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肺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PS)的疗效及优缺点,为肺隔离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本院收治的肺隔离症患儿20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70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19.70±48.82)个月;叶内型143例,叶外型62例,叶内叶外同时存在3例。将叶内、叶外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分别比较两型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0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叶内型143例中,53例予开胸手术,90例予胸腔镜手术;叶外型62例中,10例予开胸手术,48例予胸腔镜手术,颈部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2例。叶内型病例中: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53±40.80)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7.86±40.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1);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86±7.76)m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36.53±38.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01);胸腔镜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12±2.46)d,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67±0.8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胸腔镜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0.16±265.96)mL,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5.50±120.9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8);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42±3.04)d,开胸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0±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叶外型病例: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9.28±20.06)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7.50±15.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26±1.41)m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13±7.38)mL,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外科手术 治疗 胸腔镜 儿童
  • 简介:目的报告1例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CG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CGL患儿病史、实验室检查和5年随访资料,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行基因检测,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报告的CGL病例,归纳临床表型。结果男,5岁11个月,因"腹胀、消瘦5年余"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无窒息抢救史,5月龄会抬头,1岁会扶走。患儿1月龄渐出现腹胀、消瘦,2月龄渐出现皮下脂肪消失,肌肉渐发达,3-4月龄渐出现全身皮肤色素沉着,以颈部和腋下显著,5-6月龄渐出现全身皮肤毛发增多、增粗。查体:神清,空双颊,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肌肉发达,四肢静脉血管显露。全身皮肤偏黑,多毛,颈部、腋下黑棘皮(+++),皮肤弹性略差,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肝右肋下可扪及8cm,质地中等。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智力测试72。双侧睾丸3mL,阴茎5cm×1.8cm,阴毛Tanner2期。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临床诊断先天性CGL,嘱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糖耐量异常,予饮食控制。患儿BSCL2基因(NM032667.6)存在:1错义突变c.713G〉A,p.Gly238Asp(杂合);2碱基重复c.782dupG,p.Ile262Hisfs*12(杂合);其父亲携带错义突变c.713G〉A,p.Gly238Asp(杂合),母亲携带碱基重复c.782dupG,p.Ile262Hisfs*12(杂合)。经系统检索有10篇文献中的17例CGL患儿进入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主要特征: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肌肉发达、皮下静脉显露、肢端肥大、多毛、黑棘皮症、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肝脾大、脂肪肝、肝功能异常和心肌病等。结论CGL罕见,易合并代谢性疾病。全身脂肪消失的患儿应首先考虑本病,基因确诊后应密切随访其代谢状况。本例患儿BSCL2基因携带的突变位点之一c.713G〉A,p.Gly238Asp为首次报道。

  • 标签: 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 seipin 基因检测 高脂血症 黑棘皮
  • 简介:目的胸苷酸合成酶(TS)是DNA合成的关键酶,在DNA合成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叶酸代谢循环中起中心作用的酶类之一,也是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化疗的靶酶,TS的遗传多态在抗白血病等肿瘤疾病5-FU类药物的体内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研究胸苷酸合成酶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cSNP)及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的分布情况,以探讨TS基因变异与AL患儿5-FU类药物化疗效应之间可能的相关。方法应用RT—PCR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T—PCR—DGGE)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53例AL患儿和115例正常儿童的cDNAs进行了TS基因cSNP及基因突变的筛查与鉴定,分析各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首次鉴定了儿童TS381A〉G(E127E)cSNP位点,其在AL患儿及正常儿童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3%,13.5%,与国际SNP文库中12.3%基本一致。该cSNP在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与白血病的易感性无相关。研究未发现T349C,G470T及C500T变异。结论采用RT—PCR—DGGE结合DNA测序法首次确定了儿童TS基因存在381A〉GcSNP位点,其等位基因频率为13.1%,基因型分布频率在AL患儿及正常儿童两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

