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应用智能化护理体系文件管理系统,为临床护士提供床旁指导,规范临床护理服务。方法建立智能化护理体系文件管理系统,并在临床成功应用,其功能包括上传管理、智能检索、跨专科共享、多终端查阅、阅读痕迹管理、个体化文件修订提醒及文件效期管理等。收集人工管理纸质版体系文件和智能化系统管理电子体系文件时文件管理耗时、文件检索时间、文件管理中问题发生率的情况,评价智能化护理体系文件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文件管理员领取、回收文件年均耗时原来为(492.68 ± 14.04)min与(195.43 ± 8.12)min,系统建立后可直接在电脑上做文件更新和作废处理,彻底节省了领取与回收的时间;检索目标文件耗时由原来的(82.72 ± 7.47)s下降至(44.75 ± 5.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4.242,P<0.01);病区文件缺失平均发生率为2.78%,版本不一致平均发生率为5.56%,系统上线后,文件统一管理、同步更新,杜绝文件缺失及版本不一致的情况;不再需要打印纸质文件,显著降低耗材成本。结论通过智能化护理体系文件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合理优化文件管理流程,有效提高文件使用的准确性与便捷性,降低文件管理的人力与耗材成本,提高文件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综合胃镜智能质控系统,并前瞻性评估该系统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针对胃镜检查中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胃黏膜可视度、胃镜检查时长、胃癌可疑病变检测等质控目标分别设计胃镜扫查部位识别模型、胃黏膜可视度识别模型、体内外识别模型和胃癌检测模型4个DCNN模型。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纳入98 385张白光胃镜图像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计算各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整合模型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智能质控系统,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前瞻性、连续纳入10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的患者,进一步评估智能质控系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记录系统各质控功能的运行情况(平均错误提示或正确率)和检查结束后病变检出情况。结果胃镜扫查部位识别模型识别各部位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40%~99.85%、61.95%~100.00%、98.65%~100.00%,ROC AUC值为0.997 6~1.000 0;胃黏膜可视度识别模型识别黏膜可视度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02%~98.27%、85.14%~99.28%、93.72%~100.00%;体内外识别模型判断体内外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27%、99.85%、94.50%,ROC AUC值为0.961 5;胃癌检测模型检测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92%、95.64%、96.05%,ROC AUC值为0.975 9。智能质控系统可行性评估结果示,在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质控中,系统平均错误填充0.32次/例;在胃黏膜可视度质控中,系统平均错误提示0.47次/例;胃镜检查时长智能计时正确率为96.00%;在胃癌可疑病变检测中,系统平均错误提示0.36次/例。最终共检出胃癌3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系统均可准确识别、定位。结论胃镜智能质控系统可在实际检查中对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胃黏膜可视度、胃镜检查时长、胃癌可疑病变检测进行准确质控,使精准、高效的胃镜质控成为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预约系统在住院患者检查预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我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检查37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采用传统常规预约检查,观察组采用智能化预约检查,对比两组预约检查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通过智能化预约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阴道微生态人工智能分析系统自动化镜检在阴道分泌物形态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25日~2021年12月20日岳阳市人民医院妇科、产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247例。分别进行人工镜检和自动化镜检。自动化镜检采用深圳瑞图Fanaly-300 阴道微生态分析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判定结果。以人工镜检为金标准,对同一阴道分泌物涂片有形成分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中10例进行重复性研究。结果 阴道微生态人工智能分析系统自动化镜检与人工镜检对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革兰阳性大杆菌比例、乳酸杆菌、加德纳菌/拟杆菌、形似动弯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上皮细胞、线索细胞、菌丝、孢子、滴虫、白细胞、芽生孢子的结果完全符合率均高于85%,一般符合率均高于90%;两者对清洁度、Nugent 评分、需氧菌性阴道炎 (aerobic vaginitis,AV)评分的准确度分别为93.93%、 98.25% 和94.74%,一致性检验Kappa 值分别为0.905、0.854和0.820 (P < 0. 001),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重复性检测,清洁度、Nugent评分和AV评分的单个样本重复性结果和总重复性结果均为100.00%。 结论 阴道微生态人工智能分析系统自动化镜检与人工镜检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结果。
