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全髋置换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26例全麻醉期全髋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血液稀释组。Ⅱ组在诱导前采集自体血400-800ml,同时输注平衡血液,使血液送到中度稀释状态。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的全血粘度、血样粘度、血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均较I组为低。结论:中度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中血栓形成与栓塞。

  • 标签: 血液稀释 全髋置换术 血液流变学 全身麻醉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HVP)术后早期口服抗凝药与抗凝治疗强度(INR)的关系,以期指导术后早期的抗凝治疗。方法记录260例HVP患者术后1-7d的华法林用量及INR,分析INR与口服抗凝治疗的关系。结果1~3d内,华法林用量与INR无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有增加的趋势,P值有减小的趋势。第4天,华法林用量与INR具有相关性(P〈0.01),此后的3d内华法林用量与INR明显相关(P〈0.01),相关系数逐渐增加。结论HVP术后早期,尤其3d以内,INR并不能真正反映华法林的全部抗凝作用,第4天(72h后)开始,INR与华法林用量才有明确的相关性。建议3d以后才应该根据INR值对华法林用量做适当的增减。

  • 标签: 人工机械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率
  • 简介:目的介绍利用高分子绷带与Pavlik挽具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膝关脱位的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5年6月收治6例(8膝)新生儿先天性膝关脱位,其中4例(5髋)并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均采用闭合复位、阶段性高分子绷带固定与Pavlik挽具治疗.结果6例(8膝)膝关过伸消失、屈曲功能完全恢复,平均屈曲120°.结论本法对新生儿先天性膝关脱位,尤其是合并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疗效满意.

  • 标签: 膝关节脱位/先天性 治疗/外科学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焦虑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FD)调查确定是否存在焦虑,并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其相关因素。在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后应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全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其相关因素包括与疾病,医院环境及社会有关等3方面,用围期心理护理效果评分表对所采取护理措施进行评价,满意者31例占45.59%。较满意33例占48.53%。不满意4例占5.88%。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反应,据不同反应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对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有良好作用,有利于术后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焦虑 护理
  • 简介:背景:目前,对于治疗疑似全髋或全膝关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抗生素使用原则还没有共识。本研究旨在建立这样一个用药原则。方法:对1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些患者进行全髋或全膝关置换后的翻修时,共194个标本得到了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患者的一般信息、并存疾病情况、细菌种类、抗生素敏感性资料以及翻修术后细菌培养出现阳性结果所需要的天数均被记录。结果:共110髋、84膝得到的标本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70%为慢性感染,17%为急性术后局部感染,13%为急性血源性感染。翻修术后出现阳性培养结果的平均时间为3天。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绝大多数。在这些细菌中,88%对庆大霉素敏感,96%对万古霉素敏感,61%对头孢唑林敏感。多数的耐药菌来自于先前有过抗生素治疗失败史的患者。术后急性感染的菌株比慢性感染或血源性感染的菌株更易发生耐药。血源性感染患者分离得到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唑林都有高度的敏感性。结论:对疑似假体周围感染的经验性抗生素用药应该在对感染进行分类和确定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指导下进行。我们认为,在得到培养结果之前,急性血源性感染应该一开始就使用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的联合治疗。所有术后慢性或急性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或不能明确革兰氏染色结果的细菌感染都应该用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应该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混合感染应该联合使用万古霉素和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霉素。另外,我们认为如果在术后第4天还没有得到细菌培养或是其他确诊的阳性结果就应该结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可信水平:诊断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抗生素敏感性 全膝关节置换 感染细菌 术后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手术部位
  • 简介:目的介绍一组因股骨上端恶性肿瘤行瘤段切除和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例,从中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自1984年10月至2003年12月57例股骨上端恶性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及人工关节置换来修复和替代切除的股骨上段及髋关节,作者介绍了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假体设计的要点,手术方法和术后治疗的要点等.结果57例中生存的46例,假体置换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7.7%.结论对股骨上端的原发性中低度恶性肿瘤或孤立存在的转移瘤,如无禁忌症,可考虑行瘤段切除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较满意,根治效果也较好.

