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D)为常见肠道慢性病的一种,波及范围较广,各年龄段人群皆有可能患病。通过多年实践已经证实肠内营养(EN)在控制病情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包括营养肠黏膜细胞、加速肠黏膜愈合、保护肠道屏障、缓解炎症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但是EN治疗CD十分复杂,技术专业性极强,而国内关于营养支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缺少专业的营养支持团队,不能够很好的落实EN尤其是家庭EN,限制了其价值发挥。对CD疾病的EN治疗及护理对策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文中围绕此展开综述。

  • 标签: CD EN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小肠造影(DECTE)扫描技术评估(CD)活动度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9例CD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资料,均行DECTE扫描。以临床应用的CD活动指数(CDAI)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其中活动组(CDAI≥150)18例,共36个肠段;缓解组(CDAI<150)11例,共20个肠段。分析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ECTE对CD活动度的诊断价值。结果活动组肠壁的虚拟单能量CT值(除门脉期90、100 keV的虚拟单能量CT值外)、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均高于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对活动期诊断价值高于缓解期(AUC均>0.5)。虚拟单能量CT值在动脉期60 keV时AUC最大(0.924),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较高(95%),但敏感度稍差(75%)。能谱曲线斜率K在门脉期时AUC最大(0.731),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较高(85%),但敏感度较低(58.3%)。碘含量在动脉期AUC最大(0.885),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高(100%),而敏感度稍差(61.1%)。结论DECTE扫描的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在评估CD活动期方面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为临床精确诊断CD活动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克罗恩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能谱曲线斜率 碘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型(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40例结肠型CD与40例U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肠道造影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CT特征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特征纳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可诊断结肠型CD的预测因子。结果结肠型CD和UC患者在发病年龄[(29.3 ± 10.7)岁比(46.6 ± 13.4)岁,P<0.001]、体质指数[(18.4 ± 2.7) kg/m2比(21.0 ± 4.0) kg/m2,P = 0.001]、出现血便症状的比例(47.5%比90.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肠型CD较UC更易出现升结肠受累(70.0%比20.0%,P<0.001)。UC患者比结肠型CD患者更常出现病变连续性分布(80.0%比57.5%,P = 0.03)及肠壁环周均匀性增厚(77.5%比47.5%,P = 0.006),更少见肠周炎性渗出(20.0%比67.5%,P<0.001)及肛瘘(10.0%比57.5%,P<0.001)。结肠型CD患者更多表现为不同部位严重程度不一致(75.0%比45.0%,P = 0.006),肠壁厚度多高于UC患者[(9.5 ± 3.4) mm比(8.1 ± 2.2) mm,P = 0.024]。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升结肠受累(OR = 9.209,95%CI:2.238 ~ 37.902,P = 0.002)、肠周炎性渗出(OR = 9.861,95%CI:2.384 ~ 40.786,P = 0.002)及肛瘘(OR=19.263,95%CI:3.714 ~ 99.905,P<0.001)是诊断结肠型C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CT特征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结肠型CD与UC,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结肠型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鉴别诊断 临床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时机对(CD)透壁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IFX治疗的活动性成人CD患者。所有患者在基线及IFX治疗后第14周行肠道超声检查。根据确诊至IFX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2个月)和晚期治疗组(>12个月),比较两组在第14周的透壁愈合率和黏膜愈合率。透壁愈合定义为所有肠段的肠壁厚度(BWT)≤3 mm,且层次清晰、血流正常和无肠系膜脂肪增生。黏膜愈合定义为简化的CD内镜评分≤2分且无肠道溃疡。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早期治疗组28例,晚期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BWT[6.0(5.3,7.0)mm比7.0(5.0,8.0)mm,Z=-0.668,P = 0.504]和简化CD内镜评分[(12.86 ± 9.26)分比(12.89 ± 7.46)分,t = -0.012,P = 0.991]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4周时,早期治疗组的BWT下降程度[3.0(1.3,3.0)mm比1.0(0,2.0)mm,Z = -2.922,P = 0.003]、透壁愈合率[39.3%(11/28)比11.5%(3/26),χ2 = 5.405,P = 0.020]和黏膜愈合率[52.2%(12/23)比20.8%(5/24),χ2 = 4.997,P = 0.025]均高于晚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D确诊后晚期启动IFX治疗相比,早期治疗的患者更易获得透壁愈合。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道超声 透壁愈合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门静脉积气(portal venous gas)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影像学表现,过去这种表现预示着极高的病死率,随着影像学发展进步,现在门静脉积气可被及早地发现并引导医师通过各类检查手段寻找病因,然而在这些病因中并不常见,以下报道1例小肠并发产气荚膜梭菌入血引起的门静脉系统积气病例。

