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史书记载,郢爰遗物最早发现于东晋时期。最先引用这则史料的是已故著名钱币学家朱活先生。他在《楚金杂谭》(载《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和《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中,引《初学记·宝器部》所录《晋永和起居注》的记载:“庐江太守路永表言于谷城北,见水岸边紫赤光。获金一枚,形如印齿”^①。

  • 标签: 郢爰遗物 史料 中国 历史考证
  • 简介:《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分册上刊有一份标题为《热河省政府转报匈牙利人司代诺在朝阳县佑顺寺抄经情形呈(9月9日)》的档案,其档案内容与斯坦因(即司代诺)并无关系,本文从斯坦因国籍、入境时间、来华目的三方面来加以考

  • 标签: 斯坦因 李格第 辨误
  • 简介:《文史》第四十八辑刊登了赵平安先生的《汉印复姓的考与统计》一文(以下简称“赵文”),以《汉徵》及其《補遗》为主,结合《姓氏徵》,统计出汉印中的复姓共有一百八十种。这个结论较以往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疏漏。今试作补充说明。

  • 标签: 汉朝 《汉印复姓的考辨与统计》 历史考证 谱系学 中国
  • 简介:“国史”是唐代官修本朝史的统称,其概念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国史仅指纪传体国史;而广义的唐国史则包括纪传体国史和逐朝编纂的皇帝实录,如宰相“监修国史”的职衔,用的就是广义——这两种本朝史都是由史馆史官完成的。本文论述的对象是广义的唐国史。

  • 标签: 《新唐书·艺文志》 唐朝 中国 历史古籍 著录原则
  • 简介:近来常用力于元代后期曲论的研读,同时对相关史实的考证与文献的辨析也颇为留意。现将三则读书笔记整理成文,千虑一得,能否成立,望能得到方家的教正。杨维桢的籍贯杨维桢,字廉夫,号东维子等,撰有《周月湖今乐府序》、《沈氏今乐府序》、《沈生乐府序》、《优戏录序》等剧论多篇,是元代后期曲学界的重要人物。关于其籍贯,当代学界有三种观点,多数如《辞源》、《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卷》皆言其为山阴;另有

  • 标签: 杨维桢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东维子 曲学 曲论 东嘉
  • 简介: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五“阙字作空围而致误例”:校书遇有缺字,不敢臆补,乃作口以识,亦阙疑之意也。乃传写有因此致误者。《大戴记.武王践祚篇》:“机铭曰:皇皇惟敬,口生垢,口戕口。”……今作“口生垢”者,盖传写夺“垢”字,校者作空围以记,则为“口生垢”,遂误作“口生垢”矣。

  • 标签: 古书 辨误 缺字 校书
  • 简介:《日本刀歌》为欧阳修所作,抑或司马光所作,今人谭彼岸《〈日本刀歌〉作者新考》,《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王水照(《〈日本刀歌〉与汉籍回流》,《半肖居笔记》,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宁群娣(《关于〈日本刀歌〉作者及其影响的考证》,《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均有所考证。谭文较早,故近来出版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以其为最早考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页1370)。其实,前人对此早着先鞭,兹就此略事鈎沉,以见学术递嬗迹。

  • 标签: 日本刀 考辨 上海古籍出版社 《社会科学战线》 《沈阳大学学报》 史事
  • 简介:《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八“地理类一”敍曰:“王士祯称(汉中府志)载木牛流马法。《武功县志》载织锦璇玑图,此文士爱博之谈,非古法也。”张舜徽《四库提要敍讲疏》查核出“王士祯说,见《居易录》卷十九”。按王士祯《居易录》卷一九:“《武功志》列璿玑回文诗图,《郿志》列武侯八阵图、流马法,尤可玩。”所言木牛流马法见于《郿志》,非馆臣所云《汉中府志》,惟“木牛流马法”简作“流马法”。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武功县志》 辨误 王士祯 地理类 张舜徽
  • 简介:《明史·土司传》柳州史事系年误刘汉忠对古代文献所载史事的采用,必先尽可能地多方援据相关史料予以参证、考核,以保证史实的确切。否则,易陷于袭误而不自知。于此当以“如履薄冰”的态度,谨慎从事。近因考查明代柳州史事,阅及《明史》记永乐七年马平韦布党起义事...

  • 标签: 《明实录》 《明史》 广西农民 《明太祖实录》 柳州 《广西通志》
  • 简介:《旧唐书·经籍志》为《古今书录》节本这一学界定说,有《旧唐志》总序及大序的相关说明作为坚实的依据。牛继清先生对此却以“编者的疏漏”为由轻率地加以否定,而提出了《旧唐志》对《古今书录》有所“增补”的新说。其依据是《旧唐志》今本各小序所载著录图书的部、卷数目大于总序及大序所载数目,以及《新唐书·艺文志》史部大序所称“著录”部分为“八百五十七部”正好与《旧唐志》史部各小序所载著录数目总和相符。但牛氏前一个依据是建立在小序所载著录数目必须正确无误的假设基础上的,后一个依据只是一个无关的巧合,因此这个“增补”说,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牛氏进而在此基础上考察出的《旧唐志》所增补的十八部著作,也只是怪异逻辑推导下产生的错误结论。

  • 标签: 《旧唐书·经籍志》《古今书录》增补 辨误
  • 简介: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敦煌社邑文书中的两个词"事"和"笙"进行考释,并证之于敦煌其它文书,发现它们是唐五代宋初产生的新兴量词,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地域特点.考察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了解敦煌乃至西北地区汉语量词的发展状况.

