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例42岁男性患者,因脓疱型银屑病服用阿维A胶囊30mg/d治疗。治疗前血常规基本正常:RBC3.65×10^12/L,WBC9.5×10^9/L.PLT246×10^9/L。治疗1周后,RBC3.67×10^12/L,WBC16.5×10^9/L,PLT412×10^9/L。病理学检查示: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B超示脾肿大。将阿维A减量至15mg/d。3周后复查血象:RBC3.72×10^12/L,WBC14.3×10^9/L,PLT446×10^9/L。阿维A继续减量至10mg/d,2周后复查血象RBC3.48×10^12/L,WBC10.3×10^9/L,PLT385×10^9/L;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 标签: 阿维A 白细胞增多 血小板增多 不良反应
  • 简介:肝部分切除术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方法,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提高,大约1/4的病人有望存活5年以上。尽管如此,大多数病人入院时仍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正确选择其他综合治疗方法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肝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和技术改进,有关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治疗原则也有了一些变化,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综合治疗方法 肝部分切除术 病人生存质量 手术切除 病人入院
  • 简介:目的通过对促肝细胞生长素提取因素的研究,确定最终提取工艺,冻干成品,检验合格。方法首先确定促肝细胞生长素提取的其他因素,然后将另一个因素设定几个梯度,以多肽提取率最高者确定其最佳水平。结果这样即可找出提取因素的所有最佳水平,冻干同时对其性状鉴别、双缩脲鉴别、蛋白质检查、热原及异常毒性(家兔)、过敏性实验(豚鼠)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经临床试验研究药物质量符合国家药典相关标准。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冻融 变性 超滤 质量研究
  • 简介:血液分析仪直方图是血细胞通过仪器计数通道时,经仪器微处理器处理后给出的曲线,其中包含了与仪器工作状态及患者标本有关的信息.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 直方图 诊断
  • 简介:目的阐明Merkel氏细胞癌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Merkel氏细胞癌病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因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常见于头颈部及四肢,易局部复发并转移,癌细胞核圆形,空泡状,染色质细尘状和多个小核仁,胞浆稀少,嗜酸;免疫组化标记显示NSE阳性。本病发生与Bcl-2基因及FHIT基因有关,与P^53基因无关。结论Merkel氏细胞癌是起源于浅表皮肤Merkel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瘤,局部复发及有远处转移者预后差。

  • 标签: Merkel氏细胞癌 鉴别诊断 预后 病理形态 病理特征
  • 简介:嗜铬细胞瘤有多种危象,多种并发时其病势凶险,进展迅速,复杂多变,预后严重。我们近期救治1例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并高血压和低血压交替发作危象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多发危象 诊断 预后 高渗综合征 高血压
  • 简介:摘 要:基底细胞癌是临床多发、常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该疾病主要来源于基底细胞、皮肤附件组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发作率逐渐升高,且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目前,临床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唯一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见疾病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两种,其中手术治疗措施效果显著,且应用广泛。本文主要是对基底细胞癌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参一胶囊对外周血细胞水平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中抽取68例,采用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化疗,观察组34例给予化疗联合参一胶囊,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外周血细胞、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发生率为8.8%(3/3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的32.4%(11/3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参一胶囊,能改善外周血细胞水平,增强免疫力,延长生存期限,值得推广。

