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牙根尖截除与保留两种不同的根尖手术方法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上、下前牙根尖周病患者30例(38颗患牙),随机分为根尖截除组与根尖保留组,每组15例。根尖截除组行根尖手术并截除牙根尖2—3mm,根尖保留组行根尖手术但保留牙根尖。术后3、6个月跟踪随访,通过检查牙松动度、瘘管出现以及测量牙槽骨骨密度和新生骨高度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代表复发指标的牙松动度和瘘管出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代表成骨指标的牙槽骨骨密度和新生骨高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者若能彻底去净病变组织,保留牙根尖的根尖外科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稳定型[牙合]垫与预成[牙合]垫治疗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2个中心的60名患者被分配到稳定型[牙合]垫(S组,n=33)或预成[牙合]垫组(R组.n=32)。患者均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至40年不等。用RDC/TMD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症状和体征的检查.指定一名全科医师进行治疗。疼痛治疗的结果用视觉模拟刻度尺来评价.在6周和10周随访时并让患者对疼痛缓解进行语言评价,其组间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牙合]垫治疗结果均使症状改善.第6周和第10周的随访结果两组间没有任何统计学差异。在6周的随访中.72%的患者疼痛减轻30%.55%的患者疼痛减轻50%,而在10周的随访中,该百分比分别为69%和61%。根据患者语言评价,在6周随访时,85%的患者汇报自己是“较好”、”好得多”或“无症状”.在10周随访时该数据为83%。结论:预成[牙合]垫与稳定型骀垫基本上有相同功效。因此.可以将预成[牙合]垫作为治疗成年肌筋膜疼痛患者的一种短期疗法。
简介:目的:总结牙源性感染累及前纵隔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护理经验。方法:14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前上纵隔感染9例,整个前纵隔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根据引流管位置,做好双套管冲洗及胸腔冲洗.确保引流通畅。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死亡率为8.3%,发生肺部感染6例.ARDS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需根据感染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畅的引流及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和讨论现有抗生素局部使用和全身使用的文献.研究其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中使用MEDLINE检索截至2011年的相关文献。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病损微生物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手工检索。结果和结论:检索到2篇有关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都是病例的系列研究且没有对照组。检索到5篇局部用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在5篇研究中.局部抗生素使用的同时都配合了局部的物理治疗和化学冲洗,如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和氯己定(洗必泰)。这些研究中都提到了局部使用抗生素的附加作用,但都不显著。这可能与病例的纳入标准有关,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都有深牙周袋和明显的骨吸收。目前关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所有研究.不管是全身用药还是局部应用的研究结果.都不特别地推荐抗生素用以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局部使用米诺环素和强力霉素作为手工刮治的补充以及使用抗菌药物局部;中洗对治疗中度病损有一定的效果。翻瓣刮治术对于治疗深度病损是必要的,能有效地抑制病情,减少骨质丧失。目前的研究中没有证据支持全身使用抗生素能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目前迫切需要对抗生素治疗种植体周围炎进行临床随机试验。种植术前必要的牙周治疗和种植术后常规的术后维护.能有效地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西吡氯铵含片单独或联用碳酸氢钠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红斑型或伪膜型口腔念珠菌病的患者,采用单中心、平行对照随机分为3组:(1)实验1组为西吡氯铵含片组;(2)实验2组为西吡氯铵含片+2.5%碳酸氢钠含漱组;(3)对照组为2.5%碳酸氢钠含漱组。分别于初诊与治疗2周后复诊时记录患者口干、疼痛、红斑或伪膜的程度以及念珠菌培养数量。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3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其中实验1组25例、实验2组24例、对照组24例。经治疗3组均能改善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减少念珠菌培养数量;3组对口干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0%、84.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3组对疼痛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5.2%、95.