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总结内瘘的护理经验,根据术前、中、术后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正确护理及指导,直接关系到患者动静造瘘的成功与否。我们制定的规范的护理程序临床效果是明显的。以提高动静内瘘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动静脉造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动静内瘘初期穿刺的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评估、正确使用新瘘,做好拔针后的处理,正确指导患者对新瘘的自我保健。结果初期使用动静内瘘成功率提高。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穿刺失败率,有效延长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动静瘘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穿刺 护理
  • 简介:摘要:在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可以维持患者身体内的血液通路流畅。动静内瘘作为外科小手术,主要应用于血液透析的治疗中。动静内瘘的使用年限与血管质量、使用方法、手术质量以及护理方法有紧密联系。因此,为了延长动静内瘘的使用年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积极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护理新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探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透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内瘘吻合口径与动静内瘘通畅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1例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而行手术创建动静内瘘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资料,记录分析不同吻合口径患者内瘘成功率、术后通畅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01例行自体动静内瘘血管转流的患者,其中吻合口径5mm82例,吻合口径6mm81例,吻合口径7mm81例,吻合口径8mm57例,术后一期吻合成功率达100%,不同吻合口组术后通畅率:术后1个月,5、6、7、8mm吻合口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3.90%、97.53%、97.53%、98.25%(P术后1个月>0.05);术后半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85.37%、90.12%、90.12%、91.23%(P术后半年>0.05);术后1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75.61%、86.42%、83.95%、85.96%(P术后1年>0.05);术后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62.20%、75.31%、77.77%、77.19%(P术后2年<0.05);术后3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54.88%、61.73%、71.60%、85.96%(P术后3年<0.05),术后并发症(1个月内):术后血栓形成9例,术后手部肿胀6例,口切口渗血9例,肢端窃血综合征1例。结论7~8mm的吻合口径较适宜,恰当吻合口径选择是提高自体动静内瘘通畅率的关键。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吻合口径 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功能锻炼对于延长动静内瘘使用寿命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未实施血管功能锻炼的40例动静内瘘术后患者纳入对照组,以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实施血管功能锻炼的40例动静内瘘术后患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动静内瘘使用寿命、透析血流量、透析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动静内瘘使用寿命为(3.31±0.20)年,相较于对照组(1.05±0.20)年更长,组间差异显著(t=50.535,P<0.001)。实验组透析血流量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血管功能锻炼有利于延长动静内瘘的使用寿命,临床推行价值明显。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使用寿命 血液透析 血管功能锻炼 健瘘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毛细血管畸形(CM)-动静畸形(AVM)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2017年11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RASA1基因变异型新生儿CM-AVM的临床资料。以"毛细血管畸形动静畸形""新生儿""RASA1基因"为关键词检索CNKI、万方数据,"capillary malformation-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neonatal""RASA1 gene"为关键词检索生物医学文献(Pubmed)数据库(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总结新生儿CM-AVM的临床特点。结果患儿 男,1日龄,因"双下肢肿胀伴广泛皮温升高的红斑1 d"入院,患儿住院第3天(4日龄)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腹部增强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巨大椎管内动静瘘。经手术结扎2条供养动脉后,患儿心力衰竭及下肢肿胀好转。基因检测提示存在来自父源的RASA1基因杂合变异(c.2828T>C、p.Leu943Pro)。6月龄复查血管造影显示仍存在脊柱内AVM,但患儿心功能良好。文献检索共收集到3篇共4例新生儿CM-AVM资料,均为国外文献。结合本例共5例新生儿CM-AVM,临床表现均有皮肤CM、肢体肿胀或头围增大、合并AVM,充血性心力衰竭者4例,5例均有阳性家族史。结论CM-AVM罕见,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如发现CM和不明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考虑到CM-AVM可能,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及预后。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婴儿,新生 心力衰竭 毛细血管畸形 基因,RASA1
  • 简介:目的探讨在动静内瘘中应用硬膜外导管对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动静内瘘成形9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46例)采用常规动静造瘘和治疗组(B组,51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硬膜外导管扩张及探查,测定两组患者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内瘘成熟率及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结果A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为(452.4±15.4)ml/min,内瘘成熟率为84.8%,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为10.9%;B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为(480.6±16.8)ml/min,内瘘成熟率为96.1%,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为13.7%。2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及内瘘成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内瘘成形手术过程中,应用硬膜外导管探查及扩张,能增加内瘘术后4周时血流量,提高内瘘成熟率,且不增加1年内内瘘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栓形成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寻血液透析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对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前臂动静端-侧内瘘.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内瘘使用良好,满足了透析的需要.结论前臂远端动静端-侧内瘘是永久性血液净化通路的理想选择.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前臂动静脉端—侧内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静内瘘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将64例单纯及改良皮内缝扎静脉的AVF患者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36例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8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中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血管痉挛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0~6h、6~24h、48h、72h疼痛程度。结果VAS评分臂丛组明显优于局麻组(Z=7.073,P=0.000);中血管痉挛臂丛组0例,明显优于局麻组,Fisher确切概率法单侧检验P=0.013;手术时间臂丛组明显优于局麻组(37.07±2.92minVs45.67±6.56min,t=7.020,P=0.000);手术成功率两组患者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疼痛程度0~6h及6~24h臂丛组优于局麻组,组间差别逐渐缩小(Z值分别为2.922、2.000,P值分别为0.003、0.046),术后48及72h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01、1.257,P值分别为0.230、0.209)。结论AVF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优于局部浸润麻醉。

  • 标签: 臂丛 麻醉 局部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患儿经动静同步换血中护理效果的观察与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4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动静同步换血治疗并配合优质护理,观察对比换血前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相比换血前,换血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得到明显提升(P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左下肢沉重、酸胀5年,加重15天"于2016年4月4日入院。5年前因左下肢沉重、肿胀在外院诊断为"左下肢动静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给予"髂动脉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症状好转。2年前出现症状加重,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后症状缓解。15天前患者下肢沉重、肿胀再次加重,收治于我院。既往8年前因"左侧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左下肢肿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具体病情及治疗不详。

  • 标签: 动静脉瘘 髂动脉支架植入 左侧股骨颈 术后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