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片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2月接收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调查成员,分成两组后借助不同疗法治疗,包括对照组行基础疗法,研究组在基础疗法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于临床预后评定疾病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缓解率94.0%、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76.0%,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片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血脂指标,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片;冠心病;高脂血症;临床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coronaryheartdiseaseandhyperlipidemiainpatientswithAtorvastatinCalciumTabletstherapy.MethGodsfromourhospitalinApril2012and2015Februaryreceivingcoronaryheartdiseasecombinedhyperlipidemiainpatientswithdecimationin100casesasthesurveymembers,dividedintotwogroupswithdifferenttherapytreatment,includingcontrolgroupreceivedbasictherapy,studygroupinbasictherapyplusatorvastatincalciumtablets,onclinicalprognosisevaluationeffectofthedisease.Resultstheremissionrateofthestudygroupwas94%,thebloodlipidindexwa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76%,thereisaclinicaldifference(P<0.05).Conclusionclinicalforcoronaryheartdisease(CHD)withhighlipidinpatientswithhyperlipidemia,atorvastatincuttingatorvastatincalciumtherapyprominentrole,canimprovetheindexesofbloodlipid,improvetheclinicaleffectandisworthyKeoyfrweofredrsence.AtorvastatinCalciumTablets;Coronaryheartdisease;Hyperlipidemia;Clinicaleffect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21-02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出血治疗方面的应用表现及效果,围绕临床资料,分析神经节苷脂临床方面的主要应用路径。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法,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T指标正常率为96.54%,行为神经评分为(38.11±0.65),明显优于对照组76.35%,(32.44±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治疗急性脑出血疾病方面有良好促进作用,能够保护患者神经系统,降低合并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推广应用价值很高。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联素和炎症因子,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和正常人(CON组)脂联素、hs-CRP、TNF-α、IL-6和IL-8并比较其差异,分析AECOPD组患者脂联素、hs-CRP、TNF-α、IL-6和IL-8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ECOPD患者脂联素显著低于CON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高于CO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ECOPD组患者脂联素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s<0,P<0.05),hs-CRP、TNF-α、IL-6和IL-8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rs>0,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联素显著降低,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升高,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的标志物。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共105例(10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轴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基础上,综合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主要CT表现:1、鼓室、鼓窦腔软组织密度影;2、听骨链骨质破坏情况;3、鼓室、鼓窦壁骨质破坏情况;进行术前分型,并将手术阳性结果与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9耳,其中单纯型8耳,肉芽型36耳,硬化灶肉芽型15耳;中耳胆脂瘤48耳,术前CT分型准确率为89%。对主要CT征象,常规轴位+冠状位显示率为88%,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率为95%。对于所有可CT显示的术中阳性发现,均可以用多平面重组进行显示;容积再现及多平面容积再现对锤骨、砧骨破坏能较好显示,对镫骨破坏显示受到一定限制;曲面重组对面神经骨管破坏显示较满意,对听骨链骨质破坏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HRCT能对CSOM及中耳胆脂瘤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类、分型,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能较全面、准确地对解剖和病变进行显示,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特别是MPR能提高CSOM及中耳胆脂瘤细微病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根据美国润滑脂学会(NLGI)2014年全球各地区润滑脂产量调查统计结果,对全球各地区润滑脂产量及年度变化、普通/高滴点润滑脂的品种构成及比例变化趋势、润滑脂基础油类型、润滑脂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2014年全球润滑脂产量达到1.123×10^6t,比2013年减少4.44%;中国润滑脂产量达到4.20×10^5t,比2013年减少6.62%。中国润滑脂产量占全球润滑脂产量的37.40%,比上年略有下降。中国各品种高滴润滑脂所占比例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复合铝基润滑脂差距较大。全球润滑脂产量调查统计结果中国参加了全球2014年润滑脂产量的调查工作,并于2011年第一次将统计的全国润滑脂产量作为与美国润滑脂学会(NLGI)交流的数据,共提供了2011—2014年4年的全部统计结果。全球共有268家企业参加调研,其中223家企业提供了产量数据,268家企业提供了规模数据。中国提供产量数据的79家企业参加了此次调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D治疗高血压前期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大连市友谊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前期伴随维生素D缺乏患者155例,受试者随机双盲分为服用每日维生素800单位组(77例,其中男38例,女39例),安慰剂组(78例,其中男39例,女39例)。观察1月、3月后血压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血压、血钙的变化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维生素D、血钙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月,3月维生素D水平、血钙升高明显,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增加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能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水平。
