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来自终末导管小叶单元的病变,因此病灶开始大多仅局限在乳腺边缘区域的终末导管,并逐渐累及中、小导管。特征是多数导管腔同时发生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病理上表现为扩张导管上皮的乳头状增生、实质性增生、桥状增生,形成了不规则的裂隙和腔。最初临床表现与一般小叶增生相似,多数患者自觉有小肿块感,体检时乳腺呈结节感。如患者病变局限,轻微时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当导管上皮向腔内呈乳头状增生时,则常可表现乳头持续或间歇性溢液,可为血性、血性浆液或混合性分泌物。该病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现将自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7例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观察水蛭素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小鼠右前腋窝下皮下种瘤造成实体瘤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抽样分为4组,水蛭素高剂量和水蛭素低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及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并观察小鼠生存状态,用药14d后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计算肝/体比、肾/体比、脾脏指数以及用药前后的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水蛭素高、低剂量组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7.63%、23.7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水蛭素高、低剂量组与氟尿嘧啶组比较,肝/体比、肾/体比、脾脏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水蛭素各组小鼠与模型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体重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水蛭素对小鼠H22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小鼠重要器官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幕上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在颅内的生长规律。方法:分析67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幕上纤维型星形细胞瘤的MRI所见,结果:将幕上纤维型星形细胞瘤的生长方式归纳为三种类型即局灶型,侵袭型及多灶型,结论:MRI在术前研究胶质瘤生长方式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