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骶骨原发尤文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1998年6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15例骶骨原发尤文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6例,其年龄11~45岁,平均1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骶尾部疼痛症状,11例伴有会阴区麻木、下肢疼痛等神经症状,3例可触及局部肿块。侵及单个节段者2例,累及2个节段及以上者13例。术前X线片及CT提示骶椎多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CT和MRI检查经常可见巨大的软组织肿块。所有患者均行系统化疗及手术治疗,10例于术后接受放疗。9例行骶骨肿瘤分块切除、重建术,6例行整块切除术,其中4例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0年。平均5.2年。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得到缓解。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其中伤口并发症4例。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在随访期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10例,局部复发9例(9/15,60%),肺转移5例(5/15,33.3%),其中包括局部复发伴肺转移4例。其中行肿瘤整块切除6例中骶骨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伴肺转移1例。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7个月至5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中全部10例均接受二线治疗。至末次随访已死亡9例,2例带瘤生存。2年无瘤生存率60%,5年无瘤生存率33.3%,5年总生存率为47%。结论骶骨原发尤文肉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必须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较多。骶骨肿瘤整块切除术是对于骶骨原发高度恶性肿瘤的重要局部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肉瘤是一种威胁妇女健康的罕见妇科肿瘤,发病率较低,但由于病例少,治疗经验不足,使其死亡率较高。方法本院自1977年至1995年间诊治各类子宫肉瘤共38例,符合本次调查研究对象33例,占同期子宫肉瘤的68.84%。33例中按组织学分类法分为平滑肌肉瘤17例,占比例数的51.52%;内膜间质肉瘤11例,占总例数的33.33%;中胚叶混合瘤5例,占总例数的5/33(均为同源性)。按EIGO分期I期25例,II期3例,III期4例,IV期1例。结果调查分析结果证实,不管哪种类型、哪个期别的子宫肉瘤,用放疗+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治疗均收到很好的疗效,而单纯采用某一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均较差,本文33例采用联合治疗方法的3例,其中I期2例,现均存活,最长已达9.5年,最短已达8年,II期1例,7.5年后死亡;采用单纯手术2例,I期、II期各一例,分别于6个月、2个月死亡。结论所以调查结果说明子宫肉瘤只要早期诊断,采用合理的联合治疗是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简介:目的骨肉瘤是一类发生于骨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当前其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环状RNA(circRNA)已被证实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通过分子海绵机制吸附miRNA进而调控关键基因表达。本研究拟通过查找骨肉瘤circRNA表达谱芯片,并分析差异表达circRNA及其潜在调控机制,预测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查找circRNA芯片表达谱,通过GEO2R对芯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筛选出的上调和下调表达最明显的circRNA各5个做内源竞争性RNA调控网络图,预测出潜在靶mRNA,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靶mRNA的功能富集情况。结果在骨肉瘤circRNA表达谱芯片(GSE96964)结果中,有110个明显差异表达的circRNA,包括8个明显上调和102个明显下调的circRNA,通过位点预测网站,在5个上调最明显的circRNA下游预测出127个mRNA,5个下调最明显circRNA下游预测出158个mRNA。OMICSbean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所富集的通路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110个明显差异表达circRNA不仅可以作为骨肉瘤诊断与治疗的分子标志物,而且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骨肉瘤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 从国际公开的数据库收集骨肉瘤转录组原始数据。采用 R语言分析基因表达量与预后关系。筛选预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构建风险模型。结果 筛选 9个基因预测模型。结论 构建的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可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其基因改变情况。方法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行肺动脉内膜剥除术病例60例,收集其中5例肺动脉内膜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RNA测序方法分析肿瘤融合基因改变。结果肺动脉内膜肉瘤检出率为8.3%(5/60),中位年龄49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不特异。肿瘤由异型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可出现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分化。肿瘤细胞可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及MDM2,并伴有MDM2、CDK4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共扩增。RNA测序检出多种框内融合基因改变。结论肺动脉内膜肉瘤是一类罕见、高度异质性并伴有多基因复杂改变的低~未分化肉瘤,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已婚。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较前增多两倍,伴小腹持续胀痛而就诊。妇检:宫颈口暗红色赘生物3cm×3cm,无触血,举摆痛,子宫增大如3+月孕,扪及后壁一质硬包块,活动度差,无压痛。CA12561.9IU/ml。行腔内及腹部联合彩超检查,见:子宫前后径7.8cm,整个宫腔及宫颈管内均充满不均质稍弱回声占位,范围约11.6cm×5.2cm×7.0cm,与肌层分界欠清,占位周边及内部均探及较丰富树枝状血流信号(RI0.67);宫颈、宫体实质回声不均,肌层菲薄,后壁厚0.9cm,宫底厚1.8cm;子宫后方不规则实性弱回声团约9.2cm×3.6cm×10.5cm,未见明显包膜,血流信号点状,RI0.48;盆腔积液3.4cm×4.2cm×3.8cm,透声差。超声诊断:(1)子宫测值大,宫腔及宫颈管内实性占位(疑恶性占位);(2)盆腔内实性弱回声占位;(3)盆腔积液。以“子宫包块,中度贫血”收入院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提示“子宫间叶性肉瘤”,行“腹式子宫全切+左附件切除+阴道后壁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肌壁间多发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简介: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2]。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方案骨肉瘤的生存率只有15%~20%,如今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案使骨肉瘤的生存率提高到近80%[3]。现在,肿瘤局限的患者可以获得65%~70%的5年生存率,这也就意味着仍有很多患者在5年内会复发[4-5]。骨肉瘤发病特点是绝大多数骨肉瘤在诊断时已经成为高等级的恶性肿瘤,而且极易发生早期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约占90%[6]。早期转移是导致肿瘤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生转移的患者长期生存率仅为10%~30%;其它影响预后的指标包括原发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对化疗的敏感性以及手术效果。骨肉瘤的原发病灶患者生存率在65%左右,一旦出现转移,骨肉瘤的生存率只有25%,甚至更低[7]。随着对骨肉瘤的认识的不断深入,骨肉瘤的转移侵袭机制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报道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向,对骨肉瘤的转移相关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