  • 标签: 量词
  • 简介:17—18世纪的欧亚大陆现在已被学界从世界史的角度总结为一个陆基帝国蜂起并立以竞相继承早先蒙古帝国遗产的大时代。1在这一基本历史背景下,分别立国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清朝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彼此对于对方拥有何种程度知识上的了解,自然成了一个极富学术旨趣的话题。试从该时期的清朝一方来观察,由于与奥斯曼帝国相距绝远,没有建立直接的外交渠道,故对于彼国信息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处于中介位置的第三方间接得来,带有明显的转手传闻性质。

  • 标签: 土耳其 清朝 奥斯曼帝国 考辨 时间 称号
  • 简介:《晋书·褚陶传》中关于《水铠》赋的记载存在讹误,不能据此将水磨在中国的起源时间提早至公元3世纪。公元5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的文字记载并无明确提到水磨这一大型水力机械,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分水岭,在目前尚无确凿考古资料印证的前提下,它体现了基于文字记载对历史事实的一种认识。

  • 标签: 水磨起源时间 晋书·褚陶传
  • 简介: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与汉代儒学的构建》.儒家是讲求礼乐教化的,主张用礼乐对人的人格进行塑造,而这种礼乐教化的思想从孔子开始就有.但是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汉代以前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儒学真正的兴起在汉代,汉代儒学的复兴与董仲舒是分不开的.那董仲舒在汉代儒学的构建中起了什么作用?这就是我这次讲座想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

  • 标签: 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礼乐教化 思想主张
  • 简介:《真境昭微》是刘智对贾米的波斯文伊斯兰苏非主义著作《拉瓦一哈》的汉文译作。本文对照《真境昭微》与波斯文《拉瓦一哈》,分析刘智在保持伊斯兰思想特色如强调本体论、宇宙论与人的主体状态的密切关联、重视宗教与哲学、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互补关系的同时,如何吸收中国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并使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

  • 标签: 《拉瓦一哈》 《真境昭微》 苏非功修 苏非义理 伊儒会通
  • 简介:<正>由中华孔子学会、四川省孔子研究会、德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学会共同组织的“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27日至6月30日在德阳市举行。这次会议得到四川省、德阳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顾委委员天宝、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省政协副主席李培根、省作协主席马识途、省委老干部杨超,以及宣传部、文化厅、德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谢韬教授主持,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组委会主任张岱年教授作了《儒学与现代化建设——论儒学的革故鼎新与现代化的意义》的主题学术报告。

  • 标签: 儒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现代意义 德阳市 四川省 孔子
  • 简介:南北朝时期,北方儒学教育的传播以私学传承为主,南方则主要通过家学和国子学.隋初的统一使南方儒学北传,而隋及唐初的儒学传承在保有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趋于接近,进入经学统一时代.

  • 标签: 儒学 南方 北方 私学 家学 官学
  • 简介:乾隆二十五年“凉州儒学廪膳生员修缮钟楼”碑,刻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四月,现保存于凉州大云寺的古钟楼内。本文就该碑做一详细介绍,并就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作一阐述。

  • 标签: 乾隆二十五年碑 凉州 大云寺 大云钟
  • 简介:由汤一介、李中华主编,由一批著名学者分撰的《中国儒学史》,计450万字,从先秦写到现代,时间跨度2500年,详述了儒学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汤先生为该书所写总序,洋洋五万余言,一方面它是对《中国儒学史》写作指导思想、写作视野、编写方式、全书特色的宏观论述,因此是一篇高水平的切合全书内容的总序;另一方面它又是改革开放以来汤先生对儒学研究一系列哲学思考的一次总汇和结晶,它超出了一般书序,是可以独立成书的,它展示汤先生老年时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见解、创新的观念,体现了他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学术潮流的风采。总序是一篇下了大功夫的厚重之作,是汤先生晚年最具系统性、学术性、理论性的作品,可以称为“汤一介晚年定论”。

  • 标签: 现代儒学 和谐论 现代性 中国诠释学
  • 简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七月间,时称回疆的新疆南部喀什噶尔一带发生了以白山派和卓后裔为首的叛乱事件,喀什回城陷于叛匪之手,英吉沙尔、叶尔羌等处亦遭袭扰.清廷闻讯为震惊,派奕山为参赞大臣,统率北疆驻军五千余人速往南疆.清军从阿克苏取道叶尔羌,在英吉沙尔附近一举击溃叛匪主力,于九月底收复喀什噶尔,从而平息了此次叛乱.

  • 标签: “七和卓之乱” 中国 清朝 道光时期 政治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