简介:摘要:眼科疾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以及生存质量的疾病。本文针对眼科疾病智能诊断问题展开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眼科疾病智能诊断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眼科疾病智能诊断面临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层进式的眼科疾病深度学习多分类模型,通过眼底视网膜图像,对白内障、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种典型眼科疾病进行智能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和系统优化,搭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眼科疾病智能诊断系统研发平台。对基于医学影像的眼科疾病智能系统诊断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伴随智能技术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医学影像的眼科疾病智能诊断系统可为解决国家极度缺乏的眼科资源问题奠定坚实基础,为老百姓眼科疾病的诊治提供便利,为百姓健康谋福利。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智能拾音器对监测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发作的应用效果,以期协助哮喘患儿进行家庭管理。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呼吸内科和上海童杏儿科门诊部就诊的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智能拾音器)40例和对照组(不使用智能拾音器)40例。收集病史资料,对照组予每月常规随访及评估,试验组在基础随访基础上辅以智能拾音器录音随访。对照组以家长报告为哮喘发作依据,试验组以听到哮鸣音为哮喘发作依据。比较2组患儿发现哮喘发作的次数、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的差异。对2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识别、诊疗措施及病情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通过拾音器采集的呼吸音,经过3名专家盲听分辨,结果为哮鸣音12次(42.86%)、湿啰音1次(3.57%)、鼾音1次(3.57%)、不易辨别12次(42.86%)及辨别不一致2次(7.14%)。2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为试验组12次,对照组5次;其中试验组12次哮喘发作中,智能拾音器12次均识别,家长识别仅6次。2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时诊疗措施情况比较,试验组38.1%(8次)患儿通过远程医疗采取居家治疗,较对照组(20.0%,1次)增多,61.9%(13次)患儿为非计划医院诊治(包括非计划门急诊就诊和住院),较对照组(80.0%,4次)减少。2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时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7,P=0.097)。家长对智能拾音器的常用功能、机器使用便捷性、整机功能及稳定性整体满意。结论智能拾音器能实时获取哮喘患儿的呼吸音,及时发现哮喘急性发作,可以及早诊治,降低非计划医院诊疗发生率,辅助患儿及家长们更好地进行家庭哮喘管理。
简介:摘要医用负压吸引设备系统是一般大中型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医院)的重要共用医疗设备,各临床科室都要使用,部分医技科室也需使用,特别对于手术室、ICU等科室显得特别重要,直接会影响到患者手术和救治,因此系统的稳定可靠性要求高。我们应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对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就是为了提高负压吸引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发生几率,提高设备完好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远程随访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具备CareLink远程随访设备的ICD和CRT-D患者,按规定时间点进行诊室随访或远程随访,异常临床事件随时传输。按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红色事件、黄色事件、白色事件。分析远程随访对事件监测和判定干预疗效的能力。在远程随访发现异常事件并进行临床干预后的3个月内,通过观察异常事件的分级变化来判定临床干预的有效性。结果165例患者随访(779.2±421.2) d,892次数据传输中红色、黄色、白色事件和无事件比例分别为6.6%、14.8%、49.7%、28.9%。远程随访较常规诊室随访提前发现临床事件69(28~132) d。通过远程指导(86.4%,548/634)及提前诊室随访(13.6%,86/634),事件干预的总体有效率高达97.8%(620/634),避免91.5%(54/59)红色事件以及93.2%(123/132)黄色事件再次发生。结论在ICD/CRT-D术后患者中,应用远程随访可以安全有效处理临床事件,减少非必要诊室随访。
简介:目的评价宫铜300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宫铜300与其他IUD的使用效果,为群众安全避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POPLINE、CBMDisc、CMCI、CNKI等数据库,收集宫铜300安全性有效性的相关文献,按照PICOS原则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EpiData3.1、RevMan5.3.3等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的分级。结果初检文献6062篇,最终纳入18个涉及宫铜300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和准RCT对比研究,包括自1995至2014年正式发表的20篇文献。研究对象共209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性评价指标中,宫铜300各指标的终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活性γ型;宫铜300的因症取出率高于TCu220C、TCu380A和元宫22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HCu2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宫铜300的妊娠率与其他IUD比较,在1年随访时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铜300使用1年的近期安全性低于TCu220C、TCu380A、元宫220、活性γ型,在指导避孕方法使用时可考虑更优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样本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分组方式为患儿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及92.0%;研究组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及4.0%。结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采取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安全性更高,是一种值得推荐应用的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