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过程中肿瘤缩小而癌胚抗原( CEA)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3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瘤体缩小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癌胚抗原状况分组,其中 40例肺部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增高(研究组),另 40例为肺部瘤体缩小而抗原降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 57.50%低于对照组 9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生存率 30%低于对照组 57.50%,中位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SCLC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其肺部瘤体缩小,但癌胚抗原增高则可能表明疾病预后不良,其他位置病灶未得到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肿瘤缩小而癌胚抗原(CEA)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瘤体缩小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癌胚抗原状况分组,其中40例肺部瘤体缩小而癌胚抗原增高(研究组),另40例为肺部瘤体缩小而抗原降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57.50%低于对照组9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率30%低于对照组57.50%,中位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其肺部瘤体缩小,但癌胚抗原增高则可能表明疾病预后不良,其他位置病灶未得到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为高发区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行肺癌8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RAS)、RET原癌基因(RET)、鼠肉瘤病毒v-Raft同源致癌基因(BRAF)、肉瘤致癌因子(ROS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联合检测的2 249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结果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67.05%(1 508/2 249),其中西双版纳、玉溪、宣威、红河和曲靖地区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6.92%、72.38%、71.88%、71.79%和71.24%;回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和阿昌族患者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4.38%、85.00%、75.00%、100%、100%、100%和100%。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阳性率与性别(P<0.001)、吸烟史(P<0.001)、年龄(P<0.001)、病理类型(P<0.001)及是否宣威地区(P=0.027)有关,与民族(P=0.748)和肺癌家族史(P=0.676)无关。EGFR、RAS、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46%、10.98%、1.24%、0.89%和0.76%,ALK、RET、ROS1基因重排率分别为4.67%、1.29%和0.89%。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为56.67%,高于男性患者(33.19%,P<0.001);男性患者RAS突变率为12.66%,高于女性患者(9.17%,P=0.010)。汉族患者RAS突变率为11.49%,高于少数民族患者(7.17%,P=0.032)。宣威地区患者RAS突变率为24.74%,高于非宣威地区患者(8.15%,P<0.001);而EGFR突变率为40.63%,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45.25%,P=0.045);ALK重排率为1.56%,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5.31%,P<0.001);宣威地区未检出HER-2突变患者。无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为51.10%,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9.70%,P<0.001);无吸烟史患者ALK重排率为5.35%,也高于有吸烟史患者(3.16%,P<0.001);无吸烟史患者RAS突变率为9.34%,低于有吸烟史患者(14.63%,P=0.008)。结论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EGFR、RAS突变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ROS1、ALK和RET基因重排率以及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GFR、RAS、ALK基因在云贵高原地区NSCLC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且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在选择靶向治疗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统计学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予以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X :5.371;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疲劳、白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对比(X :9.728;P<0.05)。结论:针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显著,一方面能够提升有效率,另一方面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放化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疗法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对其机体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D3)水平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有106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7月-2021年12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者数量:观察组患者数量=53:53,予对照组靶向疗法方案,予观察组放化疗联合靶向疗法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指标,显示前者优(P<0.05)。结论 放化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yclinD3以及炎症指标,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住入院的64例行靶向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32。两组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药物服用依从性、不良反应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药物服用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升靶向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且副作用情况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度极高、预后较差的恶性疾病,多数患者诊断确诊时为进展期阶段,常失去手术指征或者只能行姑息性手术治疗,远期预后差。作为一种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长时间以来全身性治疗肝癌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本文对目前靶向药物在肝癌临床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简介:摘要肝癌是临床常见的肝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关死因,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对于肝癌的发生及其相关分子通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研发出了多种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两大类。一线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两者均能有效延长不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一线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或用药期间肿瘤进展的患者,还可选择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等二线药物,可能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所帮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两者均可通过一定机制抑制免疫检查点来阻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效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正逐步被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