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大陆法系固有的民事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追溯到罗马法上的"侵辱之诉",大陆法系各国的惩罚赔偿制度均是从普通法进行法律移植的产物。源于普通法的惩罚赔偿一经移植到大陆法系,便与精神损害赔偿发生了制度上的分野,不再具有对精神损害的补偿功能。试图通过论证惩罚赔偿的补偿来为惩罚赔偿制度在大陆法系的构建提供正当化基础和通过发掘精神损害的惩罚以培育"本土威慑"的观点都不值赞同。惩罚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功能均不相同,两者可以在同一案件中一并适用。侵权与违约竞合案件中的违约精神损害可通过违约之诉进行救济;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合同中的违约精神损害属于履行利益的损失,应通过违约之诉予以救济。现行法上的惩罚赔偿已经超出了《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产品侵权领域并扩张至合同法领域,建议未来民法典应设置惩罚赔偿的一般条款并将其置于债的总则部分。

  • 标签: 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 惩罚性赔偿的补偿性 违约精神损害
  • 简介:德国、日本等国刑法明确区分了财物与财产利益,我国刑法未作此区分,故不能按照德国、日本的刑法规定确定我国刑法中的财物的外延;在我国刑法中,财物应当包括财产利益;盗窃罪的对象既可以是财物,也可以是财产利益。但是,“盗窃”以行为人将他人占有或享有的财产利益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或者享有为前提。盗用他人交通工具或者盗窃欠条的,成立对交通工具或者欠条的盗窃,而不是对财产利益的盗窃。由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象包括对财物本身的占有以及对财物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的占有,所以,对于盗用他人交通工具或者盗窃欠条的行为,可以按行为人所取得的经济价值计算盗窃数额。对于侵害他人不动产的案件,需要区分行为对象是不动产本身还是不动产的产权,进而确定侵害行为的性质。

  • 标签: 盗窃罪 财产性利益 行为特征 行为对象 数额计算
  • 简介:【摘要】预先自卫的问题在学界所持的态度不一,能否采取预先自卫在国际上也存在很大分歧。本文从预先自卫的概念出发对使用预先自卫的法理基础和必要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其实施条件进行分析,这对武装冲突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预先自卫预先自卫条件武装冲突法

  • 标签: 性自卫 条件探析 自卫条件
  • 简介:刑法的谦抑体现于刑法原则、刑事政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过程中,在我国实现刑法歉抑的途径在于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非犯罪化与非刑罚化

  • 标签: 刑法谦抑 性刍议 谦抑性
  • 简介:国家义务可诉取决于两个要素:首先,是不是法律义务,是不是具体的法律义务;其次,义务的履行主要取决于相关公权力主体的态度还是能力。在国家义务的三层次中,尊重义务是典型的可诉义务,保护义务的排除和救济部分具有可诉,给付义务中具体层面的给付义务具有有限的可诉

  • 标签: 国家义务 尊重义务 保护义务 给付义务 可诉性
  • 简介:羁押是一种“必要的恶”,应限制单纯以侦查为目的的羁押措施;羁押措施的采取应以审查必要为主,要破除目前刑事司法实务中有罪羁押的错误理念.羁押必要的审查,应在“确保国家追诉权益”和“保障被告人权”之间寻求平衡,重点对羁押必要证据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羁押与否进行公开说理、听取意见等,只有建立羁押必要的评估审查机制,才能确保羁押制度的良性运作.

  • 标签: 羁押 羁押措施 羁押必要性 羁押审查
  • 简介:<正>青年夫妇的生育观念,即对生育特点及其要求的认识,和审美意识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少青年夫妇,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提高这种认识,不仅有利于青年夫妇生育身心健康的后代,而且有利于促进优生优育的工作,改善民族素质。一从生物性角度看,人的素质又叫禀赋,指从父母那里接受和父母所给予的遗传特征。古人曾说:“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长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青年选择配偶,自然要注意对方禀赋如何,以让后代禀赋优良。这种配偶禀赋的选

  • 标签: 审美意识 生育观念 性美学 青年人 身心健康 性爱
  • 简介:“人大至上”,即人民代表大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或者说具有“决定一切职权的职权”。而“人大至上”理念,却使得任何与对“人大立法”进行审查的努力知难而退。既然“人大”是主权之代表,那么,对“人大”立法的审查就意味着是对主权之代表的“审判”;审判主权之代表者的审判

  • 标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人民主权 宪法
  • 简介:物权立法成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最难攻克的一块“堡垒”。其难度与其说超出各界想象,不如说也在人们预料之中。首先因为物权立法的难度根本上在于物权法是政治制度的延伸或表现,它不纯粹是一个私法问题或纯粹的法律规则问题。其次,在物权法立法技术层面上,物权立法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既要考虑中国现行体制的接轨,又要制定符合物权法基本原理的规范,没有现成的范式可以照搬。作者一直试图探索出“物权法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种物权立法思路和体系,在此,笔者从物权法的私法性质

  • 标签: 物权法私法 私法性
  • 简介:我们可以从公务员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各地纷纷提高公开选拔干部竞争等事例中清楚看到竞争选拔的力量。但任何竞争都有可能发生蜕化,或者成为恶性竞争或者变成虚假竞争。这也是竞争选拔在发展中屡遭批评和诟病的原因。竞争选拔制度改革面临着四类制度蜕化危险。

  • 标签: 公选制度 选拔干部 竞争性 公务员考试 恶性竞争 制度改革
  • 简介:建筑是时间的.首先需要"阅读时间",建筑的空间之美才可以有层次的渗透.其次,建筑的"此在"和历时都与时间有关.再者,人对建筑的感念和梦想与时间和经历有关.另外,时间和光线都造成建筑的流动.建筑也可以协助人类对抗对时间的恐惧,建筑语言与风格有一定的时间隐喻.

