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患者采用海珠益肝化纤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用药治疗的肝纤维化患者84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海珠益肝化纤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1%,高于对照组的61.9%;仅有2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患者采用海珠益肝化纤方进行治疗,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肾功能,缩短治疗总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得以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 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 2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 3d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 3d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同时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较开腹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风险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柔肝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门诊中医科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给予血脂康胶囊、柔肝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及体重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实施的18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应用腹腔镜完成手术。肝血管瘤平均直径为7.6(5.5-14)cm,手术时间为(121±44)min。13例患者术中选择性半肝阻断,术中平均出血量283(60-9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12)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掌握半肝血流阻断技术,选择正确的肝实质离断平面,合理应用离断肝实质器械,腹腔镜肝血管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治疗肝肿瘤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入的肝肿瘤患者中选取,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获得8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右后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对临床手术指标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对比,观察组均更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治疗肝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临床在进行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疗效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方法 筛选2020.3-2021.2期间进入我院接受肝衰竭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采取一般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上,普通组采取的是一般常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的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方案。针对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肝衰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并针对患者在进行肝衰竭治疗过程中,患者只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在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治疗后,普通组相较于观察组患者而言,在肝衰竭治疗上,有更低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比对存在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治疗肝肿瘤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入的肝肿瘤患者中选取,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获得8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右后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对临床手术指标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对比,观察组均更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治疗肝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肝内胆管结石实施手术联合肝段叶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以2021.01~2022.10为期限,受试对象为6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研究方式为随机分组,病例为30例/组,以甲乙作为组名。甲组以药物治疗为主,乙组以手术联合肝段叶切除治疗为主。比对疗效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比对疗效水平,显示为乙组病例总体为96.67%高于甲组病例73.33%(P<0.05)。比对复发情况,显示为乙组病例占比为3.33%低于甲组病例23.33%%(P<0.05)。结论:临床肝内胆管结石实施手术联合肝段叶切除治疗后,可对患者病情和症状予以显著改善,且可降低复发风险,保障长期预后,可积极推广和广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与观察组(42),均通过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接受人工肝治疗的5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和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0%。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护理操作规范性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和护理操作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肝下垂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表现为肝脏位置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针对肝下垂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近年来,“肝下垂复位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小儿肝下垂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术前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明确肝下垂的程度和类型;其次,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肝包膜,明确肝脏位置;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肝包膜和肝实质,使其复位至正常位置;最后,术后给予抗炎、保肝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轻微不适,但均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肝下垂复位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法按压肝包膜和肝实质,使其复位至正常位置。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肝下垂,操作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肝功能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肝下垂复位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肝下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