简介:目的:寻找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环境下调控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ousebonemarrowstromalstemcells,mBMSCs)成骨的关键miRNA,并探讨此miRNA在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骨质疏松微环境下是否参与调控mBMSCs成骨及其在此种微环境下对成骨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卵巢切除动物模型,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miRNA基因芯片技术对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的C57BL/6J小鼠来源的mBMSCs进行对比筛选,确定调控mBMSCs成骨的关键miRNA;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验证此miRNA在两组m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差异;通过细胞转染技术上调和下调此miRNA,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技术观察转染后mBMSCs的成骨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miRNA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确定调控mBMSCs成骨的关键miRNA为miR-21;实时定量RT-PCR显示miR-21在卵巢切除组mBMSCs成骨分化中的水平较假手术组低;转染miR-21至卵巢切除组mBMSCs,能部分恢复其成骨分化能力。结论:miR-21是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环境中调控mBMSCs成骨分化的关键miRNA;miR-21在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环境中能促进mBMSCs的成骨分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和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早发冠心病8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皆测定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同时对研究组进行临床表型分组,对比分析各组间LPL活性情况,总结LPL活性和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研究组LPL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梗组患者LPL活性明显低于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LP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脂蛋白酯酶活性明显较低,尤其是急性心梗患者,可见LPL活性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有一定关系,应加强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疏肝健脾降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中医康复科的住院患者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中辩证属肝郁脾虚型,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4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经口服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其中治愈患者27例,占67.5%,显效的患者9例,占22.5%,有效的患者3例,占7.5%,无效的患者1例,占2.5%,总有效率是97.5%。结论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优势,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脂血症。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其中A级20例B级26例C级22例,选取3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检测肝功能、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白介素-6.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用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各组变量正态分布情况,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方差分析(F检验),脂联素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乙型病毒性肝硬化脂联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时脂联素升高,但与Child-Pugh分级及HOMA-IR无关.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脂联素;Child-Pugh分级;胰岛素抵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85-02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酚脂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A组术后采用地佐辛镇痛;C组采用地佐辛联合联合氟比洛酚脂。对3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30分(Tl)、术后2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时抽取血样本,采用ELISA测定血浆TNF-α和IL-6浓度。结果C组患者VAS评分总满意率为93.3%,A组患者为70.0%,C组高于A组(P<0.05)。C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与A组比较,C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在T1、T2、T3、T4显著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在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应用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该组患者采用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外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对照组35例,该组使用常规的脑出血治疗药物,两组患者均进行降血压、控制脱水、降低颅内压力和营养支持等的常规治疗,以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量ADL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NDS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和NDS评分相比,观察组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在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ADL和NDS,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房钠尿肽在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只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脂多糖组以及心房钠尿肽组,检测大鼠LDH(乳酸脱氢酶)、TP(总蛋白)、MDA(丙二醛)、AKP(碱性磷酸酶)、BALF表面张力以及TPL(总磷脂含量)等指标,通过分析对比观察心房钠尿肽对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与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心房钠尿肽组大鼠的LDH、TP、MDA水平显著低于脂多糖组的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心房钠尿肽组大鼠AKP水平(碱性磷酸酶)、BALF表面张力明显低于脂多糖组的大鼠,TPL水平明显高于脂多糖组的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心房钠尿肽组大鼠的各项指标接近生理盐水组大鼠。结论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指标的检验发现应用心房钠尿肽在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效果显著,同时可保护肺泡II型上皮细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情况,以此来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关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于我院就诊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血病患者经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概率为88.75%(71/80),且感染直接致死率为5.63%(4/71)。同时,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构成比为52.11%(37/71);其次为消化道,构成比为38.03%(27/71);再次为泌尿系,构成比为5.63%(4/71);最后为其他部位,构成比为4.22%(3/71)。通过相关的抗感染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37%(67/71)。结论化疗后,白血病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通过给予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