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及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进行定期检查的孕妇30例为观察组,对所有孕妇采取营养干预和体重管理;同期选择未进行营养干预及体重管理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体重指数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在12周、20周、28周、36周、分娩前的BMI分别为(20.1±1.9)kg/m2、(20.7±1.8)kg/m2、(21.7±1.6)kg/m2、(23.8±1.9)kg/m2、(25.1±1.9)kg/m2;对照组分别为(20.3±2.1)kg/m2、(21.3±1.9)kg/m2、(24.6±2.1)kg/m2、(26.3±1.9)kg/m2、(27.5±2.2)kg/m2;在28周、36周、分娩前两组体重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期营养干预及体重管理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胎盘植入采取磁共振(MR)诊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妊娠胎盘植入患者2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纳入研究对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接受该研究,均实施超声诊断与MR诊断,总结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诊断符合率。结果MR诊断符合率为86.96%,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5.22%,MR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P<0.05);超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胎盘后间隙消失和(或)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有丰富的血流和血窦,并探及动脉血流;血流紊乱湍急,甚至累及子宫肌层;MRI影像特征主要有子宫变形和(或)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呈不规则团块状等T1长T2信号影和胎盘下供血血管增多等征象。结论磁共振诊断妊娠胎盘植入符合率高,相比传统超声诊断而言,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胎盘植入采取磁共振(MR)诊断的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妊娠胎盘植入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接受该研究,均实施超声诊断与MR诊断,总结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诊断符合率。结果MR诊断符合率为86.96%,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5.22%,MR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P<0.05);超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胎盘后间隙消失和(或)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有丰富的血流和血窦,并探及动脉血流;血流紊乱湍急,甚至累及子宫肌层;MRI影像特征主要有子宫变形和(或)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呈不规则团块状等T1长T2信号影和胎盘下供血血管增多等征象。结论磁共振诊断妊娠胎盘植入符合率高,相比传统超声诊断而言,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对孕期妇女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进入本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产检的53例孕妇为主要的调查对象,依据妇产科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别列入实验护理组(28例)、参照护理组(25例),参照护理组对孕妇予以基础性护理及干预,实验护理组在基础护理前提下对孕妇开展全方位孕期健康教育。记录并评析两组孕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分娩方式、产后状况等。结果实验护理组孕妇的自然生产率比参照护理组高;实验护理组孕妇的剖腹产率比参照护理组低,且组间对照差异均有意义(P<0.05)。实验护理组孕妇的孕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产后大出血情况、母乳喂养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护理组(P<0.05)。结论按照孕妇个人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有助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母乳喂养率,值得在妇产科护理中推广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孕期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孕妇产生的积极影响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12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征询孕妇及其家属的同意之后将所有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孕妇采取了常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63例孕妇在此基础之上加强了孕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孕妇在健康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而甄别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优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产科护理方案中,加强孕期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孕妇自身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能够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比例,改善护患关系,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高龄孕产妇接受孕期保健取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了解孕期保健在孕产妇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01日-2017年09月05日于我院进行孕检的高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50例接受不定期检查的高龄孕产妇纳入常规组,50例行孕期保健以及定期检查服务的高龄孕产妇纳入实验组,对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并发症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孕产妇剖宫产率、难产率、死胎率、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自然分娩率、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的对比分析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孕期保健干预应用于高龄孕产妇产前,能够有效的降低孕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保障新生儿和产妇的安全和健康,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与分娩的孕妇共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指导方案,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体重等指标。结果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孕期体重增加情况、中晚期每周体重增加情况、新生儿体重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例),对照组总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10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1,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未发生早产和死产情况。其中,实验组总不良妊娠结局率5.88%(2例)。对照组总不良妊娠结局率26.47%(9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2,P<0.05)。结论在妇产科开展孕期营养指导和体重管理,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降低剖宫产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标,可以为临床孕期控制体重提供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期体重管理对孕妇及生产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寻找优化对策。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中选择682个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按时产检的研究组孕妇给予体重、饮食和运动管理,通过生产结果对比对孕妇孕期体重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体重得到了明显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妊娠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给予孕妇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孕妇以及新生儿健康指数。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中实施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表法,将150例产妇直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n=75)按照常规孕期护理模式,观察组(n=7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孕期健康教育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在孕期健康知识掌握上,对照组为77.33%,观察组为96.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自然分娩率上,对照组为53.33%,观察组为81.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产妇的孕期健康知识,大大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后期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研究数据选择 2015 年 4 月至 2016 年 4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 的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患者 88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随机抽取法,单号为对照组 n=44 ,双号为观察组 n=44 ,对照组 44 例 患者不做药物治疗,进行相应的回访,观察组 44 例 患者采用 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体积变化指标以及甲状腺结节变化情况 。 结果:观察组 甲状腺体积以及结节变化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结合 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进行病情控制,对于甲状腺体积以及结节变化情况均进行改善,整体效果理想。
简介:目的探究全切术以及近全切术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甲状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进行,两组均分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近全切术进行手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全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操作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0(0.00%)例,低于对照组的6(12.00%)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切术的治疗效果较近全切术明显更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全切术;近全切术;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在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甲状腺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1。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发展和个人状况来选择全切术或近全切术治疗2。但通常情况下来说需要采用全切术进行根治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案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所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创伤,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全切术以及近全切术用于手术对甲状腺癌进行治疗,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甲状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进行,两组均分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5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信息为22—46岁,平均年龄(31.9±6.7)岁,患者性别信息为男23例,女27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信息为23—47岁,平均年龄(33.1±6.0)岁,患者性别信息为男24例,女26例。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近全切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患者仰卧位,并在患者的颈前胸骨切开,大约4.5cm弧形切口,采用甲状腺近全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沿外侧边缘游离出患者的甲状腺后,在远离患者的甲状腺部位,进行血管结扎,将大部分甲状腺切除掉后,保留甲状旁腺和大约6g左右的甲状腺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对患者的喉返神经造成损伤。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全切术进行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常规气管插管。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沿患者的颈白线患者的甲状腺被膜切开后,暴露患者的喉返神经以及甲状腺腺体,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缝合患者的各层组织,对患者进行相应止血,缝合切口。1.3评价标准记录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情况,对比分析数据。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表达,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而患者的治疗后复发状况用率(%)的形式显示,实验结果应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