  • 标签: 胰腺癌 化疗 参一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2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3—MC诱导肝细胞24h或48h。乙氧基试卤灵(ethoxyresomn,EOR)为CYP1A酶活性探针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试卤灵(resomfin,RSF)浓度。TaqmanRT—PCR法测定CYP1A1基因表达,Westembolt法分析CYP1A酶蛋白表达。结果:实验条件下对照组和3—MC诱导组的CYP1A1基因和酶蛋白,CYP1A1/2酶活性均可被检测。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CYP1A1/2基因及蛋白表达、酶活性的诱导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3—MC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CYP1A1/2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 标签: 3-甲基胆蒽 原代培养 大鼠 肝细胞 细胞色素P450 1A1/2
  • 简介:目的:研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ETA)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山莨菪碱为工具药,喂食兔3mon后急性处死,剖腹取主动脉,HE及ET+VG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的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取胸主动脉、肺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结果:生理状态下,长期给予兔山莨菪碱,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光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垂直附着在内弹力板上,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呈网眼状损伤,有些内皮细胞即将脱落,线粒体肿胀.离体血管环实验研究发现ETA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显著减弱.结论:生理状态下,反复阻断ETA,可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提示ETA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 标签: 药理学 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 内皮细胞 山莨菪碱 乙酰胆碱 舒张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抗CD25单抗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0月—2011年6月有18例白血病接受了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方案。根据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分为抗CD25单抗组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每组9例。抗CD25单抗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抗CD25单抗,ATG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ATG。观察两组造血重建情况、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复发及无病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均获稳定的造血重建,重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VHD发生情况、复发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组中有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抗CD25组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以抗CD25单抗替代ATG预防GVHD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预防GVHD的一种有效方案。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抗体 单克隆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白血病
  • 简介:目的:研究苦参碱是否具有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及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能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呈量效关系;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细胞相对增多、S期相对减少、G2/M期无明显变化。苦参碱处理组RPMI8226细胞中Bcl-2及PCNA蛋白的表达跟未加药组相比阳性表达率均降低。结论: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RPMI8226细胞产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降低PCNA的表达。苦参碱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对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RPMI8226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BCL-2
  • 简介:目的检测前列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凋亡细胞密度,探讨Cyclins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CyclinA、B1、D1、E和PCNA的表达,应用原位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IST-DT)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62例前列腺癌组织分化愈差,PCNA评分愈高,细胞凋亡密度愈低;前列腺癌组织中Cyclins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密度呈负相关(P〈0.01),与PCNA评分呈正相关(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与PCNA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Cyclins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高表达,缩短了细胞周期,使癌细胞增生活跃,凋亡减少,恶性表型增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 简介: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抑制剂ZD1839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NSCLC细胞株A549和HCC827,将2种细胞株均分为A组不作处理、B组给予ZD1839、C组给予放疗、D组给予ZD1839联合放疗,其中A549细胞株记为A1组、B1组、C1组、D1组,HCC827细胞株记为A2组、B2组、C2组、D2组。测定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2Gy照射剂量下细胞存活分数(SF2值)、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以及EGFR、p-EGFR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水平。结果D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B1组和C1组,SF2值低于C1组(P<0.05)。B1、C1和D1组G1/G0期比例和细胞凋亡率高于A1组,D1组高于B1和C1组(P<0.05)。B1、C1和D1组的S期和G2/M期比例以及EGFR、p-EGFR、p-Akt表达水平低于A1组,且D1组低于B1和C1组(P<0.05)。4组HCC827细胞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靶向制剂ZD1839联合放疗可将NSCLC细胞阻滞于G1/G0期,增强放射线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EGFR、p-EGFR和p-Akt有关。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ZD1839 细胞凋亡
  • 简介:报道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患者男,78岁,全身皮肤发疹2周入院。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WBC272.83×109/L,RBC3.19×1012/L,HGB106g/L,PLT46×109/L,肝功能AST56.9U/L,ALT241U/L,骨髓象: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占89%,其中幼淋细胞占5.5%,其余均为成熟淋巴细胞,血片分类:淋巴细胞占99%,其中幼淋占12%。体检:肝脏肋下4.0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脾脏肋下2.0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确诊为: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给予CHOP方案化疗,连续5d后病情明显缓解出院,失访。

  • 标签: 皮疹 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细胞变异型
  • 简介: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过程中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IF特异性siRNA瞬时转染H9c2心肌细胞,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给予自噬经典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MIF、LC3、Cleavedcaspase-3以及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干扰MIF后可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自噬抑制剂3-MA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沉默MIF后可增加H/R过程中p-mTOR的表达。结论:MIF可通过抑制自噬减少H9c2心肌细胞H/R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mTOR有关。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缺氧/复氧 H9C2心肌细胞 自噬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溴隐亭在泌乳素水平正常的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不孕症患者12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d开始口服枸橼酸氯米酚50mg.d-1,共5d;月经周期第9d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8mm时,加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IU诱发排卵。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于月经周期第1d开始口服溴隐亭1.25mg.d-1,若妊娠则停药,未妊娠则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对照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平均为(7.3±1.7)mm,治疗组为(10.3±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2、3个月获得妊娠分别为6、4、4例,妊娠率为23%(14/60),先兆流产发生率为42%(6/14);治疗组第1、2、3个月获得妊娠分别为14、10、6例,妊娠率为50%(30/60),先兆流产发生率为26%(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隐亭联合枸橼酸氯米酚用于泌乳素水平正常的不孕症患者,可提高其妊娠率,疗效显著。

  • 标签: 泌乳素 不孕症 溴隐亭 氯米酚 诱发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