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一号汉墓中发掘出一批汉代简牍,阜阳汉简整理组从中整理出一百七十余条《诗经》残简,其中有今本《诗经》《国风》中的六十五首,《小雅》中《鹿鸣》、《伐木》等四首。由于简片破碎严重,所见各诗仅存残句,有的则仅存篇名。尽管如此,它也使我们窥到了迄今为止,《诗经》最古的本子的一些原貌。阜阳汉简整理组的胡平生、韩自强两位同志将阜阳汉简《诗经》与今本《诗经》及今已亡佚的鲁、齐、韩三象《诗》做了比勘,认为它不属于鲁、齐、韩、毛中任何一家《诗》的传本,“是否与《元王诗》有关也无从考证”,因此“只好推想它可能是未被《汉志》著录而流传于民间的另外一家”。李学勤先生在《马王堆帛书与楚文化的流传》一文中曾推测阜阳汉简《诗经》也许是“楚国流传下来的另一种本子”。古代文献最初成书或抄写的年代虽然距今已很久远,但是由于不同时代使用的文字形体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时代而不同地域的人在用字习惯上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我国古代又存在着避讳这一独有的历史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其最初成书或抄写的时代印迹。根据这些印迹,我们就有可能判定一部古代文献成书或抄写的时代。阜阳汉简《诗经》当然也不例外。
简介: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正走向“大三通”、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的阶段。上个世纪,中国人经历了百余年外患与内战的痛苦经历,台湾被日本统治了50年,导致海峡两岸之分离。虽然,中国最终击退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中国也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自1949年之后,两岸却陷入分裂、不和谐与对峙的局势,至今已经分隔61年。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统一是常态,分裂是变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奋斗之目标乃在于追求国富民强与国家大一统。至今来看,追求海峡两岸之长治久安、和谐关系与最终一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终极理想,更是当前海峡两岸应该共同达成之目标。
简介:<正>古代徐国的位置在今安徽省泗县北。据《尚书·费誓》,徐在周初(公元前12世纪)似偪近鲁,后来南迁至今安徽省境内。《汉书·地理志》临淮郡徐县条下,班固自注:故国,盈(赢)姓。(可参阅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汀本第108页)关于徐国的历史,由于司马迁《史记》未为之立世家以记述,古史又残缺,所以不大为后人所知。徐之国君,可稽考的仅偃王、驹王二人。徐驹王仅见于《礼记·檀弓》,《檀弓》中记徐大夫容居之言:“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这位驹王虽武功卓著,但他究竟生活在什么年代,由于史料缺乏,我们是无从得知的。徐偃王远较驹王煊赫,史料也较丰富(虽然内中舛误的甚多),可以约略考见其生活的年代。本文打算就此稍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