  • 标签: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 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急性白血病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IS)的疗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iNii(国立情報学研究所論文情報ナビゲ■タ)和MedicalOnline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会议论文汇编和专题论文集等,收集关于不同剂量ACTH治疗IS的RCT文献。依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选择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采用ReviewManager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无法进行合并分析的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36篇相关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4篇RCT文献进入Meta分析。文献偏倚评价结果显示,1篇文献存在中度偏倚风险,3篇文献存在高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ACTH组痉挛发作缓解率(OR=1.09,95%CI:0.54~2.17,P=0.82)、EEG高度失律消失率(OR=1.04,95%CI:0.43~2.51,P=0.94)及复发率(OR=1.27,95%CI:0.64~2.54,P=0.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按症状和隐原性IS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亚组不同剂量ACTH上述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ACTH组高血压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小剂量ACTH组。结论现有证据提示,不同剂量ACTH治疗IS在痉挛发作缓解率、EEG高度失律消失率及复发率方面疗效相近。小剂量ACTH所致不良反应更少。鉴于纳入Meta分析的RCT文献数量较少且质量较低,明确结论仍需进一步的RCT研究。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剂量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检测小儿单纯骨囊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标本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骨组织作对照,分析两种蛋白在这两种瘤样病变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及意义。方法共收集小儿单纯骨囊肿标本3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标本23例,正常骨组织标本(对照组)14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单纯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和对照组中OPG、RANKL的表达,并分析其差异性。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及数据处理软件SPSS17.0对图像及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单纯骨囊肿及动脉瘤样骨囊肿中,OPG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骨组织,RANKL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骨组织,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RANKL的表达量较单纯骨囊肿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骨囊肿的OPG稍高于动脉瘤样骨囊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NKL/OPG比值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骨囊肿>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KL/OPG失衡可能是小儿单纯骨囊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出现溶骨破坏的原因之一,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相对更高的复发率可能与RANKL的相对高表达有关。

  • 标签: 骨囊肿 动脉瘤样 骨和骨组织 骨保护素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非手术抗炎治疗对轻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临床症状、生命质量及注意力损害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就诊并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5~7岁、体重正常、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在1~5·h-1的OSAS患儿为研究对象。予鼻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孟鲁司特钠)治疗16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行扁桃体、腺样体体积评分,PSG监测睡眠结构和觉醒参数,整合视听持续测试评估综合注意力商数及反应控制商数,检测尿液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行生命质量评分(OSA-18),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66例轻度OSAS患儿进入分析,年龄(5.5±0.8)岁,男36例(54.5%)。1抗炎治疗后扁桃体、腺样体体积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扁桃体:(2.0±0.5)vs(2.4±0.6),腺样体:(1.5±0.7)vs(2.2±0.6);P均〈0.05]。2PSG参数快速眼动睡眠期百分比、AHI、总觉醒指数、呼吸相关觉醒指数、睡眠压力指数、最低SpO2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7例(41%)治疗后PSG监测正常(AHI〈1·h-1)。3治疗后综合注意力商数、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OSA-18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注意力商数:(111.5±4.8)vs(106.0±9.5),综合反应控制商数:(103.1±7.1)vs(98.7±7.0);OSA-18:(33.2±5.7)vs(44.7±8.1);P均〈0.05]。4治疗后尿液Cys-LTs(pg·mL-1)/尿肌酐(mg·dL-1)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39)。结论鼻部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治疗可改善轻度OSAS患儿的临床症状、间歇缺氧和睡眠片段化,且可改善轻度OSAS患儿的注意力损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抗炎治疗 生命质量 注意力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一次完成乳牙根管治疗可能。方法选取83例需根管治疗乳牙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应用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并与根管充填一次完成,对照组按照常规根管预备分二次完成根管治疗,疗程间氢氧化钙封药。分别观察治疗后1、4、12周疗效。结果应用根管超声仪一次与常规二次完成根管治疗乳牙后1、4、12周两组疼痛水平和出现疼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根管超声仪一次完成根管治疗,以减少复诊次数,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龋齿 治疗 牙髓摘除术 根管治疗 根管超声仪 儿童
  • 简介:患儿,女,8岁,因“腹泻18d,发热、腹痛伴呕吐8d”入院。患儿入院前18d出现腹泻,为大量稀水样便,1次/d,有恶臭,无粘液、脓血及黑便;入院前8dm现发热,4次/d,热峰40℃,无畏寒寒战,伴间断上腹隐痛,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

