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义诉求是从需要和主体方面对正义的欲求与预期,当其由心理愿望转变为社会事实时,就成为社会结构和体制必须面对的实践性要求。正义诉求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事实,社会运行的矛盾表现都与正义有关。本文要考察:正义诉求的对象——对什么发出诉求;正义诉求的内容——诉求什么;正义诉求的起因——原因分析。

  • 标签: 正义诉求 当代中国 社会事实 社会结构 社会运行 原因分析
  • 简介:作为哲学家,康德并非没有故事或没有历史,其生活的真正精彩之处在于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套符合自己道德哲学思想的理想人格,尼采称之为"中国人格"。这种人格的核心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善良意志"。对应康德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其"善良意志"并非纯粹理性思辨的结果,而是具有丰富的情感性现实基础。同时,"善良意志"与中国儒家陆王心学中的"良知"概念具有深刻的内在契合性,二者都是心之本体,是最高善。在认知层面上,最高善对所有经验知识具有统摄作用;在实践层面上,对最高善的遵从形成了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道德准则。

  • 标签: 善良意志 良知 经验知识 理性法则
  • 简介: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象征着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精神特征可归纳为:缘象寄情,中和之美,圆满完好,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神秘的魅力,成为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瑰宝。

  • 标签: 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美好生活 精神特征 中和之美
  • 简介:日本学者洼德忠曾在所著《道教史》中说:“似乎可以认为,现实的人使具有天生肉体的生命无限延长,并永享快乐的欲望,导致了产生神仙说这一特异思想。这种思想在其它国家是没有的。”事实上,在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宗教现象中,大概还没有哪一种宗教能象中国的道教那样关注人的现实生命存在,重视人的身体发展和精神发展的统一。这种特征堪称奇特的宗教现象。

  • 标签: 道教史 宗教现象 内丹派 《太平经》 传统养生 黄庭经
  • 简介:7月21—24日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举行。会议以“中国哲学与生命的学问”为中心议题,围绕“哲学理论与哲学实践”、“对生活方式的论证:形而上学,美学与修辞”、“实践智慧”、“生活方式: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生活方式:中国哲学与犹太哲学”等展开讨论。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布法罗分校哲学系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余纪元担任本届大会组委会主席并致开幕辞。中央文史馆馆员、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终身教授、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先生出席大会,并作了题为“易学与人生境界”的报告。

  • 标签: 中国哲学 世界 纽约州立大学 生活方式 终身教授 社会发展
  • 简介:  不同艺术作品在意境上的虚实相生,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技法上的虚实处理而产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主要通过其中的山石水体、园林建筑物和构筑物、动植物、气象和天象等载体的艺术处理,并借助人的空间想象得以体现.……

  • 标签: 中国园林 园林意境 意境美的
  • 简介:道,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有多义,分别为本原、法则、方向、方法、真理、规律。探索当代中国发展之道,绕不开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评价问题.两个30年本质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内涵,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后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了三个原创性突破:原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原创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创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要解读中国不同于西方既定路径的中国道路与价值。必须探索中国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探讨中国的崛起与中华古老传统文明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研究中国问题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只是为了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其最终的指向还应该是归依于中国现代文明的建构.并追寻中国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中国发展 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
  • 简介:基督教(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1807年到达广州,但他和在他之后来华的传教士们未能获准进入内地传教,只能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准备工作。自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之后,西方传教士方大批深入内地传教。自1807年至1842年间,在华的新教传教士24人,受洗信徒不足20人。1900年,

  • 标签: 基督教发展 中国民间 西方传教士 中国社会 中国文化 基督教信仰
  • 简介:北方邦属于印度人口最稠密的一邦,这里居住着印度全国16.2%的人口。北方邦的面积在印度居第四位。她是最为历史悠久的邦,印度教的两条圣河恒河和与亚穆纳河环绕着她,因之她是印度教的著名圣地。北方邦在印度政治、教育、文化、工业、农业以及旅游方面都举足轻重。

  • 标签: 古代印度 “中国” 印度教 北方邦 阿格拉 西坎德拉
  • 简介:“佛教与精神文明”笔谈会的多数文章已经在上期和90、91年《法音》上陆续发表。其中多数文章是从某一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本文作者尝试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总体关系上作一研究,文章特别详细论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佛教从开始传入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如何逐步与中国原有文化接触、交流而最后融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对我们认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有很大意义,特别在今天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有很大历史借鉴价值。

  • 标签: 大乘佛教 三教合一 中国佛教 密教 圆融 译经
  • 简介: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积淀之厚、涵盖之广历来为世界各族人民所瞩目.其中,自先秦以来至中国近、现代各家对审美教育思想的论述更是异彩纷呈、咳珠吐玉,因此在当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对诸家审美教育思想进行梳理,烛幽辨微、去芜存菁,批判性地加以继承,使其在中国当代审美教育中重放异彩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必要性.……

  • 标签: 中国传统 传统审美 审美教育
  • 简介:中国宗教》(CN11—3598/D)是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主办,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内唯一大型宗教类综合月刊,是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的双效期刊。

  • 标签: 中国宗教 宗教月刊 征订启事
  • 简介:所谓中国宗教,这里是指道教和中国化了的佛教。公元6世纪以后,佛教在中国空前繁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交流引进的基础上迅速中国化。中国化的佛教是吸收儒、道等中国文化元素形成的,已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并与道教一样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向世界译介道教和中国化佛教时,本文认为应该本着本原性和自主性原则,使其在世界多元宗教文化中保持特色,参与竞争,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做出贡献。

  • 标签: 中国宗教 译介 本原性 自主性
  • 简介:本刊讯11月4日至7日.应香港西方寺永惺长老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张琳副秘书长一行6人.赴港协商西方寺明年四月传戒活动事宜。访问团于4日抵达香港西方寺.受到西方寺退居方丈永惺长老、现任方丈宽运法师及两序大众的热烈欢迎。宾主就有关传戒具体活动进行了商讨.并对传戒硬体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香港 副秘书长 西方 方丈 法师
  • 简介:5月23日在四川宜宾学院召开,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唐君毅研究所联合举办,主题为“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主体意识”。与会学者围绕文化主体意识、哲学主体意识、中国人自我主体性等进行了广泛思想交流。另外,论坛还对简体新版《唐君毅全集》的出版及纪录片《唐君毅》拍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商读。

  • 标签: 文化主体意识 中国哲学 论坛 儒学 现代新儒家 唐君毅
  • 简介: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心性学说,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人本主义。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地位,特别是儒家以伦理为本位的心性之学,经过理学本体论的论证,把人提升为本体存在,成为宇宙的中心。二、理性主义。表现为道德理性或超越意识,它强调形而上的道德原则对于人的感性存在的支配、控制和压抑,而不重视认知理性的发展。三、主体思想。主要通过情感经验的提升和心的本体化,把社会伦理内在化为自觉的主体意识,重视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强调群体意识而忽视了个体意识。四、整体思想。以解决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其根本任务,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整体,主张通过直觉和体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四个特点同时又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 标签: 心性论 儒家 佛教哲学 宇宙 理想境界 道家
  • 简介: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宗派。因其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智头长期住锡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而得名;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立宗依据,故亦称法华宗。天台宗后世厘定的该宗早期的传法谱系是以大乘中观学说的创始人龙树为东土初祖,

  • 标签: 天台宗 中国佛教 佛教宗派 《法华经》 智者大师 龙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