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牙错牙合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筛选出年龄12—18岁300例受试者,其中前牙错牙合210例(轻度错牙合组77例、中度错牙合组83例、重度错牙合组40例),90例无前牙错牙合者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分别计算各组量表总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前牙错牙合畸形各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前牙错牙合畸形对青少年心理有一定影响,值得引起注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牙齿错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口腔科诊治的牙齿错颌成人患者140人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正畸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固定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程度等临床疗效。结果相较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固定功能及美观程度等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牙齿错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牙合]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时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用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的最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简介:摘要手术优先模式(surgery-first,SF)是指正颌手术之前不接受任何使牙齿移动的正畸治疗,或只接受不超过6个月的最小术前正畸准备(minimal orthodontic preparation,MOP)的治疗模式。在传统的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conventional surgery,CS)中,术前正畸去代偿疗程较长,且常给骨性Ⅲ类患者的面型及咀嚼功能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手术优先模式应运而生。然而手术优先模式患者术后咬合状况多不稳定,增加了术后复发的风险。本文旨在对骨性Ⅲ类手术优先模式的发展、优势与局限、适应证、术后稳定性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50例错牙合畸形患儿,均为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对50例患儿实施早期矫治,对患儿的矫治情况以及预后效果进行记录、观察和分析。结果50例患儿治疗显示有25例患儿治愈,有21例患儿改善,总有效率为92%。患儿治疗后X线投影测量指标相比治疗前改善显著,其中SNA、SNB、ANB、UI-NA显著下降,LI-NB、NP-FH以及ANS-Me显著上升,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错牙合畸形患儿早期实施矫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可预防严重错牙合畸形,对患儿健康发育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