  • 标签: 蓝氏贾第鞭毛虫 酸臭味 胃内容物 稀水样 色样 喷射性
  • 简介:目的介绍脉搏传导时间(PTT)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对PTT技术的认识,探讨其在诊断儿童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应用。方法对高度怀疑OSAHS的儿童进行整夜的PTT监测,连接鼻导管、热敏电阻检测口和鼻气流的变化来判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事件,并根据PTT的变化趋势结合口、鼻气流的变化来区分阻塞和中枢呼吸事件,心电极、血氧探头共同检测PTT和血氧,体位监测器检测睡眠时体位的变化,记录数据并用SPSS11.0软件分析。结果125例疑似OSAHS儿童,其中男85例,女4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顺利通过PTT监测,无一例半途中止,患儿接受程度高。PTT监测结果显示,最长阻塞呼吸暂停时间(MOAT)为(32.02±20.80)s,其中男(30.47±21.97)s,女(34.26±18.22)s;最长中枢呼吸暂停时间(MCAT)为(14.45±6.55)s,其中男(14.34±7.59)s,女(14.78±4.54)s;最长低通气时间(MHT)为(57.04±25.22)s,其中男(53.80±21.95)s,女(62.20±30.68)s;阻塞呼吸暂停指数(OAI)为6.00±6.44,其中男5.44±7.37,女7.33±3.93;中枢呼吸暂停指数(CAI)为0.85±1.00,其中男0.79±1.07,女0.98±0.87;低通气指数(HI)为5.68±6.04,其中男5.72±5.00,女5.60±7.84;最低血氧(minimumSaO2)为(83.26±12.88)%,其中男(81.97±12.93)%,女(85.58±15.87)%;微觉醒指数(arousalindex,Arousals)为26.39±12.46,其中男28.09±13.58,女22.75±9.29。125例疑似OSAHS儿童中,2例(1.6%,2/125)诊断为正常,13例(10.4%,13/125)诊断为上气道阻力综合征,41例(32.8%,41/125)诊断为轻度OSAHS,47例(37.6%,47/125)诊断为中度OSAHS,22例(17.6%,22/125)诊断为重度OSAHS。对不�

  • 标签: 儿童 睡眠 呼吸暂停 脉搏传导时间
  • 简介:目的以手术和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VCT平扫对急诊疑似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急诊疑诊阑尾炎患儿行VCT平扫检查,与随后进行的外科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统计分析VCT平扫诊断的准确、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并分析急性阑尾炎和其他急腹症的VCT影像学特征。结果284例患儿中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270例,VCT平扫诊断急诊阑尾炎243例。VCT平扫对急诊阑尾炎的诊断准确为90%(95%CI:87%~92%)、敏感度为0.91(95%CI:0.87~0.94)、特异度为0.89(95%CI:0.85~0.93)。进一步根据阑尾炎病理学检查结果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单纯阑尾炎的VCT诊断准确为62.3%,急诊化脓、坏疽和穿孔阑尾炎的诊断准确均〉95%。漏诊和误诊的27例急诊阑尾炎中,包括23例单纯阑尾炎,4例化脓阑尾炎(3例被误诊为盆腔右侧附件病变,1例被误诊为右侧输尿管下端结石)。284例中14例为其他原因急腹症,VCT平扫准确诊断11例(78.7%),漏诊3例,包括肠系膜裂孔疝、梅克尔憩室扭转及索带压迫各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典型的VCT特征为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阑尾增粗(直径为5~19mm),阑尾壁增厚。结论VCT平扫对于急诊疑似阑尾炎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但对于单纯阑尾炎的诊断准确较低,必要时应行增强VCT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

