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完全性直肠脱垂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 PPH )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均为在我院治疗的不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共计人数为68例,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方式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会阴乙状直肠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22/34)88.24%,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33/34)10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实验组更低,数据之间对比存在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四面二次注射加缝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直肠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行改良四面二次注射加缝扎术治疗,对照组42例行TST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术后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治愈率高于治疗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出血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四面二次注射加缝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脱垂 的应用 效果 。 方法 选取本 院 66 例 痔疮合并直肠脱垂 患者 进行此次 研究, 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 201 7 年 0 5 月 -201 9 年 0 3 月 ,以 数字表法 为分组原则对其 进行分组,分别是 参照组 33 例 和 研究组 33 例。其中 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 为参照组,给予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治疗 为研究组,比较两组 治疗效果 。 结果 研究组 患者的治疗效果 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 ( P < 0.05 )。 结论 在 痔疮合并直肠脱垂 治疗过程中应用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能够显著提升 治疗 效果 ,对疾病的预后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POP(盆底器官脱垂)疗效观察与安全性。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度POP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25例,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比较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比对照组(32.00%)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可有效缩短重度POP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提肌裂孔大小与盆腔器官脱垂量化(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研究分中心单位就诊的996例女性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问诊、POP-Q分期及盆底超声检查,采集静息状态、最大收缩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的盆底超声容积数据。分析肛提肌裂孔大小与POP-Q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最大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2)及脱垂症状的效能。结果不同POP-Q分期女性患者三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腹部坠胀感症状的相关性最高(r=0.277,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脱垂症状(0.77对0.69,P<0.001)。结论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大小与POP-Q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的相关性较脱垂症状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粘膜点状套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单纯直肠粘膜脱垂合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于2018年2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单纯直肠粘膜脱垂合并混合痔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各20例,对照组1接受单纯采用广东中大福瑞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对照组2采用单纯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实验组接受直肠粘膜点状套扎联合外剥内扎术,对3组患者的临床总治愈率情况、疼痛评分情况、术后出血评分情况、水肿评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疼痛评分、术后出血评分、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手术的优势及发展前景。方法将2007年经阴道手术的3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经腹手术(指征相同)的38例作为观察对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结果研究组31例均无中转开腹,两组均无膀胱、输尿管、肠管等损伤。研究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次全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进食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日常锻炼时间,研究组少于观察组(P〈0.01)。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而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应重视术中出血,选择合适病例。
简介:摘要盆腔器官脱垂(POP)是施行子宫切除术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子宫切除术也可能是未来发生POP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子宫切除术与POP之间的关系、子宫切除术后是否行预防性或治疗性阴道顶端悬吊术(ASP)、盆底修补手术是否同时行子宫切除术等热点问题。子宫切除术与POP,从盆底解剖结构到术式选择及治疗预后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因非POP良性疾病适应证切除子宫而无预防阴道顶端脱垂手段的妇女未来可能有发生POP的风险;而因POP适应证切除子宫的妇女,大多数情况下阴道顶端支撑结构已经受损,脱垂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多个指南建议子宫切除术同时行预防性或治疗性ASP以减少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