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shapememoryalloyencirclingfixer,SMAEF)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的疗效,并与动力加压接骨板(dynamiccompressiveplate,DCP)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入院的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75例,分别采用SMAEF(38例)与DCP(37例)进行内固定治疗。经6~30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骨不连发生率和疗效优良率。结果SMAEF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DCP组(P〈0.05),两组的伤口感染率无差异。SMAEF组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DCP组,骨不连发生率也低于DCP组(P〈0.05)。根据综合评定标准,SMAEF组疗效评定优良率高于DCP组(P〈0.05)。结论SMAEF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抗扭转作用,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SMAEF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较少应力遮挡效应等优点,是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的理想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335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未行气管切开187例(A组),行气管切开148例(B组)。分析患者入院至出院前白蛋白指标的变化特点。患者入院后即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每周行2次白蛋白检测,根据所测指标调整营养成份及剂量,对于A组伴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同时以人血白蛋白静滴,能自主进食鼓励加强饮食;加强抗感染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对比分析2组白蛋白变化趋势及在入院时、入院后每3d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对2组白蛋白指标差异及白蛋白静滴例数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12d,为(31.8±3.7)g/L;B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9d,为(29.8±3.2)g/L。入院前18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蛋白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组静滴白蛋白例数明显多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后血清白蛋白迅速降低,纠正困难,气管切开加重低蛋白血症;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鼓励自主进食,必要时静滴人血白蛋白静滴,是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作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19例。骨折按Evans-Jesen分型,A型3例,B型4例,型12例。术中取髋关节外侧切口,常规显露,复位大小粗隆骨折,捆扎固定;扩髓后充填骨水泥,置入人工假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术中失血500mL,输血300mL。住院时间平均15d,随访8-16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术后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及褥疮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8%。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早期负重运动,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更多还原
简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骨科中常见的疾病,根据有关研究表示:美国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有4500万,国内农村中老年人群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率大约为25%,而城镇中老年人群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概率大约为33%。随着我国越发的人口老龄化逐渐进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干扰。故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使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A0分型,B1型8例,B2型3例,B3型6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7例。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按Dienst等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术后配合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较好的水平。
简介:目的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的功能和疼痛程度,测量颈椎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和疼痛评分、颈椎节段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和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节段ROM较术后3个月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无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维持颈椎节段的ROM,短期疗效满意。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LIF治疗的腰椎滑脱40例,所有病例随访观察>3年,对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的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1年、3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测量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3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能够恢复腰椎序列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