  • 标签: 阑尾炎 急腹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手术
  • 简介: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防止误诊。方法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11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的特异性抗体(IgM),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嗜异凝集试验。结果10例MP-IgM呈≥1:80,为阳性,1例在上级医院确诊CMV合并MP感染,均应用红霉素治疗14-25d痊愈。结论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与血浆内皮素(ET)变化及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方法:高压氧治疗以纯氧加压,压力0.05~0.07MP加压20min,稳定20min,减压20min,共历时1h,每天一次,疗程5~10d,NSE活性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T活性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中度HIE患儿血清NSE与血浆ET浓度分别为(14.72±4.26)βg/L,(76.1±19.2)ng/L,重度HIE患儿血清NSE与血浆ET浓度显著主于对照组(分别为12.47±3.49μg/L,56.32±16.7ng/L,轻度HIC患儿血清NSE(13.58±4.57)μg/L,血浆ET(62.4±18.5)ng/L与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中、度HIE患儿高压氧治疗后,血清NSE,血清NSE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NSE 内皮素 高压氧 新生儿
  • 简介:目的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和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EI(CYP2E1)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了解NAT2、CYP2E1的基因多态及其代谢表型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分布,为实现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并测序的方法检测341例中国汉族儿童(年龄0—14岁,男211例,女130例)NAt2、CYP2E1的重要SNPs基因型,并判定其代谢表型。结果在中国汉族儿童中,NAT2的7个SNPs(rs1801279、rs1041983、rs1801280、rs1799929、rs1799930、rs1208、rs179993)基因型均以野生型为主;NAT2代谢表型以快代谢型的频率最高(61.3%),其次是中间/慢代谢型(34.1%)。CYP2E1的4个重要SNPs基因型(rs2031920、rs3813867、rs6413432、rs72559720)被命名为:CYP2E1^*5、^*6、^*2,均以野生型为主,野生型频率分别为:61.3%、60.1%、99.4%;由于CYP2E1基因型和代谢表型的关系还未明确,未对其进行代谢表型分型。结论NAT2基因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分布以野生型/快代谢型为主,CYP2E1基因以野生型为主,基因型/代谢表型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多态分布为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NAT2 CYP2E1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用药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贫困地区18月龄幼儿的维生素B12(VB12)营养状况,以及不同食物干预对幼儿VB12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一项婴儿辅食的随机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于6月龄时入组,分别给予免费肉类、强化米粉、普通米粉进行干预,随访至18月龄;18月龄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VB12、同型半胱氨酸(tHcy)、Hb等,并测量体格生长指标。结果共入选217名18月龄幼儿,其中肉类干预组61名,强化米粉干预组85名,普通米粉干预组71名。217名幼儿的VB12中位数为342(85-2700)pg·mL-1,tHcy中位数为8.20(3.30-20.40)μmol·L-1,Hb中位数为124(90-158)g·L-1。85名(39.2%)VB12〈300pg·mL-1,42名(19.4%)〈200pg·mL-1;26名(12.0%)tHcy〉12μmol·L-1;52名(24.0%)Hb〈115g·L-1。肉类干预组、强化米粉干预组和普通米粉干预组VB12中位数分别为335、422和281pg·mL-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VB12〈300pg·mL-1的比例分别为肉类干预组39.4%(24名)、强化米粉干预组28.2%(24名)、普通米粉干预组52.1%(37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贫困地区幼儿VB12缺乏较普遍,与膳食中VB12摄入不足有关,强化米粉和肉类等干预有助于改善幼儿VB12营养状况。

