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一般来说,在医学上把出生28天之内新生儿的黄疸就成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主要指的就是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身体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全,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不够完善,血中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无法得到良好的缓解,皮肤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症状,这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主要指的就是因为胆红素代谢不够充分,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一般来说会在新生儿出生之后2-3天内出现,出现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完全消退。早产儿黄疸持续的时间会久一点,还会伴随有食欲不振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选取100名早期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加新生儿抚触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身体发育角度来看,研究组的身长、体重、头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神经心理发育角度来看,研究组的粗大运动、智商、精细运动、语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来说,新生儿抚触护理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不仅体现在身体发育上,还体现在神经心理发育上,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显着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对于新生儿体重和排便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21年6月-2021年9月正常分娩的120名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主要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对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情况、胎便排出时间、转黄时间以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经过观察可知,实验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小于一般组,且出生后5天的体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新生儿胎便排出时间、转黄时间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维持健康体重,同时能促进肠蠕动,促进胎便的排出,有利于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对于新生儿体重和排便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21年6月-2021年9月正常分娩的120名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主要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对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情况、胎便排出时间、转黄时间以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经过观察可知,实验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小于一般组,且出生后5天的体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新生儿胎便排出时间、转黄时间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维持健康体重,同时能促进肠蠕动,促进胎便的排出,有利于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防止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内感染新生儿的血糖异常以及感染程度对血糖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内感染患儿162例作为实验组,此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6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以及72小时进行血样的检测,对两组新生儿的血糖代谢异常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中不同感染儿之间高血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重度感染患儿的高血糖发生率要高于轻度感染组,但重度感染患儿的血糖降低值比轻度组低。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内分泌的紊乱,最终引起血糖功能的衰竭,所以要加强宫内感染的新生儿的血糖监测,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133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73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esta-tionalimpairedglucosetolerance,GIGT)60例,与同期血糖正常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73例比较,测定新生儿出生后24h内6个时点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GDM孕妇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与血糖正常孕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IGT孕妇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与血糖正常孕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喂糖水后GDM和GIGT组在生后2h血糖均值恢复正常。结论GDM孕妇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升高,而GIGT孕妇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与血糖正常孕妇新生儿比较无明显差异,及时喂养糖水后可纠正部分低血糖。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自然分娩后早期新生儿吸吮与延迟新生儿吸吮对新生儿血糖水平、黄疸发生率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42例足月妊娠产妇,按照分娩后首次母婴接触时间分为早吸吮组(n=21)和延迟吸吮组(n=21)。早吸吮组在分娩后30分钟内进行母婴接触并开始母乳喂养,延迟吸吮组在分娩后2小时进行母婴接触并开始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新生儿生后24小时、48小时血糖水平,生后7天内黄疸发生率以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结果:早吸吮组新生儿生后24小时、48小时血糖水平均高于延迟吸吮组(P<0.05);早吸吮组新生儿生后7天内黄疸发生率低于延迟吸吮组(P<0.05);早吸吮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延迟吸吮组(P<0.05)。结论:分娩后尽早进行母婴接触并开始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血糖水平,降低黄疸发生风险,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h低血糖发生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在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32例出生24h低血糖新生儿病历资料(母亲是GDM产妇),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时期32例未出现低血糖新生儿(母亲是GDM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h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产妇产前BMI、产妇血糖控制、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早产、新生儿喂养规范是GDM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24h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产妇应重视自身体重及血糖控制,早产新生儿为低体重、低体温时要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指导对新生儿的正确喂养方式,降低新生儿出生24h低血糖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儿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儿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儿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儿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儿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儿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