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后,有鉴于许多干部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不了解,不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毛泽东一再提出中高级干部要认真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过程中,毛泽东结合自己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同时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他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难免自相矛盾。

  • 标签: 毛泽东 读书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 简介:<正>分析一下苏联农村在1928年和1929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农业的集体化对于所追求的迅速工业化来说既不是绝对必要的,也不能说是党的领导鉴于农业生产的带有威胁性的倒退而采取的绝望行动。尽管从1928年起小农生产重新被拉平,国家对农业加强了干涉,但是在1928年和1929年耕作业生产仍然有所扩大,而畜牧业的倒退只

  • 标签: 农业集体化 苏联 社会经济发展 威胁性 工业化 畜牧业
  • 简介:公共外交是俄罗斯日益重视的外交方式,而俄语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后苏联空间,俄语具有相当的历史基础,但也经历了困难时期,俄罗斯政府通过俄语规划的实施不仅推广了俄语,也实现了外交目标,但仍然面临着亟需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 标签: 俄罗斯政府 俄语 规划 空间 苏联 公共外交
  • 简介:(1993年1~3月)俄罗斯第9次非常人代会俄罗斯第8次非常人代会刚刚结束,第9次非常人代会又于3月26~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会议继续围绕如何摆脱立法与执行机关之间的严重对抗而导致的尖锐政治危机进行了复杂、激烈的斗争。总统派和议会派双方势均力敌,虽然各自作出了妥协姿态,但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

  • 标签: 执行机关 苏维埃政权 内外政策 实质性问题 政治生活 中央执行委员会
  • 简介:苏联亚太政策的调整是苏联对外总政策调整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策略上的变化,而是基于国内加速发展战略和全面改革的需要。用戈尔巴乔夫的话来说,苏联的外交政策要同国内改革'共呼吸','尽一切可能为加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最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可以认为,苏联对外

  • 标签: 加速发展战略 共呼吸 社会经济发展 政策调整 战略均势 战略考虑
  • 简介:<正>若干年前,国外有人编了一句俏皮话,来挖苦苏联舆论工具死气沉沉,向读者封锁真情实况的状况,叫做“《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中无消息”。这句俏皮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联舆论工具长期来存在的致命伤,这就是苏联舆论界自己在反思中所说的,报道和文章中存在着虚假和片面性,文章千篇一律,充塞陈词滥调。

  • 标签: 舆论工具 苏联 真理 片面性 舆论界 戈尔巴乔夫
  • 简介:由于在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实施了土地私有化改革,因此,已被长期搁置的农业改革问题又重新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重新认识以前关于“农业问题”的那些观点显得越来越必要。

  • 标签: 农业改革 俄国 梗概 私有化改革 苏联时期 农业问题
  • 简介:陆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的封面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克里姆林宫图案上方列宁和普京相像而又背对背的头像会让人联想起许多:在上个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俄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一批年轻有为的领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列宁只有47岁,

  • 标签: 苏联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陆南泉 史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政权
  • 简介:俄国第一批女企业家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作为早期走入公共领域的妇女代表,她们深受法国大革命后迅速在欧洲蔓延开来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脱胎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将为妇女争取劳动权和协助其经济独立作为企业创办的首要任务。为使俄罗斯中下层妇女摆脱束缚,获得社会身份,以特鲁勃尼科娃等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精英女性,利用自身在地位、财富和能力方面的优势,大胆闯入男性主导的国家经济领域,创办了俄国第一批专门为妇女提供就业机会的劳动企业:缝纫工场、书店、印刷所、出版社、翻译公司等。她们的实践活动为“走出家庭”的妇女提供了生存方式和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妇女群体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进一步推动了俄国妇女运动的发展。

  • 标签: 俄国 妇女 企业家
  • 简介:作为一个军事独裁的反革命政权,高尔察克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企图稳定西伯利亚货币流通局面,提高反动政府信誉,以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满足巨大军费开支的需要,其结果是进一步恶化了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形势,充分暴露了其反革命反人民的本质.

  • 标签: 苏俄时期 国内战争 高尔察克反动政府 货币政策 反革命政权 政府收入
  • 简介:1893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围绕"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列宁形成了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在确认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前提下,论证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具有可能性、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揭露和批判俄国资本主义造成深刻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阐明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特点,倡导通过革命的方式为资本主义清扫土地;揭示俄国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趋向。上述思想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研究本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列宁 俄国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一、苏联出售中东铁路的动因1.苏联出售中东铁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战略重心在西部,为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缓和苏日间的紧张关系,苏联遂决定让售中东铁路。从20世纪30年代起,随着德日法西斯的兴起,原来就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中的社会主义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更加恶化,英法美等国更采取了把德日两股祸水引向苏联的绥靖政策,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中东铁路 中日苏关系
  • 简介:过渡司法(transitionaljustice)是指对系统性或者大规模人权侵犯的回应,包括起诉、赔偿、真相调查、机构改革和人事清查等多种机制。过渡司法并不存在"一刀切"的模式,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原苏联、东欧有关国家主要采取了清洗和开放档案等做法。这些国家过渡司法实践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不可盲目追随某些人提出的正义口号,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参与到过渡司法的思考和辩论中来,进而在其目标和手段方面达成共识。

  • 标签: 过渡司法 转型正义 原苏联、东欧国家
  • 简介: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对于20周年这一重要的纪念性周期,俄罗斯社会总体上表现得沉默而低调。加上12月正值杜马选举,俄罗斯官方和新闻媒体很少提及20年前国家分崩离析、社会改弦易辙的那些事件。除俄罗斯共产党召开了一次纪念性反思会议之外,俄罗斯官方没有任何举动和仪式。原苏联地区国家的学术界也不见推出重大、有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20年前西方主流社会曾因苏联解体而弹冠相庆,而如今,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气氛笼罩下的西方国家自顾不暇。20年过去了,没有了苏联,没有了苏联社会主义,俄罗斯自由派曾经许诺的西方式富裕而民主的幸福生活在俄罗斯并没有出现。

  • 标签: 社会状况 原苏联 俄罗斯共产党 西方国家 苏联社会主义 苏联解体
  • 简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大多也反映出社会现象的哲理。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于1917年,巍然屹立74年,其间曾经两次打败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即1918—1920年的十四国入侵和1941—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入侵)...

  • 标签: 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剧变 苏联解体 党政领导体制 官僚特权集团 大俄罗斯主义
  • 简介: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分析总结苏共执政各时期思想道德教育、舆论宣传、文化教育三大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得失,对做好当前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苏联 意识形态工作 思想道德教育 舆论宣传 文化教育
  • 简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苏联小说主要特征是充满动荡,出现了一个传统派别,他们在困惑与追求中,含有变革性的思考。其中有文学上的沿续因素,更有当代作家富有个性的探索。

  • 标签: 苏联文学 传统 评论
  • 简介:<正>按照传统的苏联观点,苏联经济体制主要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为基础,实现全面的国民经济计划,属于社会主义性质,从三十年代斯大林这样宣告以来,一贯如此。大多数西方观察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皆承认苏联政治经济体制这两种社会制度方面的特点,亦承认其重要性。但是超过这一界限,各种解释即表现出很大的分歧。这些互相矛盾的观点表现在,认为苏联经济体制是:

  • 标签: 苏联 马克思主义者 国家所有制 西方观察家 政治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计划
  • 简介:宗教问题是影响国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对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对于宗教问题的政策是一种宽松的甚至是放任的政策,这也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一枚隐性炸弹。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宗教政策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