  • 标签: 审美体验 历时轴 心灵留存 时间隐喻
  • 简介: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如果你家里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你一定不希望"侵害"这沉重的字眼与孩子联系在一起。而生活中太多令人震惊的侵害悲剧偏偏就发生在孩子身上。作为家长,作为监护人,你该怎样教育孩子防范性侵害?万一孩子遭受了侵害,你又该如何应对?

  • 标签: 性侵害 天真活泼 令人
  • 简介:如今,在日本的年轻人之间掀起了一股使用“治疗铃声”的潮流。“治疗铃声”不仅可以催眠、提神、美肤,还可以“治疗”宿醉、花粉热和慢性失眠症,甚至可以赶走东京街头的乌鸦。“啊……我绝对可以感受一阵振奋,不过,我现在不想做家务。”这一高能铃声是专门用来“治疗”懒惰的主妇的,据说,能很快激发懒主妇干家务的欲望。

  • 标签: 治疗 铃声 健康 年轻人 失眠症 家务
  • 简介:容留型罪名可谓吸毒、卖淫违法行为的"帮助犯",被容留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科处容留行为刑罚理应慎重。容留行为通常为提供娱乐服务的业务行为或出租房屋的日常生活行为,行为本身往往具有中立性质,中立行为帮助的理论可为借鉴,科处刑罚时应对法益保护与行为自由进行权衡。在自己家中接纳朋友吸毒,不宜作为犯罪处理。出租的房屋被用于卖淫场所,不宜作为容留卖淫罪定罪处罚。

  • 标签: 容留行为 中立性质 业务行为 日常生活行为
  • 简介:《90后的任“”》(载2016年第24期《民主与法制》),为我们剖析了一起青少年集体“性犯罪”,读后不由得想起福建泉州一个17岁的少年,因阴茎常常勃起,竟在家中挥刀自宫。因愚昧导致如此极端的悲剧虽不常见,但类似的悲剧却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是什么原因造成未成年人的集体性愚昧?毋庸讳言,是性教育的缺失!

  • 标签: 悲剧 愚昧 《民主与法制》 未成年人 青少年 集体性
  • 简介:随着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化,普惠金融兴起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各种形式的网络信贷迅速发展。他们不断向利润丰厚的学生群体扩张,带来'校园贷'的热潮。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超高消费观,落入放贷者高违约金、虚假宣传陷阱的案例比比皆是,终于衍生出在校大学生'裸贷事件'。'裸贷'把女大学生这个本就备受瞩目的群体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何为'裸贷','裸贷'触犯了哪些法律呢?

  • 标签: 裸贷 违法 犯罪
  • 简介:民族,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特色、特点、特质,是与其它民族的区别之点、相异之处。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其民族略同于国民性。我中华民族的民旗陛如何?我中国人的国民性如何?近百年以来,研究与争论从来也没有停息。笔者认为,民族研究应当在国际背景中加以比较,应当把握主流,把握基本面,宜粗不宜细。张岱年先生认为,许多人常说的“劣根性”,其实并不是“根性”,而是“习性”。因生物性根源而形成之谓之“根性”,如牛之不同于鱼之,鱼之不同于鸟之。因社会生活原因而形成之谓之“习性”,如古人之有异于今人之,欧人之有异于华人之。各国的国民性都是在各自的社会历史中习得的习性,但称谓各不相同。俄罗斯称之为“俄罗斯性格”,法国人称之为“法兰西精神”,美国人称为“美国精神”。他们对现实的国民性加以概括、归纳、提炼,然后再加以提升,使之理想化,用以重塑新的国民性。关于中国的国民性,前人的论述浩如烟海,不胜引述。有的人基于民族情感,多谈优点,溢美过甚;有的人“恨铁不成钢”,“爱之深而责之切”,重点批判国人的种种“劣根性”。全面、客观的平允之论尚不多见。

  • 标签: 民族性 儒学 精神生活 美国精神 国民性 劣根性
  • 简介:预先自卫问题因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与实践而备受关注。论文在梳理学界近年来相关成果的基础上,辨析界定了预先自卫的概念,认为作为预先自卫权源起的通说尚不成立,《联合国宪章》的效力级次高于特定的国际习惯,构建预先自卫规则重在构建不法行为的责任。

  • 标签: 预先性自卫 预先性自卫规则
  • 简介:在现代社会,政府及其官员不仅要为其在行使权力中发生的过错行为承担惩戒责任,而且要履行“解辩责任”。“解辩责任”是对民意的积极回应,是维护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也是由政府及其官员特殊的身份、地位、职权及行动方式等决定的。“解辩责任”缺失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原因,也与现代政治制度及政府官员的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履行“解辩责任”,需要树立“解辩责任”的观念,尊重和回应民意,推进信息公开和透明,表明立场和态度,加强互动与沟通。

  • 标签: “解辩性责任” 理论逻辑 途径
  • 简介:尼采断言“基督教的爱理念”是最精巧的“怨恨之花”,指出现代人都患上了“时代病”——虚无的生活状态下隐藏着的是人对世界的怨恨。舍勒承接尼采的怨恨命题,驳斥并改写了尼采关于基督教道德是“奴隶道德的起义”的命题,提出现代仁爱才是真正的奴隶道德起义,怨恨与现代同构。

  • 标签: 怨恨 尼采 舍勒 现代性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