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七氟烷与七氟烷加丙泊酚在全身麻醉中维持镇静效果及麻醉苏醒程度的比较,确定单纯七氟烷用于全麻镇静维持的优越性。方法将120例ASAI-II级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七氟烷组(n=60),七氟烷加丙泊酚组(n=60),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和术毕MAP、HR、SpO2的变化;术中知晓发生率;术毕苏醒程度以及患者对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等。结果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I组MAP、HR无明显变化,II组MAP、HR波动明显(P<0.05);I组、II组术中知晓发生率均为0;术毕苏醒评分4分以上I组明显多于II组(P<0.05);I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II组(P<0.05)。结论与七氟烷加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镇静相比,单纯七氟烷维持镇静具有用药简单,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循环波动小,术毕苏醒完全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时间肿瘤手术时地氟烷和七氟烷全身麻醉(全麻)对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160例拟行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和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食管癌、胃癌各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食管癌+七氟烷全麻(CS组,40例),食管癌+地氟烷全麻(DS组,40例),胃癌+七氟烷全麻(CW组,40例),胃癌+地氟烷全麻(DW组,40例)。4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诱导,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记录不同组别患者诱导前(T1)、手术开始(T2)、术毕(T3)、拔管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诱导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达0.5最低肺泡浓度(MAC)需要的时间、手术开始时肺泡浓度、苏醒期患者具体肺泡浓度(XMAC)降至0.5 MAC的时间以及从0.5 MAC降至0.2 MAC的时间;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程度(RS)评分,比较不同组别间躁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CS组和CW组比较,DS组与DW组的MAP、心率、SpO2在T1~T4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CW组、DS组、DW组诱导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达0.5 MAC所需时间分别为(5.6±1.3)、(5.8±2.1)、(3.5±1.5)、(3.8±1.0)min,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538,P<0.05)。CS组、CW组、DS组、DW组苏醒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从0.5 MAC降至0.2 MAC所需时间分别为(6.4±2.2)、(7.0±1.5)、(4.2±2.2)、(4.1±1.5)min,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113,P<0.05)。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时间肿瘤手术时地氟烷和七氟烷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地氟烷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早期拔出气管导管,提高苏醒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并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对于治疗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的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观察并记录从吸入麻醉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内插管时间,并评定插管条件,将术后患儿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哭闹、躁动等情况做统计学对比。结果气管插管条件为优49例,良12例,差1例。两组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哭闹、躁动等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烦躁的发生率与异氟烷无明显差别,且七氟烷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吸入麻醉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预防性使用帕洛诺司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效果的遗传相关因素。方法75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诱导前抽取外周全血,对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进行评分,54例患者术后完全未发生恶心呕吐即为CR组,21例患者出现恶心或呕吐即为NV组。外周全血DNA进行Sanger测序,对SLC6A4 rs1042173,ABCB1 rs1045642和CYP3A5 rs776746 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分型,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3个等位基因携带频率,评估遗传位点多态性对使用帕洛诺司琼预防PONV效果的影响。结果突变型rs1042173 C→A基因型显著富集于CR组,携带等位基因A的术后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野生型,为野生型的11.36倍[比值比(OR)=11.36,P<0.01];突变型rs1045642 G→A基因型显著富集于NV组,野生型G/G的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携带等位基因A的患者,为后者的20.16倍(OR=20.16,P<0.01);突变型rs776746 C→T基因型显著富集于NV组,野生型C/C的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携带等位基因T的患者,为后者的7.91倍(OR=7.91,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预防性使用帕洛诺司琼的效果受SLC6A4 rs1042173、ABCB1 rs1045642和CYP3A5 rs776746多态性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戊乙奎醚、昂丹司琼、氟哌利多复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15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5组,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A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B组术前阿托品,术后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mg+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10mg;C组术前戊乙奎醚肌注,术后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mg+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10mg;D组术前戊乙奎醚肌注,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625mg+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5mg;E组(对照组)术前阿托品肌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E组比较,A、B、C、D四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中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低。结论术前戊乙奎醚、昂丹司琼、氟哌利多复合地塞米松可明显减少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简介:目的观察阿扎司琼用于预防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曲马多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情况。方法选择94例ASAⅠ级的择期全麻手术病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实验组(A组)64例,对照组(B组)30例,实验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15~20min(即手术开始之前25~30min)静注阿扎司琼10mg,对照组不用,麻醉诱导、维持及曲马多术后镇痛均相同,观察术后24h时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恶心呕吐率为14.1%,B组为73.3%。两组进行χ^2检验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A、B两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A组明显轻于B组。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5~20min(即手术开始之前25~30min)静注阿扎司琼10mg,可以有效地降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曲马多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明显地降低恶心呕吐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以此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取奇偶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我院9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46例,给予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其心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6.52%)例低于对照组10(21.74%)例,数据对比c2值4.3895,p值=0.0361,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试验组心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冠心心力衰竭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将其临床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系数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