  • 标签: 股骨上端 恶性肿瘤 人工关节 手术适应症
  • 简介:目的:观察“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心脏办膜置换中心肌保护的功效。方法:30例心脏办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温血灌注组(A组,n=15),采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继以冷血停搏液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冷血灌注组(B组,n=15),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在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6h(T3)、主动脉开放12h(T4)、主动脉开放24h(T5)5个时点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两组的上述测定指标在T1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动脉开放后,T2时点的LDH、CK—MB和cTnT含量较T1有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B组T4、T5时点的LDH、CK—MB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B组T3,T4和T5时点的cTnT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办膜病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

  • 标签: 联合灌注 心脏瓣膜置换术 温血心脏停搏液 冷血心脏停搏液
  • 简介:背景:目前尚不知全髋关节置换后限制活动能否减少早期脱位的发生率=我们的假设是脱位更容易发生在没有这些限制的患者中:方法:我们进行了随机、前瞻性研究,对采用前外侧人路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限制其活动,评估限制活动对脱位发生率的作用。在630例患者中,265例(303个髋)同意随机分人两组(“限制”组或“非限制”组)中的一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后6周内限制髋关节的活动,即屈曲<90°,内、外旋<45°、避免内收。限制组的患者接受指导,在术后的6周内还需遵守额外的髋关节限制措施,即从手术室搬运至病床时放置外展枕、在病床上持续使用外展枕、在住院期间、康复病房和家里使用高马桶和高椅子、避免侧睡、开车和乘车:所有的患者术后最短随访6个月。结果:本组有1例限制组患者发生脱位(发生率为0.33%),发生于患者从手术室搬运至病床的过程中,患者使用外展枕。我们发现非限制组的患者较快恢复侧睡(p<0.001),常乘车(p<0.026),常开车(p<0.001),更快恢复工作(p<0.001),对恢复速度的满意程度更高(p<0.001):限制组的患者每人约额外支出655美元。结论:采用前外侧人路行全髋关节置换似乎有较低的脱位发生率:在我们医院里,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减少一些活动限制并不增加脱位的发生率,但它可降低费用,且患者在术后早期能更快恢复日常活动,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前瞻性研究 早期脱位 患者 随机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发生率
  • 简介:背景:高铰链聚乙烯内衬是目前全髋关竹置换中应用最普遍的关节面假体。本研究的指南是,在假体系统相同的前提下,Durasul高铰链聚乙烯髋臼内衬的5年磨损比普通聚乙烯内衬少。方法:连续对43例(5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多孔钛金属髋臼杯、Durasul高铰链聚乙烯内衬和28mm的钻-铬合金股骨头假体。其中31例(37髋)随访至少5年以上。对照组35例(37髋)患者采用相同的全髋关节假体系统,但内衬采用普通聚乙烯内衬,同样随访达5年以上。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和患者自我测评的方法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影像学分析的指抓包括测节髋臼假体的位置、固定和骨溶解情况。比较股骨头假体对Durasul内衬和普通内衬的穿透位移。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患行自我测评结果评价临床疗效,Durasul内衬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股骨头的平均嵌入位移在Durasul内讨组为(0.054±0.07)mm,对照组为(0.059±0.154)mm。扣除嵌入位移后,Durasul内衬组的磨损率为(0.029±0.02)mm/年,普通内衬组为(0.065±0.03)mm/年(p〈0.005)。Durasul内衬组第1年和第5年的每年穿透何移分别为0.074mm和0.011mm,对照组分圳为0.15mm和0.04mm。结论:尽管高铰链聚乙烯内衬的磨损模式与普通聚乙烯内衬相似,但Durasul内衬的每年磨损率为普通聚乙烯内衬的45%。因此我们相信,这些早期的临床结果将支持这种高铰链聚乙烯内衬的继续应用。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聚乙烯内衬 聚乙烯髋臼 临床疗效 铰链 股骨头假体
  • 简介:背景:目前认为应用较大的股骨头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的风险,但迄今为止仅有有限的临床数据可证实这种假设。方法:自1969年至1999年,在同一家医疗机构施行了21047例应用不同型号股骨头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对患者进行常规、定期地随访,并特别询问有关脱位的问题。手术入路包括:前外侧入路9155例,后外侧入路3646例,经转子入路8246例。股骨头直径为22mm者8691例,28mm者8797例,32mm者3559例。结果:在21047髋中有868髋发生一次或多次脱位。术后一年首次脱位的累积危险率为2.2%,术后五年为3.0%,术后10年为3.8%,术后20年为6.0%。前外侧入路的10年累积脱位率为3.1%,经转子入路为3.4%,后外侧入路为6.9%。在前外侧入路,直径22mm股骨头的10年累积脱位率为3.8%,28mm股骨头为3.0%,32mm股骨头为2.4%;经转子入路,直径22mm股骨头的10年累积脱位率为3.5%,28mm股骨头为3.5%,32mm股骨头为2.8%;后外侧入路,直径22mm股骨头的10年累积脱位率为12.1%,28mm股骨头为6.9%,32mm股骨头为3.8%。多因素分析显示:22mm股骨头相对于32mm股骨头脱位的相对危险度为1.7,28mm股骨头相对于32mm股骨头脱位的相对危险度为1.3。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中,较大直径的股骨头可获得较低的远期累积脱位率。无论采取哪种手术入路,股骨头直径对脱位率均有一定影响,而且对行后外侧入路者影响最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脱位 术后脱位 手术入路 大直径 危险率
  • 简介: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后抗凝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76例行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术后待胸部引流管的引流量〈20ml/h,开始予肝素300-400u/h,拔除气管插管后开始予华法林5mg/d口服,待PT〉22.5s,APTT〉60S,PTINR〉1.6时停用肝素,口服华法林(2.5±0.8)mg/d,单一主动脉瓣置换者PT-INR(1.8±0.3),其余PT-INR(2.2±0.4)。结果本组应用肝素(52±8)h,出院前97%的患者达到低强度的抗凝要求,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除3例PT-INR〉6.0(未出现并发症),再次入院调整剂量外,其余患者均达到抗凝治疗的要求。结论机械瓣膜置换后抗凝剂的应用先给予饱和量,再用维持量的低强度的抗凝方法是安全的,术后出凝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华法林 肝素 手术后医护 国际标准化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患者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50例均获得成功。结论术后精心正确的护理不但提高了手术疗效,预防了并发症还对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股骨头 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因股骨颈骨折使用Friendly股骨假体行髋关节假体置换的老年患者(68~85岁)共31例,股骨假体固定采用第四代骨水泥技术,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髋关节X线片,评价骨水泥质量A级29例、B级2例、无C、D级.所有患者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均为阴性.双下肢长度差异为(3.4±1.8)mm.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10.结论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通过其在假体设计和假体固定上的改进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中所遇到的软组织平衡困难和假体固定困难等问题.