  • 标签: 门静脉积气 Crohn病 梭菌,产气荚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治疗儿童(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20例应用ADA治疗的C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儿童活动指数(PCDAI)和内镜下严重指数(CDEIS)评价CD患儿疾病活动程度及黏膜炎症程度。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共纳入20例CD患儿,其中男12例,女8例;疾病诊断年龄(9.5±4.9)岁(0.9~15.1岁);首次应用ADA年龄(10.4±4.8)岁(1.2~16.7岁);应用ADA前疾病持续时间0.9(0.4,1.7)年。20例CD患儿应用ADA治疗前PCDAI评分为(28.5±19.8)分(0~65.0分),疾病活动程度以重度活动(8/20例,40.0%)为主,疾病缓解期4例(4/20例,20.0%)。15例患儿行CDEIS评估:中重度活动9例,内镜下缓解1例。10例(10/20例,50.0%)CD患儿曾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IFX停药原因包括:药物失应答8例(8/10例,80.0%),过敏反应2例(2/10例,20.0%)。ADA治疗第6周,20例CD患儿的PCDAI评分中位数为5.0(0,10.0)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16例CD活动期患儿在ADA治疗第6周时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2.5%(10/16例)、87.5%(14/16例);既往未应用IFX组和既往应用IFX组患儿第6周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A治疗中位时间为5.5(2.6,17.8)个月,期间6例(6/20例,30.0%)临床复发。随访结束时17例(17/20例,85.0%)维持临床缓解;1例临床原发无应答,2例继发失应答。7例发生不良反应,以肺炎(4例)或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主,无肿瘤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A在儿童CD患者的诱导和维持临床缓解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克罗恩病 儿童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患者5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n=29)与参照组(n=29),分别施以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与单纯硫唑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蛋白(ALB)、白细胞(WBC)、血清总蛋白(TLB)、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探究组ALB、WBC、TLB、CRP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效果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疗法 克罗恩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患者 5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 n= 29)与参照组( n= 29),分别施以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与单纯硫唑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蛋白( ALB)、白细胞( WBC)、血清总蛋白( TLB)、 C反应蛋白( CRP)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探究组 ALB、 WBC、 TLB、 CRP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效果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疗法 克罗恩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患者 5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 n= 29)与参照组( n= 29),分别施以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与单纯硫唑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蛋白( ALB)、白细胞( WBC)、血清总蛋白( TLB)、 C反应蛋白( CRP)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探究组 ALB、 WBC、 TLB、 CRP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效果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疗法 克罗恩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患者 5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 n= 29)与参照组( n= 29),分别施以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与单纯硫唑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蛋白( ALB)、白细胞( WBC)、血清总蛋白( TLB)、 C反应蛋白( CRP)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探究组 ALB、 WBC、 TLB、 CRP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效果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疗法 克罗恩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列线图预测(CD)肠壁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C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周内行常规MRI及扩散峰度成像(DKI)检查。将在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接受手术的患者纳入模型构建组,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的患者纳入模型验证组。分别在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和非高斯DKI模型后处理图上测量病变肠壁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表观扩散峰度(Kapp)值和非高斯分布的表观扩散系数(Dapp)值;并观察其T2WI信号强度和强化方式。每例患者取1~3个标本行马松染色进行肠壁纤维化评分。采用Spearman秩检验评估MRI主客观评价指标与病理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肠壁纤维化的独立因素,构建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共入组40例患者,模型构建组31例,模型验证组9例。模型构建组中31例患者共取得81个标本,根据纤维化分级将其分为无-轻度纤维化组(n=32)和中-重度纤维化组(n=49)。模型构建组中,中-重度纤维化组Kapp值高于无-轻度纤维化组,Dapp值、ADC值低于无-轻度纤维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999、-4.521、-3.893,P均<0.001),T2WI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1.571、0.103,P均>0.05)。病变肠壁的Kapp值、Dapp值与纤维化病理评分分别呈中等、轻度相关性(r=0.721、-0.483,P均<0.001),ADC值与纤维化评分呈轻度相关性(r=-0.4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app和Dapp值为预测肠壁纤维化的独立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鉴别无-轻度和中-重度纤维化的效能较好,其内部和外部验证的Harrell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901(95%可信区间0.824~0.978)和1.000。结论基于DKI的列线图可评估CD患者肠壁纤维化,并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视化的简便的预测手段。

  • 标签: Crohn病 磁共振成像 纤维化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对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2019年.12月至2020.12月,实验对象为我院住院的患者(n=60),按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0,品管圈活动干预护理),对比两组饮食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饮食知识掌握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对住院的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掌握饮食相关的知识水平,值得应用。

  • 标签: 克罗恩病 住院 品管圈活动干预 饮食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管理措施在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且采用全肠内营养支持的病患者96例,采用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系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AI评分低于对照组,IBDQ评分及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管理在全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中应用获得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系统化护理管理 克罗恩病 全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于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使用系统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间资料均衡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疾病改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活动指数(CDAI)值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CDAI值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化管理有助于促进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病情改善,提升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克罗恩病 全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CD)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CD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克罗恩病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护理在患者治疗中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本院患者100例为探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克罗恩患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肠内营养干预对病患者护理作用分析。方法:选取60例病患者,研究场所均为本医院,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区间,参照随机原则施以合理分组共计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形式,观察组中积极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就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加以比较,其中营养状况指标包含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其中并发症包含急性肠穿孔、关节炎、肾结石,不良反应包含发热、腹泻、体重减轻。结果:经展开对观察组营养状况指标的评测,将之与对照组比较,前者为更高的情形(P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内营养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是导致短肠综合征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以往,在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的情况下,疾病频繁复发和由此造成的多次肠切除是造成短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治疗水平的提升,疾病复发已不再是主要因素,而治疗不规范,尤其是并发症或手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当已成为该病导致短肠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规范的治疗,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是避免短肠综合征发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克罗恩病 短肠综合征 肠衰竭 慢性肠衰竭 手术后并发症 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