  • 标签: 维生素B12 缺乏 幼儿 辅食
  • 简介:目的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方法回顾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治疗协作组(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MLL基因重排阳性的ALL初诊患儿(MLL^+组),以我院CCLGALL-2008方案治疗且时间相近、同性别的MLL阴性的初诊ALL患儿为配对条件(MLL^-组)。MLL^+组依据骨髓细胞中是否有嗜天青颗粒、核仁、空泡和伪足分为阳性亚组和阴性亚组。考察MLL^+和MLL^-组形态特征差异;比较MLL^+组形态学阳性亚组和阴性亚组临床表现和无事件生存率(EFS),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骨髓细胞不典型形态特征对患儿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共收治MLL^+组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0.4~13岁,18例处于完全长期缓解状态,5例骨髓复发,3例确诊后放弃治疗。MLL^-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0.8~14岁。MLL^+组骨髓细胞形态与M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原染色阳性率和赋分值均低于MLL^-组。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核仁、嗜天青颗粒、空泡、伪足的形态特征与初诊时外周血WBC、性别、年龄无相关;6例MLL-AF4融合基因阳性者全部发现具有核仁,其他MLL重排者具有核仁的比例显著低于MLL-AF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无伪足患儿第33天MRD≥10^-4的比例高于有伪足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有、无核仁的患儿3年EFS[(55.0±15.0)%vs.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有、无嗜天青颗粒的患儿3年EFS[(41.7±22.2)%vs.(83.9±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核仁和颗粒对MLL^+组预后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能力优于分别预测(AUC分别为0.833、0.786和0.705),P值分别为0.023、0.051和0.162。结论MLL基因重排阳性ALL患儿骨髓白血病细胞具有独特的�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骨髓细胞形态 MLL基因重排 预后
  • 简介: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及多发病,在25(OH)D3和1,25-(OH)2D3测定不能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的情况下,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仍为诊断佝偻病较特异、敏感指标.也可作为佝偻病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为了解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治疗前后BALP及骨X线变化特点,我们对70例佝偻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佝偻病 治疗前后 骨碱性磷酸酶 X线 相关性探讨 BALP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患儿iTR35调节T细胞改变及其在BCP-ALL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断并住院治疗的BCP-ALL初诊患儿为BCP-ALL组,并分为高危、中危和标危;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FOXP3-IL-10-TGF-β-IL-12p35+IL-27EBI3+(iTR35)、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2p35、IL-27EBI3、pSTAT1、p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IL-12Rβ2、gp130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IL-35、IL-10水平。比较BCP-ALL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BCP-ALL组48例(男29例),年龄2.3~11.0岁,平均5.2岁;高危11例,中危21例,标危16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年龄2.6~10.8岁,平均5.1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BCP-ALL组外周血i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3BCP-ALL组Treg细胞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血浆IL-35水平及CD4+T细胞IL-12Rβ2、gp130、pSTAT1、pSTAT4表达均上调(P〈0.001),且血浆IL-35水平与iTR35细胞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I3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4BCP-ALL组高、中危患儿血浆IL-35水平和i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标危患儿(P分别为〈0.001和0.002),高危和中危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R35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iTR35 IL-35 IL-12p35 IL-27EBI3
  • 简介: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的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紫绀组)外周血清SDF-1和VEGF的水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PCs体外扩增培养;做免疫荧光鉴定及细胞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用回归分析法分析VEGF和SDF-1水平与EPCs数量及功能的相关。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15例为对照组。结果紫绀组与对照组相比,VEGF水平增高(201.42±44.74ng/LVS113.56±35.62ng/L);SDF-1水平增高(3.45±1.07ng/LVS1.05±0.99ng/L,P〈0.05)。血清VEGF与SDF-1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1)。与对照组相比,紫绀组PEPCs数目明显增多(72.2±9.73)/200倍视野VS(51.2±3.83)/200倍视野,P〈0.01;EPCs功能明显增强,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VEGF,SDF-1的血清水平与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5,0.5491,0.6376和0.7392。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EPCs数量及功能较非紫绀组明显增加,同时VEGF和SDF-1血清水平也明显增加,上述变化存在相关,可能共同影响着患者的一些病理、生理变化。

  • 标签: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循环EPCs VEGF SDF-1 儿童
  • 简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将于2009年11月16~20日举办第19期全国小儿肾脏病学习班。该学习班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以蛋白尿肾脏病诊治新进展为主题,由全国小儿肾脏病专业著名专家授课,内容包括足细胞、足细胞相关分子最新研究进展,多种遗传及非遗传蛋白尿肾脏病的诊治最新研究进展,肾脏病理,蛋白尿检测技术等。本学习班为期5天,结业记国家继续教育Ⅰ类学分。学习班负责人为黄建萍教授及张宏文医师。热忱欢迎全国儿科肾脏病界的同道积极参加,共同研讨。

  • 标签: 肾脏病理 学习班 蛋白尿 诊治 小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