底辟、俯冲带、增生楔等,且温压环境合适,是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极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区域。

  • 标签: BSR 天然气水合物 滑塌体 泥底辟 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 增生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