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冠状静脉窦对产前超声检测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价值。方法首先对胎儿进行系统的产前超声筛查,着重观察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观察在肺动脉左侧有无异常的血管存在。随后在四腔心切面向胎儿足侧倾斜观察冠状静脉窦有无增宽并测量其内径,以及在胎儿两房心切面观察有无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结果100例正常胎儿均可以探查到冠状静脉窦,内径测值约2.15±0.35mm,并未探及与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44例永存左上腔静脉静脉时冠状静脉窦均增宽,内径测值约3.62±0.27mm,并可探及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2例误诊病例,其中1例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误诊为永存左位上腔静脉,其冠状静脉窦虽增宽,但并无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另1例永存左位上腔静脉误诊为原发性房间隔缺损,是由于缺乏对胎儿正常冠状静脉窦的认识。结论冠状静脉窦增宽对产前超声检测永存左上腔静脉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我国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非常迅速。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中的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 肢 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 100.00% ,对照组为 82.50% ,远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P < 0.05) 。结论 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中,相比于传统手术,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疗效更佳,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出血量、疼痛程度、并发症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及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治疗,不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出血量少,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10月期间诊治的12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常规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选择高位结扎抽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选择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几率进行比率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几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选择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能够提高病情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改善手术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2组总住院费用、再次住院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服药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总住院费用、再次住院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服药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再次住院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及术中超声造影对下腔静脉癌栓是否合并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发现肾肿瘤伴下腔静脉癌栓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中行超声造影检查,以典型增强模式判断癌栓是否合并血栓,并最终取得术后病理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及术中超声造影评估癌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60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均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内癌栓切除术。根据病理结果,下腔静脉癌栓合并血栓者10例(16.7%),其中术前超声造影漏诊2例,另有2例癌栓头部坏死组织被术前及术中超声造影误诊为血栓。术前与术中超声造影评估癌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6.0%、93.3%、80.0%、96.0%和100.0%、96.0%、96.7%、83.3%、100.0%。结论术前及术中超声造影对下腔静脉癌栓是否合并血栓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能,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下腔静脉并右肾重复肾胎儿产前超声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5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的1例双下腔静脉并右肾重复肾胎儿的产前超声资料,总结双下腔静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胎儿超声检查右肾见2个肾盂和2组肾静脉,腹部冠状切面显示下腔静脉在肾脏水平向左跨过腹主动脉,肾水平以下与腹主动脉并行左、右侧各见一支下腔静脉,呈"平行三血管征",双下腔静脉血流走行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双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血流方向相反,并记录到静脉频谱。结论掌握双下腔静脉胚胎学基础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利于提高产前超声检出率。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IVC)滤器的滤过效果、稳定性、安全性及可回收性。方法中华小型猪26只,急性实验组7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释放及回收情况以及滤过效果和稳定性;长期观察组19只,分为A、B两组,A组5只,B组14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稳定性、致栓倾向、可回收性以及置入不同时间段(10~60天)IVC壁的病理改变。结果急性实验组共进行19次释放及15次回收,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一枚滤器脚进入左肾静脉,位置明显偏斜,其余滤器位置均无明显移动及偏斜。长期观察组释放过程均顺利完成,滤器无明显偏斜,除40天后一枚滤器脚位于血管轮廓外,未进行回收。正位测量猪IVC直径为1.6~2.2cm,平均(1.85±0.17)cm。病理检查示:10天后IVC内膜轻度增厚;20天后滤器脚已被血管内膜覆盖,内膜中度增厚;30~60天后,内膜明显增厚。结论新型可回收IVC滤器滤过效果可靠,释放及回收简便,在动物体内使用安全,可回收期限可达60天。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模型,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滤过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在体外建立下腔静脉模型,在不同管径、不同大小栓子及不同位置上分别评价滤器的稳定性及对栓子的捕获能力,并与Recovery可回收滤器进行对比。用牛血管重复实验,观察新型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结果在体外下腔静脉模型中,新型可回收滤器对直径为2、3、5mm的栓子滤过率分别为91.50%、96.50%和99.50%,管径为21、28mm时滤过率为别为98.00%、93.67%,水平及垂直条件下栓子滤过率为94.33%、97.33%,总体滤过率为95.83%。Recovery可回收滤器在以上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1.00%,91.00%,95.00%;92.33%,85.67%及87.67%,90.33%,总体滤过率为89.00%。用牛血管取代硅胶管后,新型滤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8.50%,94.00%,98.00%;94.67%,92.33%及91.33%,95.67%,总体滤过率为93.50%。在实验过程中,两种滤器均未发现明显移位及偏斜现象。结论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可靠,体外实验滤过效果优于Recovery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