  • 标签: 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老年人
  • 简介:我院从2001年以来开展膝关镜诊疗手术,关节镜诊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临床使用日渐增多.本文对60例膝关镜诊疗手术患者,采用0.5%布比卡因液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就其麻醉效果与血液动力学干扰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0.5%布比卡因液 蛛网膜下腔阻滞 膝关节镜 血液动力学 麻醉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中的麻醉效能及安全可行性。方法选择拟施该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CSEA组,一组为EA组。CSEA组以轻比重的左旋布比卡因5mg~7.5mg实施腰麻而后置管,依手术时间及麻醉情况硬膜外腔适时补充给药;EA组直接置管予1.5%~2%利多卡因,两组麻醉平面均调控在T10以下。中持续监测BP、ECG、RR及SPO2,并定时记录数据进行比较。重点比较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硬膜外追加局麻药的量),并据镇痛效果、肌肉松驰程度、有无更改麻醉方式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EA组,硬膜外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EA组(P<0.01),两组BP下降程度、液体输入量及麻黄碱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CSEA组优者明显多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均成功完成手术,EA组中3例改全麻。结论CSEA集中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而所用腰麻药——左旋布比卡因,它是去掉了布比卡因中的右旋体的纯左旋体,其神经和心脏毒性均明显降低,而麻醉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仿。CSEA与性能更优的局麻药相结合,为老年尤其高龄、存在合并症的患者的股骨头置换提供了一种效果确切且安全可行的方法选择。

  • 标签: CSEA 左旋布比卡因 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感染是关节置换后的严重并发症,细菌形成的生物膜是造成耐药的重要机制。假体周围感染与无菌性松动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和同位素扫描有助于术前诊断;治疗方法较多,在抗菌治疗的基础上清创,保留与不保留假体.一期与二期更换假体,逐步解析法可为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关节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总结62例心脏瓣膜置换的护理资料,发现心脏瓣膜置换后主要并发症有出血、心律失常、感染、低心排综合征等,一般出现在手术后早期。认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护,可预防或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49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人工瓣膜急性失功9例中,术后菌落样赘生物和心内膜炎2例,左室腔内残留腱索卡住碟片2例,破裂的左心室后壁卡住后瓣叶1例,碟片边缘缺损1例,碟瓣瓣钩断裂1例,陈旧及机化血栓形成2例,均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急症手术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术后瓣周漏2例,限期手术,采用带垫片直接褥式缝合修补.生物瓣衰败39例中,二尖瓣位19只猪瓣及18只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1例.47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换瓣术后病人多是处于心功能已损害至严重程度或急症时期,手术死亡率高,掌握好再次换瓣手术指征、时机及方法,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再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