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指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COVID-19患者67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n=20)、重型组(n=20)及危重组(n=27),根据患者出院情况将危重组分为治愈(n=12)和死亡(n=15)。以患者好转出院或住院期间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其血液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蛋白水平,比较3组间的水平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PLT)、FIB、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重型组和危重组的WBC、hs-CRP、铁蛋白、PT、APPT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组(P<0.05)。危重组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明显高于普通组及重型组,且危重型组中死亡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高于治愈患者(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TnI(OR=1.053,95%CI 1.010~1.098,P=0.016)、D-二聚体(OR=1.253,95%CI 1.026~1.531,P=0.005)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伴随着凝血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升高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hs-cTnI、D-二聚体升高是COVID-19危重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简介:探讨尼古丁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采用预先尼古丁处理后应激性胃溃疡造模法和先造模后尼古丁处理法,观察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1mg/kg、3mg/kg、9mg/kg三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对应激3h后胃粘膜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应激3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1mg/kg3、mg/kg9、mg/kg三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恢复2h后对应激后胃粘膜的治愈作用。尼古丁对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mg/kg尼古丁组溃疡指数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3mg/kg尼古丁组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9mg/kg尼古丁组胃溃疡指数显著增加。尼古丁对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处理组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急性尼古丁处理能明显抑制束缚应激诱发的胃粘膜损伤,促进胃粘膜损伤的修复和治愈作用。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应激性心肌病多参数心脏MRI等影像表现1例。患者女,55岁,胸骨左侧第8肋至后正中线间弥漫性胸痛。冠状动脉CTA、超声及心脏MRI电影序列示左心室心尖段运动减弱,收缩期心尖段收缩不明显,呈“球形扩张”;黑血T2脂肪抑制像示左心室心尖段局部心肌信号增高;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参数均明显减低。患者近期有近亲去世。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析,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危重患儿入院后立即采用静脉血测血糖,此后均用微量血糖仪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血糖浓度在7.0~15mmol/L时死亡3例,病死率4.5%,(3/67)占死亡病例的16.67%(3/18)血糖浓度在15~20mmol/L,5例,病死率25%,(5/20)占死亡病例的27.77%(5/18),血糖浓度>20mmol/L10例,(10/15)病死率66.67%,占死亡病例的55.56%(10/18)显示血糖值越高其预后越差,血糖增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说明血糖>15mmol/L时提示病情危险和预后不良。危重患儿入院时血糖值明显高于正常患儿,且病死率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越高其预后越差。结论高血糖是反映危重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cardiomyopathy,TTC)主要是由于心理刺激或者生理刺激所诱发的急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一组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对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流观点认为由多因素共同导致,其发病机理可能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儿茶酚胺过负荷介导心肌顿抑、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的痉挛、雌激素减低、冠状动脉结构及功能障碍等。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绝经期的女性,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但是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本文将近些年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应激干预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从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随机选取本院妇科接收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差异护理方式将 10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病例数 50 例)和实验组(病例数 50 例),对其运用妇科常规护理和心理应激护理两种方式,比较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验组的患者当中,患者治愈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行盆腔炎治疗护理的过程当中,用应心理应激干预对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不良心理情绪很大的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地改善。临床护理中,实用性强,执行方便,患者接收程度高等特点,有临床应用意义。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应用心理应激对策的效果和价值。 方法: 对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30 例患者就诊时间在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间,在以入院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后, 15 例常规组患者应用门诊常规护理, 15 例研究组同时应用心理应激对策,将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 SAS 以及 SDS 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 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即 P>0.05 ,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其分数均出现下降趋势,但研究组 SAS 及 SDS 评分均比常规组低,且 P<0.05 ,数据间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 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 应激 对策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使护理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慢性盆腔炎护理中心理应激对策的实施效果,比较分析心理应激对策和常规护理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100例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有效实施心理应激对策,并且予以常规护理指导。进行两组患者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的比较,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统计,准确评估不同护理方式的影响作用后,实现有效护理策略的临床应用。结果:实验组患者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因此心理应激对策的实际应用价值远超常规护理策略。结论:有效实施心理应激策略,将为患者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带去积极的影响,一举数得。临床中广泛推广优质的护理方案,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心理应激对策的优势作用,从而满足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合理诉求,赢得患者们的充分信任,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医院的整体发展能够走向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