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代人当然可以视古代诗词若无睹。因为诗词这种文学样式,不属于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第一(生理)、第二(安全)乃至第三(情感归属)层次的需求范围。换言之,诗词不是作为动物属性的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不是油盐酱醋茶。诗词这种精神产品,满足的是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说,假如我们人类不满足于饮食男女之类的低层次需求,而要在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上有所追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强自己的信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诗词就是有价值的。古代诗词的价值,主要来自如下三个方面:一.古代诗词是华夏民族漫长岁月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记录诗歌的具体产生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有文学史家认为,最早记载完整诗歌作品的文献是《周易》,其中的卦爻辞,有一些就是诗歌。例如《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何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但我认为,甲骨文中的“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第375页)已经是很好的诗歌了。有些诗歌虽然记载的文献没有那么古老,但是,它们描写的生活却显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例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卷九)又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礼记·经解》)就是说,诗歌是非常古老的文学样式。根据毛亨《诗大序》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以推测:诗歌产生的时间,跟人类语言、音乐、舞蹈产生的时间差不多。原本,诗歌也叫歌诗,跟音乐、舞蹈就是三位一体的。
简介:包腊的《红楼梦》前八回译本发表于19世纪60年代末,属于《红楼梦》早期稀见英译本。本文以这一译本为研究对象,讨论其中对《红楼梦》诗词的翻译。本文简略地介绍了包腊的生平和事迹,以及他所翻译的《红楼梦》前八回的出版情况。同时,本文统计了包腊译文中所翻译的《红楼梦》诗词之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包腊译诗的特点及其问题做出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