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先进性和革命性,而这种独有的特质则是世界上其他政党所无可比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治国理政的战略重心,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进一步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前推进,并逐步形成了"党要管党,治国必先治党""制度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管党治党,必须常抓不懈"的治理逻辑。这三大治理逻辑,分别对应着管党治党的必要性、从严性和长期性,集中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管党治党的思想论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于是,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我们最终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四个伟大"的著名论断,其中党的建设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是促使我们党永葆磅礴凝聚力、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自胜之基,因而须臾不可偏废。
简介: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介:物化观是解答当代价值观的一个核心问题.马克思的物化观有一个从早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理性批判到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分析的问题域逻辑转换过程,对物化观的经济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确立的基础.物化实质上体现了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在资本主义利益关系下对主体(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否定关系.正如消灭异化要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一样,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滋生物化的特殊经济利益关系,建构一个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自由人联合体,劳动(实践)创造的产品才会体现对主体(人)生存和发展的肯定关系.这就是马克思物化观问题域逻辑转换的价值指归.而卢卡奇把物化从经济因素中剥离出来,按黑格尔理性革命观的图式将其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无疑为一切把客观的经济利益关系当作价值事实的唯意志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简介:作为纠纷产生基础的事实冲突本质上就是意见之争。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向和纠纷解决方式从诉讼向非诉讼方式的转向在是否强调严格程序上相互背离,但是两种转向一致地蕴含了私权自治和寻求当事人自主合意的内在精神。在诉调对接机制中作为一种诉讼分流渠道的调解程序从来不放弃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可以说发现事实是诉调对接的逻辑起点。进而言之,在发现调解真实的过程中不管是合意还是强制,不管是查证、举证还是意见交涉都可见以意见取代证据的端倪。在诉调对接程序中,认定事实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原始的证据而是一种初级加工过的意见,不再是静态的信息载体而是解释、论证和评价的动态过程。这种意见裁判主义甚至普适于诉讼、调解等纠纷解决程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