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0);3组对红斑或伪膜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5.8%、50%,2个实验组对红斑或伪膜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χ(1组)^2=10.091,P(1组)=0.001;χ(2组)^2=13.819,P(2组)〈0.001),且2个实验组对红斑或伪膜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3组对念珠菌清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1.7%、79.2%,实验2组对念珠菌的清除效果分别优于实验1组与对照组(χ(1组)^2=6.026,P(1组)=0.014;χ(对照组)^2=5.147,P(对照组)=0.023),实验1组与对照组对念珠菌清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2)。结论西吡氯铵含片能够有效治疗红斑或伪膜型口腔念珠菌病,西吡氯铵含片联合碳酸氢钠含漱液对口腔念珠菌病的抗念珠菌效果更优。
简介:一名青年女性患者因数年前胃食管返流症及妊娠反应多种因素,导致上下颔牙齿磨耗严重,出现牙本质敏感伴发牙髓症状及根尖周炎.严重影响美观和功能。患者来修复科就诊2周前已行根管治疗处置牙齿敏感及疼痛问题。患者上下前牙残缺及牙列广泛磨耗,导致面下1/3垂直距离降低.经沟通患者选择咬合重建以获得修复空间及前牙美学修复。首先多学科会诊缺损病因,分析并制定诊疗计划,确定上前牙切缘位置、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然后为患者进行美学三级预演的数字化美学设计并制作诊断蜡型。在患者口内制作诊断饰面.其佩戴2周进行信息反馈。建议上中切牙行牙冠延长术调整上前牙牙龈位置及上中切长宽比.患者知情同意。上前牙行初步牙体预备,并根据导板微创下完成上中切牙牙冠延长术和唇系带修整.6周后分段完成牙体预备并将所有诊断饰面更换为树脂暂时冠修复体。暂时修复体佩戴3月后,转移暂时修复体的颌位关系并进行纤维桩核的制作和最终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制作最终全瓷修复体及调合。戴牙后可见达到良好的红白美学、胎曲线和咬合功能。制作密西根颌垫短期佩戴保护修复体。2年中定期随访,结果表明患者咬合功能状态良好,垂直距离稳定,关节未见异常。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CT评价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效果。方法:对2002-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就诊经冠状CT诊断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病例183例(242侧),进行不同治疗方法(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影像学评价。结果:非手术治疗组94例127侧髁突中,48例64侧有3个月以上的随访CT,其中发生错位愈合或改建41例52侧,占81.2%;继发关节强直7例12侧,占非手术治疗的9.4%。手术治疗组89例115侧髁突的术后CT显示,81.7%的髁突达到解剖复位,13.9%接近解剖复位,4.3%复位欠佳。35例48侧有术后3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髁突骨折愈合良好的32例44侧,占91.7%;钛板位置过高2例3侧,占6.2%;髁突骨质吸收、取出钛板1例1侧,占2.1%。结论:冠状CT对髁突囊内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作用。非手术治疗的髁突囊内骨折大部分发生错位愈合或改建,少数形成关节强直;手术治疗可以恢复髁突的解剖形态,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iRootSP和AHplus糊剂用于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CNKI、万方、维普6个医学数据库,时间范围为自建库至2017年2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和提取数据。对无异质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493颗患牙)。Meta分析结果显示:iRootSP糊剂组即刻充填质量较AHPlus糊剂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0,95%CI:(0.10~0.85)];术后疼痛发生率iRootSP糊剂组低于AHPlus糊剂组[OR=0.23,95%CI:(0.06—0.89)];在根尖渗透长度方面,iRootSP糊剂组短于AHPlus糊剂组[WMD=-0.13,95%CI:(-0.22--0.05)]。结论iRootSP糊剂用于根管治疗中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远期疗效好,生物相容性较好,是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由于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文献较少且均为国内文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
简介: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口腔正畸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丛性的实践效果。方法对286例错胎畸形患者在口腔正畸治疗时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临床。开展相关护理。结果整个护理过程护患沟通良好.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逐年上升,2012年患者的满意率为95.2%、依从性为93.8%,2013年满意率为97.3%、依丛性为95.6%,2014年满意率为99.5%、依丛性为98.5%。结论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可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互动与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